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我和Y君随指导老师踏上火车,前往石家庄一家部队院校办的药厂进行毕业实习。途经首都北京,我们下来转签,抽空还照相留念,现在照片还珍藏在相册里面。
要去的实习单位不在石家庄市内,是在几十公里之外的黄壁庄,大名鼎鼎的黄壁庄水库就在她的旁边。据老乡们介绍,水库的西边就是革命圣地-西柏坡。
药厂领导之所以希望我们的母校派人来,是他们要上一个原料药项目,就是抗溃疡药组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那时还不叫这个通用名,是另外一个名:甲氰咪胍。厂里已有一个技术员,我们叫他高工,已经做这个项目四年了,还没有走通合成路线。
实验室很宽敞,但是缺少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我们又坐长途车到石家庄市内购买,然后当天返回,安装、调试,就正式开始工作了。
药厂里有一个中试车间,负责人叫陈海山,我们叫他陈师傅,人缘特好,工人喜欢他,领导也欣赏他。我们需要什么,都找他,只要厂里有,都给你解决。比如,有一次,没有丙酮了,他领着我们到了厂区一个角落,放着几只印着BASF字样的大桶,没带洗耳球,怎么办,陈师傅看都不看我们,把胶管放入桶中,用嘴一吸,问题就解决了,液体当然不能吞咽到肚子里,还是要吐掉。这以后呀,我们每次去取丙酮,就都像陈师傅那样了。还有一次,氮气瓶空了,陈师傅领我们走到检验室外边的空地上,那里放了几只气体钢瓶,陈师傅一哈腰,就独自一个人把盛放氮气的钢瓶上了肩膀,我们试了试,以后就两个人去把钢瓶扛回来。
实习期间,需要查文献,拿上厂子的介绍信到华北制药厂图书室,管理员是个中年妇女,说按照规定,不对外接待!只好掏出学生证,一看证件上的学校名称,管理员就放我们进去了,还端来了茶水,笑眯眯地小声说,你们学校的很多老毕业生在这个厂子里是骨干。唉,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还有一次,查到一篇德文撰写的文献,我们看不懂,就由指导老师装到信封里,寄回学校,由C老师翻译好,并且还写上他的建议再邮寄回来。这个C老师很是了得,懂5门外语!他的一个研究生现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当教授呢,曾在Nicolaou手下参与过紫杉醇的全合成。
按照文献报道,有一步反应的反应时间从60小时到240小时不等,到底那个是合适的反应时间呢?我们师生仨人就从60小时、120小时、180小时到240小时,逐个实验,晚上还要值班,我被安排到晚上。半夜一点,他们回来后把我从睡梦中摇醒,打着手电,从宿舍去实验室值班。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用一口蒸馒头的大钢精锅作为油浴,里面是6只反应瓶,下面用电阻丝加热,反应时间长了,电阻丝会烧断了,断开电源,用两只玻璃管把滚烫的电阻丝接妥,继续加热。最后,还是摸索到最适反应条件。
三个多月的实习过得很快,要写论文了,先拟好草稿,再用钢笔一字一句的抄好,不能有任何错误。印象里只写了10页!学校也没有统一的字数要求。
毕业论文答辩,实习小组安排我上去讲,其中讲到一个反应的机理推测时,紧张中,在黑板上把硫酸酯的价数写错了。一位评委就问道,请你告诉我,硫是几价?答辩会后,自个专门去了这个老师的办公室,把正确的结构写给了他。四年后,这个老师成了我的研究生导师。
很多年以后,我偶然看到我们实习小组的那篇论文被评为系优秀论文。现在《药物化学》教科书上西咪替丁选用的合成技术路线也与我们当年毕业实习时摸索的合成路线一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7341-565300.html
上一篇:
第一个靶向于Hedgehog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剂被批准上市下一篇:
药物科学家保罗•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