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内容由【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看似凶猛的动物都有一些诨号,好比食人鱼、食人花,它们实际没有诨号那么吓人。
杀人蜂则不然,国际上认可的非洲化蜜蜂已经具备杀人能力。
被国人唤作杀人蜂的胡蜂(wasp)则更危险,它的毒性比蜜蜂强5~7倍,5下就可能让一个成年人得急性肾衰竭。
它们的性格极为刚烈,一些脾气大的胡蜂甚至不允许其他生物进入巢穴20米范围内。
早在2013年,陕西三个市就体验了一把胡蜂灾,过剩的胡蜂一与人接触就疯狂进攻,仅一个月造成1675人受伤,41人死亡。
“杀人蜂”之名这回是彻底坐实了。
我们常说的胡蜂,其实不是指某一种蜂,而是泛指膜翅目下的胡蜂科。
胡蜂科有5000多个种,常见如虎头蜂、马蜂等,这些脾气大、性子急的蜂种都涵盖其中。
国内已知的200多种胡蜂,常见的有黄腰胡蜂、金环胡蜂 、黑盾胡蜂、陆马蜂等。
和蜜蜂一样,胡蜂也拥有蛰针这种武器。
蛰针是由蜂类的产卵管特化而来,只有雌蜂才有这种武器,雄蜂就没有*。
蜜蜂工蜂的蛰针上有倒刺,一端又连着内脏,猛烈攻击后会连内脏都被扯出而死。
但是胡蜂不一样,它的蛰针是更纯粹的武器,可以连续追击又不危及生命。
*注:群居性蜂而言,雄性只负责产生精子繁殖后代,其他全是雌性负责。
胡蜂对自己不狠但对敌人特别狠,一般成年人受5只胡蜂攻击就可能引发肾衰竭。
胡蜂的蛰针有着一条导管通入毒囊,毒囊连接酸腺,可分泌酸性液体。
而另一端连接着碱腺,一旦蛰针刺入敌人体内,酸碱液就同时释放,致毒性发作。
同时,它们还会释放信息素,告诉伙伴“这是坏人”,被蛰次数大大增加。
累积遭袭上百次,距离死亡就只剩一步之遥,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杀人蜂”。
胡蜂的毒液非常复杂,现已知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肽类和生物胺三种。
如果从致病机制来看,主要分作多器官功能障碍症(MODS)和过敏反应。
国内患者主要以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而国外患者是以过敏休克*为主。
*注:胡蜂毒中的胡蜂抗原-5、组胺、透明质酸酶都会引起人体过敏,乃至休克。
众所周知,胡蜂蛰伤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蜂毒能使肌肉细胞坏死崩坏,伴随而来的是肌肉疼痛、呕吐、意识混乱。
同时,蜂毒中的肽类还能使血管中的红细胞破裂。
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导致了肾小管堵塞,加重肾脏缺血。
最终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是急性肾衰竭。
除此以外,也有我们不常听说的症状。
部分患者会因为过敏反应,出现低血压,造成心肌缺血。
同时,蜂毒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心肌动力,加剧需氧量,加重了心肌损伤。
这种对心脏的影响,甚至能够导致心脏停搏。
一系列并发症还会危及神经系统。
例如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炎性递质不断变多,最后诱发如脑脊髓炎、视神经病变一类疾病。
部分胡蜂的毒素具有肝细胞毒性,能促使肝细胞分解,对消化系统也会造成损伤。
被胡蜂蛰伤是否严重,还得参照蜂毒剂量、被蛰部位、患者体质等因素。
有研究数据表示,胡蜂蛰伤潜在致死叮咬数为500次。
一般而言,头颈部受伤的病死率较高。
不过也有极端案例,2007年的《印度儿科杂志》报道一例,叮咬一处便引发器官衰竭致死。
因此被胡蜂蛰伤,要尽快进行处理。
可用镊子或其他工具沿刺入方向的反方向拔出,要注意不要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挤入更多毒液。
用水冲洗,或是用冰敷减轻疼痛,如果出现过敏休克反应,要将其躺平抬高双脚。
有条件还是应当尽快就医。
胡蜂绝对是最常见的昆虫中最致命的一种。
登山旅游时,衣着黑色被当成爱掏蜂窝的熊、衣着鲜艳也可能被当成花朵、香水或是手中的甜食都可能引来了胡蜂。
如果你随意攻击它,它会留下信息素,你会被当成复仇对象的。
只是不经意的举动,都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不同的胡蜂的警戒范围也不同。
如黑绒胡蜂,你只要距离它的蜂巢5米就被视作入侵。
比较常见的黄腰胡蜂,则是会攻击30厘米内的其他生物,比较激进的则会攻击2米内的。
当然也有比较“温顺”的威氏胡蜂,只有触及蜂巢才会有攻击反应。
不过这不代表它就不凶悍,只是不敏感而已。
胡蜂给人类带来的害处不言而喻,但它们也有有利于人类的一面。
胡蜂是肉食性昆虫,食性非常广,乃至同是胡蜂之间也免不了一场恶斗。
它的战斗力又格外惊人,日本曾有个《世界最强昆虫》的节目,胡蜂就被参加了一回。
它一路过关斩将止步三强,最终败给比他大好几倍的蝎子,当它“就是干”的战斗模式永远留在观众心中。
人类看中这份强悍,将它们的战斗力转化为生产力。
胡蜂能吃很多种农业害虫,可以做生态防治。
同时也有胡蜂入食入药,合理养殖,岂不美哉。
可能有些人就感到不解了,蜂类采蜜众所周知,还存在有食肉蜂吗?
美国昆虫学家米切纳曾提出一个观点:蜜蜂是从1亿年前的细腰胡蜂进化而来。
它们舍弃了肉食习性,成了采集花粉的素食习性,长出了便于采集花粉的携粉足。
亿万年水陆升沉,蜜蜂独特的进化选择,让它们成为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昆虫之一。
不过舍弃了肉食者的身份,自然就成为了胡蜂的盘中餐。
一般到了繁殖高峰的秋季,两者上亿年的战争就会再次重演。
20只胡蜂足以战胜一整巢的蜜蜂,胡蜂战斗力惊人,一口就能拧下一个蜜蜂的脑袋。
这种大规模的进攻主要是为了夺取蜜蜂的幼崽们,带回去给自家幼虫食用。
不过有一点有趣的是,胡蜂其实消化能力不强。
为了高效生存,都由幼虫负责消化食物,然后分泌出一种白色液体供成蜂取食。
当然,蜜蜂也不是任其宰割。
近些年引入的意大利蜜蜂,因为缺少与胡蜂战斗的经验,基本就是被屠杀的份。
且看东方蜜蜂日本亚种,因为常年争斗,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技术。
它们会在金环胡蜂进攻时将其围在中间,随后不断舞动翅膀,使中心温度快速达到47℃,成功将其击杀。
食性让它们变得富有侵略性,而成长之不易或许才是它们领地意识极强的原因。
一般到了秋季,雄蜂和处女蜂王就会外出交尾。
受精后的蜂王会寻找合适的地点越冬,原本的族群以及雄蜂会因为寒冷、饥饿或是微生物而毁灭。
等到来年春天,蜂王苏醒,开始寻找落脚点。
它会亲自建巢,这是胡蜂王国的基点,随后产卵、育幼。
直到第一批幼虫羽化成虫后,子代才接替母亲的工作,让蜂王专心产卵。
这个期间,只要一点失误整个蜂群就会覆灭,例如被天敌捕食,甚至多花些时间找住处都不行。
来年春天到来之前,它们都需要努力生存。
捕猎、采食,照顾蜂王和幼虫,为了更加节约时间,它们将生殖权交由蜂王,将消化的任务交给幼虫。
一只胡峰(除了蜂王)寿命在45~120天之间,要完成传宗接代的历史使命,短短数十天怎么会够呢?
在《自私的基因》里,用这么一句话描写蜜蜂自杀式杀敌——
一只不育工蜂的死亡对它自己基因的影响,宛如秋天一棵树落下一片树叶对树的基因的影响。
族群延续刻进了它们的基因里,舍弃生命是它们最后的悲歌。
*参考资料
孙毓徽, 肖敏, 陈宗运, 杨贤义. 胡蜂蜇伤致病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临床急诊杂志, 2017.
郭云胶, 李兆云, 陶顺碧. 胡蜂资源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J]. 中国农业信息, 2017.
李俊兰, 方海涛. 我国胡蜂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崔俊, 张跃宁, 李幸辉, 张雅林, 王培新, 李有忠, 李孟楼. 中国袭人胡蜂防治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李建军, 和绍禹, 谭垦. 蜜蜂的敌害——胡蜂的研究进展[J]. 蜜蜂杂志, 2005.
钱锐. 关于蜜蜂起源进化的讨论[J]. 蜜蜂杂志, 1997.
江敬晧. 德林校园之胡蜂调查和风险评估. 德林学报.
知乎回答:如何区分黄蜂、蜜蜂、马蜂、胡蜂……各种蜂?
三蝶纪. 看《在下坂本》,认识蜇人胡蜂. 果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