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如何贯穿理性质疑和批判
已有 4316 次阅读
2012-5-6 11:28
|个人分类:药物化学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课堂, product, natural, 斯特拉斯堡
上个世纪80年代,在研究生课堂发生了几个情景至今还萦绕在脑海中,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举个例子,在《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授课时,当介绍到乃春(也就是卡宾的氮类似物)时,坐在后排的L老师忽然向讲台上的W老师大声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都有些发楞,W老师也微笑着耐心解答,但是L老师并不让步,并且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结果,谁也没有说服谁。再举一例,在《Comprehensive discussion》课上,刚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回来不久的R教授,拿出关于癌分子生物学的外文原版书,说国外现在流行读这些书,并在课堂上派发国外带回的资料,人手一册,讲了抗孕激素米非司酮的发现历程和抗肿瘤药维A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在上《Advanced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课程时,Y老师讲的速度飞快,什么二维谱、三维谱,我们连笔记都记下来。他还请了另一位L老师给我们讲作为研究生如何掌握科研规律,不要怕做冷板凳,并讲了如何发现了一种新的天然产物晶型,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求教黄量和梁晓天两位院士(那时候叫学部委员),两位老先生在查阅了卡片盒之后明确告诉L老师,这种天然产物有六种晶型;C老师详细讲了如何用化学方法解析人参皂苷中多个糖基连接的顺序,以及与国外合作时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案例;另一位W老师则讲了在国外某大学留学时未按照导师的预先安排实验,悄悄用反相层析把已经做过的提取物又进行了实验,发现了十几种新的黄酮类物质的案例。我们当时都感到很受用,我自己回到导师那里,把这些情况都告诉了他。没想到,他淡淡地解释到,导师们担心研究生们迷信权威,失去理性批判和质疑的精神,特意在课堂上这样或那样安排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7341-567729.html
上一篇:
药物科学家保罗•詹森下一篇:
顺口溜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