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沙漠深处的飞机残骸与8具遗体,牵出二战时的神秘失踪事件

已有 5198 次阅读 2019-12-6 22:0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本内容由【SME科技故事】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硝烟滚滚的二战战场上,空难的频繁发生并不稀奇。仅仅是美军陆航,在对德战略轰炸的三年多时间里,就损失了飞机1.8万架,机组人员死亡4.3万人。


战争中的机毁人亡实属常见,但是一架二战时期神秘失踪的美军轰炸机与9名机组人员,却在16年后被偶然发现。飞机残骸和机组成员遗体分散在本不可能到达的沙漠各处,搜寻人员花了两年时间只找回其中8位的遗体。另外,还有一本字迹潦草、内容简略的日记本。


他们为何流落到这个荒芜的沙漠上?他们到底经历了怎样一场空中浩劫?飞机失事16年后,当这架为国牺牲的轰炸机也已经被遗忘,真相才突然浮出水面。


沙漠上的飞机残骸




1958年11月9日,一架石油勘探飞机和往常一样,在利比亚沙漠上飞行。这是英国达西石油公司的飞机,飞机上乘坐着一位英国地质学家和飞行员,他们的任务是寻找沙漠中含油岩层的踪迹。


然而,在一片几乎一览无余的荒芜沙漠上,还没等他们找到含油岩层,就惊奇地发现了一些异样的黑点。本以为是沙漠上裸露的岩石,但仔细一看,那竟然是些坠毁飞机的残骸。


利比亚沙漠位于撒哈拉沙漠的东北部分,距离最近的城市也有620公里远。如果不是为了勘探石油,怎么会有飞机飞进这片沙漠?地质学家凭直觉认为,这架飞机的出现并不寻常。


当他们的飞机环绕残骸盘旋了一圈,他们识别出,这是一架二战时期美军的大型军用飞机。二战结束已经十多年了,这堆沙漠上突兀的飞机残骸隐约向他们传达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石油公司的勘探小组立即向美国的惠勒斯空军基地报告了这个发现,但很遗憾,空军基地并不愿意接手调查这架失事飞机。他们声称没有在该地区丢失美国飞机的记录,于是也就拒绝派人到现场检查残骸。




直到几个月后,1959年2月27日,英国石油公司的人再次来到飞机残骸附近。这次到来的是一位石油勘测员戈登·鲍尔曼和两名地质学家,他们此次前往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残骸的具体坐标。


要知道,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出现一个明显的标志物是多么令人兴奋,绘制出坐标将为日后的勘探节省许多麻烦。于是他们这次改乘越野车和卡车,陆行前往。这也让他们更加接近神秘的飞机残骸,一探个中究竟。


这一次,他们走近才发现,坠毁的飞机并没有很严重的破损。残骸由内到外都没有锈蚀,甚至发动机还能正常转动、飞机上的机枪也能击发子弹、收音机的开关还没有关闭。得益于沙漠极其干燥的环境,这些机械设备才几乎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而最重要的发现,是清楚记录了执行任务时间为“1943年4月4日”的飞行日志,以及标注了飞机来源的维修手册和写着机组成员姓名的衣服。但是机舱中空无一人,而飞机上的救生衣、食物、水等求生装备都消失不见。看起来,机组成员应该是在飞机坠毁前跳伞逃亡了。


恰巧,测量员鲍尔曼认识惠勒斯空军基地的司令,沃尔特·B·科尔布斯中校。鲍尔曼立即给司令写了一封信,里面包含了他们在飞机残骸中发现的机组人员姓名、飞机维修检查记录等信息。


空军基地这才相信失事飞机确实来自美军,他们查询发现,原来这是16年前二战时失踪的一架轰炸机!但奇怪的是,坠机地点在撒哈拉沙漠深处,距离当时最近的基地也有708公里,远离任何可能的战场,这架飞机为什么会出现在此处?




这是一架粉色的B-24型陆航轰炸机,曾经是二战时期美军使用最广泛的一款轰炸机。由于粉红色在沙漠环境中较难识别,所以这架飞机被涂装成粉红色。

而美国陆航有用女性名字来给军用飞机命名的传统,于是人们用了当时非常流行的一部歌舞片同名歌曲“Lady Be Good”(下文简称LBG)来给这架飞机命名。


然而,这架携带着美好寓意的轰炸机却连同9位奔赴战场的战士一同,神秘地葬身在荒漠中。机组成员到底遭遇了什么,而他们现在又在何处?调查人员只能来到坠机地点寻找真相。


一架B-24型轰炸机


1943年4月4日,LBG从利比亚的索卢克起飞。这趟飞行的目的是穿过撒哈拉沙漠,赶往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执行轰炸任务。轰炸任务的飞机编队原本安排了25架B-24轰炸机,分两批先后前往。第一批的12架已经先行出发,而剩下的13架飞机起飞后却不幸遇到了沙尘暴。


其中9架飞机因为利比亚沙漠的沙尘漩涡引起发动机故障,临时中止了飞行任务,于是只有余下4架飞机继续飞行。在沙尘暴中,LBG的发动机也吸入了一些沙子,但运行还算正常,因此他们决定继续完成任务。


然而,他们接下来面临的灾难将让他们悔不当初。在飞行途中,飞机逐渐被强风吹得偏离了航线,并与共同前往的轰炸机群失散。在厚重的云层中,LBG迷失了方向,连定位设备也出现了故障。


这时机组人员连忙通过无线电广播联系基地请求支援,却迟迟没有收到位置报告的答复。很快,不知所踪的LBG燃料即将燃尽。他们一直以为在地中海上空飞行,于是把背负的炸弹释放到地中海,继续以危险的低燃料飞行着。


9名机组成员


但考虑到一旦燃料燃尽,飞机将坠毁,而云层下方的地中海显然让他们的生存几率直接降为零。于是9人决定舍弃燃料不足的飞机,带上所剩不多的食物和水,跳伞逃命。


然而,如果这时候把画面切换成第三视角,就会出现戏剧性的一幕:9位机组人员纷纷跳伞穿越云层后,将会看到下方的并不是海洋,而是一片广袤的沙漠。也就是说,如果人为操作飞机迫降也是没有问题的,但错误的判断让他们白白失去了无线传播设备还完好的飞机。


降落到沙漠上的众人通过鸣枪,在沙漠中找到了彼此。但这时他们又做了一次错误的判断,他们并不知道飞机坠落的地方只有大约26公里远。而他们估计他们距离基地应该不超过160公里,他们坚信向西北方向行走将能回到索卢克空军基地。


于是他们朝着想象中的基地出发,实际上方向的确是西北向,但距离却长达708公里。事已至此,这9名遭遇不测的战士注定无法生还。但是,在十多年后人们重新在沙漠中发现他们的事迹,却只找到了8位机组人员的遗体。


找到后被盖上美国国旗的遇难者遗体




在英国石油公司第二次亲临现场确认了失事飞机身份后,美国惠勒斯空军基地才终于派遣了一支救援队前往调查。1959年5月,救援队第一次到达飞机坠毁地,发现了前机身上一个显眼的“Lady Be Good”标志。历经三个月的严密搜寻并没有发现任何机组人员的遗体,他们只找到一些降落伞、飞行靴等装备。


直到1960年2月,救援队展开第二次搜查行动,才终于有所收获。这一次,他们在坠机以北约129公里处,找到了五位机组人员的遗体和私人物品,其中还有一位罗伯特·托纳中校每日记录的流亡日记。


日记中简洁地描述了从飞机失事起8天的大致情况,他们降落后与同伴汇合,却始终找不到一位叫约翰的成员。其余8人每天极度节约地消耗着仅有的少量口粮和水,忍受着沙漠中恶劣的天气缓慢前行。后来,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虚弱,在眼睛失明、风沙呼啸痛苦中,同伴逐渐死去。


罗伯特·托纳中校的流亡日记


此后,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开展了一项“高潮作战”行动,加快速度在附近搜寻其他遇难者。果然,在第一批发现成员的西北34公里、正北42公里处分别发现了另外两位机组成员。


1960年8月,英国石油公司又发现了一名机组人员的遗体。发现时他的降落伞还悬挂着,似乎在疏散过程中出了故障,降落伞没能打开,导致他跌落致死。但在这种情况下,他未曾经历过流亡荒漠的痛苦,他或许又是全体飞行员中最幸运的。而至今仍有一人从未被发现。


根据长达一年多的搜寻行动,人们大致还原出16年前LBG失事后的场景:当发现飞机燃料即将用尽,再基于错误的坐标推断,9位机组成员决定弃机跳伞;其中1名飞行员降落时就已经跌落死亡,7名机组人员降落在距离坠毁地点约26公里远的地方,而剩下1人始终不知所踪;7人汇合后决定向北走回本以为只有160公里远,实际却是708公里的军事基地;但行走了100公里后,5人主动或被动地放弃求生,死于原地;剩下两人行走一段路后也同样无法逃脱死亡。


把发现的死者遗体运送回美国


当真相水落石出之后,LBG的残骸被回收,带到利比亚军事基地保管。而飞机的其他零件分散在各地,一部分被放进了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里展览,一些被私人收藏,还有一些经过技术评估后,重新在美军其他飞机上使用。


一架离奇出现在荒漠上的二战轰炸机,竟牵扯出16年前一起飞机失踪事件。当真相终被还原,我们对9位年轻的遇难者感到可惜,对逝去的生命感到遗憾。

但他们也许是幸运的,战争中遇难的战士数不胜数,失事16年后还有机会让后人了解当时的真相,把故事流传下来,也已经十分难得。他们的躯体没有被风沙掩埋,而是被盖上国旗运送回国土,也是迟来的荣誉。



WarbirdsNews.A VETERAN'S STORY: The Ghost Liberator - Lady Be Good. Warbird Digest,2017.04.24.

AlanBellows. The Remains of Lady Be Good. DAMN INTERESTING, 2006.04.04.

KaitlynCrain Enriquez. Lost and Found: The Story of 'Lady Be Good' and Her Crew. TheUnwritten Record, 2017.06.1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209059.html

上一篇:同样都是辣,为什么辣椒辣菊花,芥末却能让你呛鼻上头?
下一篇:绝食五年最终死亡,这种深海怪虫反而被捧为暗黑美食
收藏 IP: 52.229.161.*| 热度|

8 杨正瓴 刁承泰 黄仁勇 程帅 蒋敏强 郁志勇 梁庆华 晏成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