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的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kzmaster 能源--催化--材料--化工

博文

想起从前的小村子

已有 4395 次阅读 2011-9-1 16:5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农村, 可持续, 生态

        暑假回家一趟,发现各地都在建新农村,都在盖二层小楼或是单元房,很多地方盖了也卖不出去,白白占用了耕地。我从心底里想,如果农村的一切能回到从前该多好啊!
 
        我的老家在河南中部,虽然不是南方,但我们邻近的几个村从来不缺水。我不知道我们这些村一开始是不是有人设计过,真的是很生态。首先是每个村子都有一个“护村河”,这条河很小,只是围着村子转一圈,链接这条河和自然河的“沟网”几乎遍及所有农田,由于自然河水位较高所以建个小坝水就可以流进“沟网”汇入“护村河”,然后再通过另一侧“沟网”进入另一个地势较低的自然河。所以以前的时候,田里浇地,除非是大旱天都可以随时用“沟网”的自来水,有时候我们放学回家的时候还能在沟里捉到鱼。对于护村河,村里将其承包给个人养鱼,旱时也用来浇地,实际上河里很多野生鱼,因为水从自然河流进护村河的时候不经任何阻挡,但是出护村河的时候有个网就把所有自投罗网的鱼都给圈住了。小时候听人说过河里有很多大鱼,但是没机会见,因为水有点深,因为养鱼的每次打渔都是一段一段的,不可能把全部鱼都捕上来,所以有些鱼能长很大。河里的淤泥也是有用处的,每年挖出来的淤泥都可以作为肥料到田里,很环保。而且河岸上种了一圈的梨树,每年梨花盛开的时候非常漂亮。
 
        我家住在河边,记得小时候每天都起得很早,就为一件事,去河边抓鱼。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因为护村河的水相对平静,每天早上小鱼和大虾都喜欢趴在水边,是我们捕捉的好机会,特别是那些虾,很笨,所以很容抓住。抓好后正是奶奶做早饭的时候,那时候都是烧火做饭,直接把虾扔到火堆里烧熟了,味道还可以。平时只要没事我们就喜欢围着河转转,经常能捡到鸭蛋、鹅蛋等,有时候运气好还能捡到鱼。有些鱼可能是好动类型的,闲着没事就喜欢从水里往外跳,一不小心就跳到岸上了,如果是正常情况,它还能挣扎着跳回水里,但是如果刚好被人看见了,那肯定是一个箭步上去把它拿下,它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有一年,天气又热又闷,大家都在河边乘凉,结果鱼也闷的受不了了,个个冒着头出气。因为鱼多,平时在水下还感觉不到,都露出头可是非常壮观。刚开始大家只是看看,该干嘛干嘛。不知道谁拿起一块石头扔进去,一条鱼就翻着肚皮浮上来了,然后就有人下水把死鱼捞上来。这一来可不得了,大家都开始去找石头,石头没找到,很多人找到了大棍子,下水就是一闷棍,这个效果非常好,一排鱼倒下了。乱了,彻底乱了,由于河是围着村子的,战线太长,养鱼的人也只能看着人闹。从此以后,护村河就没人养鱼了,但是在最初的几年里鱼还是不少,我早上的捕鱼计划一点没耽误,还多了个好处:由于没人管了,我们就可以钓鱼了。于是,放学之后,或者周末,我们几个小朋友不是去钓鱼就是在钓鱼的路上。这也是我到现在一直都在夸耀的,幸福的童年生活。
 
        后来,出现了一个叫“捕鱼器”家伙,其实就是用电把鱼击晕或击死,这种东西对小鱼的伤害极大,河里的鱼越来越少了,但是由于是活水,所以还是有鱼前仆后继的来送死。直到后来,人们简直疯了的时候,彻底没鱼了:有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居然去买农药往河里倒来抓鱼,而且所有河里只要水深得地方都倒,这下鱼真是断子绝孙了。人怎么能急功近利成这样,难道以前的人都不爱吃鱼吗?为什么以前的人做不出这种事?
 
       再说说周围的梨树,因为每年挂果的时候老是有人去偷梨,很多住的近的就把梨树给砍了,最后全村只剩下一颗,每年梨花开的是,大家都去折了回家插瓶子,这颗梨树就像得了癌症的老人一样,一年比一年小,现在可能死了吧。
 
        由于人口膨胀,护村河内的地方远远不够用了,部分河段被填了盖房子,没填的部分河也越来越窄了。最近几年回家,自然河基本都没水了,护村河就成了垃圾场了。垃圾的数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而随之而来的配套却没有跟上。最近几年,每次回家的第一感觉就是,越来越多天然河变成了天然的垃圾场了。
 
        我一直在想,新农村建设不要盖楼了,能不能把那流水潺潺的家乡找回来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865-481918.html

上一篇:硕博经济资助--我的老家太给力
下一篇:也谈Nature和Science
收藏 IP: 133.68.38.*| 热度|

2 王晓明 吉宗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