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和Starling两名学者的学生G V Anrep偶然的一个观察发现导致了凯林作为治疗哮喘和心血管疾病的现代药物发展。G V Anrep是开罗大学的药理学教授,他的患有严重心绞痛的技术员得了肾绞痛,于是就自己用阿密芹来治疗。当这名技术员重返工作时,G V Anrep细心地注意到这个技术员的心绞痛症状也消失了,这极大的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于是,G V Anrep开始研究凯林对心脏的作用。通过动物模型试验,G V Anrep测量了狗体内的冠状血流,发现凯林有效,而且选择性作用于冠状动脉。G V Anrep对患有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与期望的那样受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G V Anrep于1946年在杂志British Heart Journal (1946;8:171-177)上发表了他的有关研究发现。
这项令人振奋的研究报道也传到了比利时两名化学家Broekhuysen R Charlier和J Broek-huysen那里,他们重点对天然凯林的苯并呋喃部分进行改造,合成了数百个化合物,于1961年终于合成了胺碘酮(amiodarone),它的英文通用名amiodarone中的am表示胺碘酮分子中有氨基官能团(amino)存在,iod表示分子中含有碘部分(iodine),arone则来自已有的药物苯碘达隆(benziodarone),原因是后者是一个含有酮苯并呋喃官能团的化合物。目前已证实胺碘酮是一种钾通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