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您好!
我觉得您的想法有些道理,但要注意两点:1)不宜急于求成,急于发布;2)要尽量严谨。
发布自然灾害的预警,是非常严重的事。发对、发错,效果都以人民币亿计。所以必须有专人负责,是有道理的。但是学术问题也垄断,那又过头了。但其间的分寸,官科、民科,都很难把握。我们局外人,更难插嘴。
预警的精度怎么衡量,也是需要尽量严谨的问题。您前封信提到的“用翁文波院士的可公度方法预测2008年在川滇地区有6.8级以上地震”和“也用可公度的方法预测川滇地区2007年和 2011年发生 7级地震可能性较大 , 误差为 0.5年”。说明“可公度方法”值得注意、值得进一步研究。作为预警,显然没有人能负得起川滇地区大家两三年处于警戒状态的责任。“百度百科”介绍:“据统计,1992年底以前根据这些理论所作的200多项预测中,以地震预测为例,预测与实际发生时间误差在40天以内的占63%,地点误差在200千米以内的占46%,震级误差+0.5级的约占50%”。这种说法可能就不够严谨,我更希望看到时间误差40天,且地点误差200千米,且震级误差0.5级以内的占多少%。
总之,您的想法有些道理,但您真要作这个,只能作好“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打算。因为这事离成熟好像还远。急功近利,就会卷入旋涡中。要有长期积累、研究的思想准备。
谢谢和我聊,
小文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Subject: 遥感与预测结合?-XX的想法
> 李老师:
> 你好。
> 刚才给您发的信中提到了翁文波先生的可公度预测论,我又在期刊网上用“可公度”做标题查了一下,发现有30多篇文献,都是用可公度对地震和旱涝灾害进行预测和研究的,多数结论都是可公度可以很好的找到发生灾害年份间的规律,预测大灾害发生时间。我想到,如果遥感(GIS也应该可以起作用)应用在灾害预测和监测领域,一个主要的困难可能是需要分析的数据量太大,在海量数据中提取异常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
> 我们应该可以结合可公度和概率等预测学理论,将主要精力有针对性的放在预测出可能有大灾害的年份,仔细分析,再结合些当地的反常现象(如前封信提到的地震云、蟾蜍大搬家、井水干涸等),应可建立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由粗到精的灾害预测系统,而且可能会是个实用化的系统。
> 瞎想的,请李老师指教。
> 致 礼!
> XX
> 2008-5-1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