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内容由【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历史上有这么一群科学疯子,喜欢拿自己当小白鼠做实验。
往自己心脏送导管、吞下寄生虫、注射原生病毒等等。
这些看似疯狂自毁的行动也为人类带了许多重大的发现,被世代称颂。
相比之下,这位医生“以身试药”的故事未免有点平淡了。
然而,在那个完全不把精神病人当人看的年代,他坚持试药的举动也十分值得敬佩。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现锂盐能用于治疗精神病的科学家:约翰·凯德。
直到今天,锂盐仍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最主要药物之一,大大降低了其所造成的自杀率。
回望他发现的历程,不少人认为这纯粹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但我们容易忽略的是,重大的发现往往来自于敏锐,好奇的头脑,以及身先士卒的精神.....
约翰·凯德,于1912年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医学之家。
父亲是精神科医生,就职于当地的一家收容所。
在他那个时代,被关押的精神病人如同生活在黑暗的世界,毫无尊严可言。
但凯德从小就对这些精神病人奇怪的行为产生怜悯。
他也老是喜欢缠着父亲追问是否有方法能将他们治好。
父亲只好无奈地告诉他单纯的关押已经算是最为人道的方式了。
要知道,为了对抗精神病,历史上可是发明了各种恐怖奇葩的疗法。
比如移走头盖骨、用铁钳烫肉体、鞭子鞭打、用开水浸泡、摘除器官、将身体旋转等惨无人道的方法,结果都是直接将病人折磨至死。
可在凯德看来,关押方式如同对待牲畜般剥夺了人的尊严,更让人生不如死。
所以,他也希望自己成为精神科医生,找寻医治的方法。
长大后,他如愿以偿地从医学院毕业,顺利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
这时,他才了解到从19世纪开始,人们就认识到了大多数精神类疾病是脑部损伤导致。
在这基础上,医学家们就陆续发明了电休克疗法、胰岛素昏迷治疗法以及额前叶切除手术法。
尽管当时这些方法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有效,但仍风靡一时。
在当时,以弗洛伊德为基础的精神理论风靡世界,认为精神病只需心灵治疗。
也许方式较为温和,凯德选择接受了这套理论,并摸索对病人更有效的方法。
不久后,二战爆发了,他应征成为战场上唯一的精神兼外科医生。
遗憾的是,还没过两年,他就不幸沦为了阶下囚,被关押在樟宜战俘营里。
被囚禁那三年,他观察总是身边的同伴喜怒不常,做出怪异的行为。
他们的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处在剧烈的波动之中。
这也使他们出现撞墙自残,又或是攻击他人的行为。
身为医生的凯德能初步判断他们罹患的是躁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症。*
一提到这种病,恐怕大多数人会立马将它与天才挂钩在一起。
历史上像梵高、贝多芬、拿破仑、牛顿、海明威、丘吉尔、拜伦等名人被疑似患有该病。
与我们常人正常的情绪波动不同,躁狂者常常处于大起大落的状态。
当处于躁狂时,他们充满精力,会疯狂地进行某项活动。
比如有女子发病时变得极爱花钱,一口气买下了半屋子的保健品。
然而没多久,他们就会开始抑郁,情绪低落、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但发作间期多完全如常。
除了极少数天才外,他们中大多数都过着极为痛苦生活。
这种病症带来的情绪反复、身心俱疲和社会压力等往往使患者更想要自残或是自杀。
据统计,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
其中,约有11-19%自杀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尤其容易发生自杀。
目前医学认为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患者脑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但因果关系尚未明确。
在当时凯德那个年代,却只是认为它只是心理所导致的。
出于医者仁心,他试着用弗洛伊德理论的精神疗法对他们进行治疗,结果一点效果也没有。
这令凯德感到挫败的同时,他也开始怀疑这类疾病是否与人的生理变化有关?
凯德那个年代的精神病院
所以,当他一恢复自由后,就立马回到家乡投入实验。
如果是生理变化导致了精神疾病,那么这种失衡可能会在尿液中体现。
顺着这一思路,他收集到了躁郁者的尿液,并将其存放在自家冰箱里。
紧接着,他分别将患者和普通人的尿液注入到豚鼠的体内,观察对它们的影响。
果不其然,那些被注射了患者尿液的豚鼠会表现得更狂躁,死得也更快一些。
因此,他认为躁郁症患者的尿液毒性更高。
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患者的尿酸含量更高?
抱着好奇的心态,他决定将尿酸注入豚鼠体内来验证其毒性。
但由于尿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十分低,难以配制出比较高浓度的溶液。
眼看实验要止步于此了,但凯德可没有那么快放弃。
一番苦思冥想后,他想出了尿酸的人工解决方案。
也就是,找一种溶解性比较高的尿酸盐来取替尿酸。
经过反复研究比较,他发现尿酸锂是溶解度最高的。
于是,他又立即制作了尿酸锂溶液,注入豚鼠体内。
实验结果却着实让凯德大吃一惊,这一次豚鼠既没有表现狂躁,也没有死得更快。
这非常不符合预期,凯德更是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他想了诸多原因,反复进行了实验,都没法解释得通。
正准备放弃时,他突然想到:莫非是溶液中的锂离子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当这个念头一出现,他便立马着手将碳酸锂溶液注入了豚鼠体内。
结果意外发现,豚鼠们变得异常温顺。即便他故意刺激它们,豚鼠表现得相当温和。
更神奇的是,当他向那些暴躁不安的豚鼠注射锂盐时,豚鼠们都立刻安静了下来。
最终,凯德得出结论,锂离子对豚鼠有一定的镇定作用。
可光有动物实验还远不够,凯德深知要想进一步证明有效就必须在人体内做实验。
在那个年代,很多医生会不管精神病人的死活,直接拿他们做实验。
但凯德则秉承着这样一个信念:必须要证明药物对人体无害才去试验。
于是,健康的凯德决定冒着患病或被毒死的风险以身试药,大胆地给自己喂食锂盐。
直到吃了整整两周后,没有得病的凯德才决定在他的病人身上进行试验。
而他的第一位试验的对象叫做比尔,长达30多年的躁郁症患者。
比尔烦躁不安,喜怒无常,喜欢吃捡来的垃圾,老是干扰或是对别人造成威胁。
在服用了锂盐三周后,他的病情明显改善。两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顺利出院了。
只是没有坚持服用锂盐药物,他几个月后又再次入院,接受治疗。
不过,他很快又有好转,重新回到他的家庭和原先的工作。
尽管不明其原理,但凯德为锂药能发挥药效感到兴奋不已。
之后,有很多被精神病医生判定为无可救药的躁郁症患者。
在服用了碳酸锂之后,他们的情绪变得稳定了许多,至少吃过药就不会残害别人。
看着锂盐在病人身上取得的成效,他撰写并发表了一篇题为“在治疗精神病的兴奋锂盐”的研究论文。
在论文中,凯德明确建议,锂盐应作为一个精神病人的非自愿监禁的替代治疗药物。
不过,在最开始的那几年,这一发现并未能得到医学界足够的重视。
这也是为何更早被用于治疗的锂盐并未成为第一个正式的抗精神病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凯德不仅仅将锂盐用在了躁郁症患者身上。
同时,他也让抑郁症患者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了锂盐。
并且认真记录了他们在服用了锂盐之后,病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通过对比实验,他证实锂盐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有限。这一结果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锂盐被广泛滥用的情况。
毕竟人们对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实在是有相当强烈的渴望。
但凡有一种药物被证实有用,也许会被用到所有的精神疾病治疗上。
在这些开创性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后来才逐渐牢固地确立了锂盐稳定情绪的功能。
等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它在治疗躁郁症中的使用。
时至今日,锂盐也主要是用来帮助降低双相情感障碍者的发病次数和轻重,大大降低了其自杀率。
不过,过量服用锂盐的患者也容易产生口干、多尿、便秘或腹泻、恶心呕吐、上腹痛等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出现中毒症状。
这也更加体现了凯德当时“以身试药”的重要性和危险程度。稍有不慎,他当时就可能一命呜呼了。
虽说与其他精神病药物一样,锂盐的发现也并不能使该病完全根治。
但这一药物却真实地治疗和挽救了众多生命,使他们重拾尊严,勇敢地活下去。
或许如今社会能给予精神病患更多包容和理解,是凯德最大的欣慰吧。
*参考资料
John Cade.Wikipedia.on 22 December 2017, at 04:20 (UTC).
Williams, Robyn (2016). Ockham's Razor Sunday 6 November 2016: Finding sanity. ABC Radio National.
Bipolar disorder.Wikipedia.on 4 October 2018, at 14:02 (UTC)
翟长平,葛传惠,李淑彦,赵婷婷.碳酸锂中毒3例报道[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4):127-128.
付春凤.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史[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小琦.躁郁症爱缠青年人[J].青春期健康,2018(14):52-55.
张颖颖.警惕孩子患上双相情感障碍[J].健康博览,2018(06):54-5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