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跟着海霞看世界│千年老店金刚组

已有 4477 次阅读 2020-8-29 08:23 |个人分类:国际交流|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企业, 日本, 千年, 金刚组, 创业

 ​几次路过大阪,在地铁上看到四大天王寺这一站都想跳下去看看,可是总是没有去。这次去大阪到京都,正好又路过四大天王寺,必须去看看,哪怕只是一眼,因为这是世界最古老企业--金刚组的发祥地。从地铁站出来,一直在里面的小街里走,我觉得不对路,转到大街上来吧,没想到一转过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金刚组”!真的是天意啊!

金刚组是一家怎样的企业?为什么能够存续1442年成为企业界的活化石?!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家匪夷所思的企业吧。 

企业活化石

公元578年,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宣帝宇文赟刚刚即位;欧洲拜占庭帝国正如日中天;而日本尚未进入封建社会,佛教也才传入不久。这一年,专营建筑的“金刚组”在日本诞生,此后历经40代,成为目前世界上生存时间达1442年的最古老企业。


公元578年正值日本敏达天皇六年,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并大力弘扬,他批准从朝鲜百济请了三位专门修建神社、佛寺的名匠——金刚(即金刚重光)、早水、永路,兴建日本第一座官寺即四天王寺。寺院建成之后,金刚重光创立了金刚组,继续留在日本负责四天王寺的修缮。金刚组世代将“守护”四天王寺作为使命,在之后的悠悠一千多年里,承担着四天王寺所有的修补工作。


1583年,即将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将大阪城修建成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塞,金刚组是工程的组织者。德川幕府时代,金刚组先后为德川家族建成了日本三大名园——偕乐园、兼乐园、后乐园。可以说在日本的各个发展时期,金刚组都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迹。

自古至今,金刚组一直推崇的是“职人技”和“工匠精神”。工匠加藤博文说,整个四天王寺的建筑,木柱和横梁的接驳关节没用一颗钉子,这是金刚组世代传承的古法。“我们用纯木材纵横卡位的技术支撑屋顶,使修复变得简单”。

直到今天,金刚组仍在坚持用传统建造技术,大梁、立柱、雕花、楔子,全部用手工打磨。在这些精美的柱子和横梁连接的内侧部位,经常可以看到如“坚固田中”的字样,只有检修拆开才能发现。“这是金刚组师傅的习惯,是给未来的人看的,要传达的意思是:这个时代是我创造的!”数百年后无论何时改修,工匠后辈们都可以感受到前人的心意。四大天王寺的木塔至今仍然是游客可以登顶一览全貌的。

数次化险为夷

金刚组何以传续千年?这首先与金刚组特有的组织有关。作为家族企业,被称为“栋梁”的总首领由金刚家族世袭,下辖畑山组、木内组、土居组、加藤组、木口组等8个组,约120人。金刚组不采用长子继承,而是选择有责任心和智慧的儿子继任。在没有儿女的情况下,通过招上门女婿,让其改姓以保证传承衣钵。

在金刚组的发展历史上始终专注本业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历史怎们变迁,金刚组始终坚持初心,抵制诱惑,正如第四十代首领金刚正和所言:“我们公司生存这么久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坚持最最基本的业务才是生存之道。”

昭和年间,传承到第三十七代首领金刚治,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技艺工匠,却对各项经营活动兴趣缺乏,使得金刚组业务受阻。1932年,金刚治觉得辜负祖先重托,在先祖的墓前自杀了。家族危亡之际,金刚组毅然打破传统,由金刚治的妻子吉江继任,成为历代中第一位女首领。如此大胆的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震动,而正是这位女首领,上任后带领金刚组摆脱了危机。

传承与重塑

19世纪80年代,金刚组看到房地产业发展红火,没能抵住诱惑,但是众所周知,日本经济泡沫破裂,金刚组遭遇重创,资产严重缩水,债务缠身。2006年1月,大阪知名建筑公司高松建设从第四十代首领金刚正和的手中将公司买下,并完成重建,结束了家族经营,但保留了公司名称、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在新社长小川完二的带领下,金刚组回到原点,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寺庙建设。

在金刚组公司里的一个桐木箱子中,仍然保留着一份珍贵的手稿。那是1801年,第三十二代首领金刚喜定在“遗言书”中立的家训。总共列了16条,大致可分为四类内容:一须敬神佛祖先,二须节制专注本业,三须待人坦诚谦和,四须表里如一。

每年的1月11日,金刚家在四天王寺举行每年例行的手斧开工仪式。

“传统是需要很长时间慢慢建造起来的,就算是很小的一步,也会在历史上留下确实的痕迹。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只是认真走过这一步步,以后也将继续这样前行。” 

祝贺金刚组万世基业常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248348.html

上一篇:海霞诗集︱势如破竹
下一篇:张海霞︱女博士嫁给谁?
收藏 IP: 111.198.227.*| 热度|

6 武夷山 王汉森 张晓良 罗帆 王安良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