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南极出来,我们去了复活节岛,尽管距离智利本土有5000公里,可是这个著名的小岛属于智利,也是智利的旅游胜地。我们满怀着希望从圣地亚哥长途飞行到了复活节岛,去看那著名的摩艾石像!也许是期望太高,也许是宣传太过,真的摩艾石像,真的是很让人失望的:
首先,它不是那么身形巨大,尽管有很多大的,可是大多数摩艾石像的体积不是很大;
其次,它不是那么历史悠久,尽管有很多传说,可是到了之后才知道它的历史很不长;
再次,它不是那么摄人心魄,尽管有很多美图,可是看了你就发现它真的很粗糙简陋;
最后,它不是那么不可思议,尽管有传奇故事,可是摩艾石像真就是当地土著的制作!
它的历史脉络非常清晰:
一千多年前来自南太平洋岛国的一支波利尼西亚人带着族人寻找栖息地,漂泊到了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火山岛上,因为他们是有目的的迁徙,所以船上带了工具和各种动植物种子,在这里安居下来以后形成了几个小的部落,为了纪念祖先漂泊而来,所以公元7世纪建立了第一座摩艾石像祭坛,一共是7个人,面朝他们来的那一片大海,这些石像是从岛上的火山石做成的,很简单,身子和脑袋是从一个大山上直接凿的(石头原色的300万年前喷发的火山),帽子是用红色的火山石凿成,最后放在上面,因为都是火山石,所以很容易凿而且重量不是想象中那么重。
这些石像的主要作用就是首领去世以后继续保护自己的部落,所以除了第一组石像以外,其他的摩艾石像都是面朝岛内的,做工十分粗糙,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就是很原始的土著文明,石像就是纪念他们失去的部落首领,跟大家印象中常常说的可能是外星人作品真的是没有任何关系!造像大概延续了1000年,这漫长的时间里这里的土著文明发展成了鸟人文化,七个部落每年排一个勇士(那个勇士就装扮得像鸟一样,浑身画满了图腾)去进行一项残酷的运动:爬下几百米的火山口、游泳到几百米外的海岛上拿到候鸟的蛋,再第一个成功地游回来的人会成为那一年的首领,统帅所有部落,据说这是电影《饥饿游戏》的原型。这是小岛上土著文化的后期,有一个十分珍贵的摩艾是前面是摩艾后面是鸟人的造型,只有一个,被库克船长带到了大英博物馆。
据说在欧洲人来之前最多的时候这个小岛上有两万多人(不可考据),他们不但凿像,而且还有简单文字,只不过是被部落的智者掌握,可是在1722年4月5日(复活节岛名称的起源)荷兰人带着现代文明登陆以后这一切都嘎然而止,欧洲人用长枪短炮屠杀了很多土著,特别是每个部落的智者几乎都惨遭毒手!当土著们看到他们的石像根本保护不了他们的族人,他们的精神支柱一下子就坍塌了,他们的选择是推倒所有的石像!所以,现在岛上见到的摩艾石像凡是站着的,都是后来欧洲人保护和发觉它的历史价值进行保护,重新树起来的,当然日本人在保护石像的事情上也立了功,所以这里的土著对日本人是很有好感的,最大那一组石像附近还有日本当年救助的纪念。现在本地的土著就剩下2000人,他们现在都成了导游,带我们团的那个小伙子就是一个会6-7个国家语言的专职导游。
站在这个颇让我们感到失望的摩艾石像面前,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四川的三星堆,那真的是历史的奇迹、人类的未解之谜啊!那些出土的金面具、青铜神树不仅仅是年代更加久远(起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延续了将近2000年,距今有5000-3000年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做工精细、艺术价值高,显然是高等文明有精心设计和意义的创作,而不是没有设计感的原始图腾;更重要的是它跟这里的土地和人民的联系,我们迄今没有找到它们之间的直接必然联系,这曾经留下辉煌一笔的文明到底跟我们现在的文明是怎样的渊源?它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回答清楚,记得去年的暑假在三星堆现场我的震撼:那真的是惊掉了下巴的那种!
而让我感到无比烦恼的是这难以解释的鲜明对比:
这个原始粗糙禁不起推敲的复活节岛,不仅是全世界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旅游的机票需要提前三个月以上才能订到,而且是全年是旺季!
那个灿烂辉煌到令人不可思议的三星堆,连中国或者四川的旅游胜地都不是,我去年去的时候真可谓是门可罗雀,在博物馆找了一圈儿才找打店员买了个纪念品,她跟我说:谢谢您啊,我已经好久没开张啦!
在文明的成色上:复活节岛和三星堆有着天壤之别!
在旅游的档次上:三星堆和复活节岛又怎能有这样的天地逆差?!
在这个需要彰显文化影响力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真的该好好反思反思了:我们的文化品牌到底该怎样打造?!我们该如何形成文化的影响力并且让它很好在全世界传播?!这不是只喊几句口号就能办到的,也不是只在中央电视台或者时代广场租个屏幕做做广告就搞定的,这是个系统工程,我们真的需要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让三星堆这样的东方文化符号早日成为和玛雅、金字塔、马丘比丘齐名的世界旅游圣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