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他是第一个获诺奖的临床医生,却也是第一个缺席诺奖颁奖的获奖者 精选

已有 8650 次阅读 2017-12-22 23:1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历来放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鸽子”科学家已然不在少数。

他们中有的是被战争等客观原因所累,有的则闹个人情绪等。


而第一位缺席诺贝尔颁奖盛典的获奖者,却是因为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而无法前往。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


他从小就经常生病,因为身体弱还曾遭到别人百般欺负与排挤。

成绩平平的他还一度被校长评价他日后将会是个庸才。


后来他辛苦考上大学后却发现潜伏多年的先天性绝症爆发了。

可他还是忍着病痛完成学业,废寝忘食地待在实验室做医学研究。



他中止病假帮人看病,甚至还不惜拿自己和妻子的身体当做实验对象,从而成为揭开光线应用奥秘的先驱。


在那个还未发现有效药物治疗的年代,他首创的红光和紫外线疗法拯救了无数的天花和寻常狼疮病人。


为此,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临床医生。然而,每况愈下的身体也使他日益虚弱。


最后,他非但没能亲临诺奖现场,也在获得诺奖的第二年就离开了人世,享年43岁。


法罗群岛


1860年12月15日 ,芬森出生于丹麦法罗群岛的一个普通家庭里。


14岁那年,他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寄宿学校。

封闭的环境里,身体瘦小的他也常常遭来了其他同学的欺负。


可他没能从学校获得多少帮助,反倒是因为成绩不好遭来校长冷漠的评价。

“虽然性格还行,但他的天赋和能力实在很平庸。”


  现在的哥本哈根大学


庆幸的是,两年后他随着父母前往冰岛去上高中。


逃离被排挤的环境之后,他刻苦学习,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从小受尽疾病之苦的芬森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学医。


尼曼-皮克细胞在脾脏


然而不幸的是,大二那年他的身体毫无预兆地开始出现各种不适。

诸如全身无力、腹水*,视力下降、心跳异常等症状都被他一一摊上了。

经过一番检查后,他最终诊断为患上了罕见的尼曼-皮克症**


作为一种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先天性疾病,它根本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会让患者的器官功能日益衰竭,而缓解病情最好的方法是能得到充足的休息


可芬森还是坚持长达7年之久的带病求学,并在189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注:腹水是指腹腔内有液体积聚,超过正常量的症状。

**注:尼曼皮克症是一种脂质代谢异常的遗传疾病。 过量脂类累积于病人的肝脏 、 肾脏 、 脾脏 、 骨髓等,甚至脑部,而造成这些器官的病变。



在求学期间,他刚好住在一间阴冷的房间里,疾病使他痛苦难耐。

可神奇的是当他去户外晒太阳的时候,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一次偶然,他发现爱晒太阳的猫似乎是在利用阳光来治疗身上化脓的伤口。

难道阳光中还有什么我们没有发现的东西?它是否对人体也有益处呢?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他开始潜心研究光线对人体的作用。



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提出了光疗的设想。

他认为光谱中不同性质的光线 , 由于它们对有机体作用的时间和强度不同。

因此对有机体也会产生出不同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以波长为标准,我们可以粗略地将光线分成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三部分。

他首先分析了阳光照射对天花病人的影响。


  图为起水泡,发烧的天花病人


通过一系列实验后,他发现了紫外线的波长很短,穿透能力强,极容易损害皮肤组织;


它可能会引起使天花病人发高烧,皮肤发水泡。轻则留下麻点,重则还会使患者丧命。


而红外线的波长较长,能够产生比较明显的热效应。

它让天花病人身上的各种水疱、脓疱(统称皮肤损害)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芬森发明的红光灯


尽管不能透彻地解释其原理,但他还是想方设法将不同的光线分离开来。

他特地发明了一种“红光灯”来治疗天花病人的皮肤损害。


冒着被传染的危险,芬森亲自用这个先进仪器在一些天花病人身上进行治疗。

神奇的是,它不仅缓解了天花患者的病情,还保护了他们的容貌。

许多绝望的天花病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纷纷找他治疗。



然而,他在研究期间,他的心脏和脾脏早已出现了严重的不适,下肢也开始浮肿起来。

本该放下工作去养病,可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忍着病痛在进行研究。


正当推广“红光灯”大获成功时,芬森也在实验室里倒下了。

他才不得不前往冰岛的一个小渔村养病。

可就在养病期间 , 他又亲眼目睹了不少整天生活在臭鱼堆里的渔夫们, 染上了一种可怕的狼疮。


狼疮病人


与天花不同,它是一种慢性皮肤结核病 。


脸上各个部分会形成红褐色的疙瘩,皮肤会逐渐腐烂,最后导致毁容。

患者对此束手无策,只能远离世人,过着生不如死的痛苦生活。


他实在没办法眼睁睁继续看着病人痛苦下去,便终止了休养, 开始试验光线对这种病治疗作用 。


他发现治疗顽固的皮肤结核使用热效应的光线并没有用。

若是光线具有杀菌作用,能完全损害被感染的皮肤组织,彻底除去病灶的话,这样是不是能使病人的脸重获新生呢?


过滤红外线的滤镜


他大量翻阅资料后,大胆地猜测过去使用的光线强度可能还不够。


然而,如果想要提高光线强度,同时保证足够的光照时间,病人的皮肤很有可能被红外线烧伤。


那怎样才能将会灼烧人的红外线彻底过滤掉呢?



他使用蓝色的硫酸铜氨溶液或甲基蓝溶液作成一种滤镜,成功地将红外线过滤掉了。


人造光源装置


为了获得光疗的最佳效果 , 他还制作了人造光源。

他甚至不惜在自己和妻子身上进行试验以取得光线穿透皮肤的最佳条件。

经过反复研究后,他得到的紫外线照射细菌培养皿,证明它的确有杀菌的效果。


同时他还意外地发现血液会阻挡紫外线。

所以在缺血情况下,紫外线穿透皮肤组织的效果会更好。


  芬森为设计的压皮器,中央是皮损部位


因此,芬森又发明了一个叫“压皮镜”的东西,

它将缠有弹力带的玻璃压在病患皮肤上,就可以使皮肤缺血,同时还能让紫外光能精准照射。

1895年11月,他正式在寻常狼疮的患者身上进行每天1-2小时的光疗。

他以阳光为光源,通过一定的透镜组合将光线分离,并排除掉可能导致烧伤的热光线。

最后将用压皮器将光束集中于皮肤结核的部位。


患者前后对比图


很快,他们的受照部位开始发红,几天后开始发炎(这是光线损害了皮损部位的表现)。

当它继续进行光疗照射的话,就会形成疤痕,最后脱痂、皮肤趋于正常。


芬森治疗的59名患者中,有58名患者的症状都出现了明显缓解,最后有一半的患者痊愈。

就这样,从来没有人能够治疗的寻常狼疮也被光线治愈了!



可就在发现光疗法治疗皮肤结核不久,芬森的病情再一次恶化了。

他的心功能开始衰竭,腹水可竟已经累积了足足六升。


这使他肢体肿胀、极度虚弱,只能坐在轮椅上了。

无数绝望的狼疮病人听说他的疗法之后,都从世界各地慕名前来哥本哈根请求他的治疗。



  伦敦医院,国王爱德华八世和皇后一起观看治疗过程


当他们看见坐在轮椅上、全身水肿的芬森,吓得下巴都掉了。


可就这么一个极度虚弱的人却治好了一个又一个的皮肤结核病人。


也许是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芬森抓紧一切时间为病人治病,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成果。




1896 年,芬森发布了《聚焦光线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论文。

芬森光学治疗研究所成立。他们开创了日光浴治病的新方法。

各国医学界派学者来研究所求教授,许多著名的大学邀请他去讲学。


由于芬森用集聚光线照射治疗疾病 , 特别是治疗皮肤结核病的成功 , 他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可他却没有能力长途跋涉去领奖了。


芬森的诺贝尔奖章


在获奖后,芬森将全部诺贝尔奖金捐赠给了光学治疗研究所,以及他自己建立的心肝疾病疗养院。


大半年后,芬森于1904年9月24日与世长辞,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光线治疗的主流地位已经逐渐被药物和放射线治疗所取代,但如今光生物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光线不仅可以用来防病治病,在生物学上应用紫外线显微镜来观察生物标本,在工业上运用光线测矿层,用红外线配制食品等。


  纪念芬森的邮票


人们也不会忘记他开辟出来的新道路,他舍身忘我的探索精神,为后世带来无尽的启迪。

而作为一名身患绝症的病人,他也用短暂的一生完成了造福人类的使命。


*参考资料

Niels Ryberg Finsen,Wikipedia

19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R.芬森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寻常狼疮[J].医疗装备,2016,29(17):206.

李慧敏.敲开光线治疗大门的先驱——芬森[J].医学与哲学,1986(03):49-5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91044.html

上一篇:威廉·科利:他超前一个世纪,开创如今最热门的癌症治疗领域
下一篇:悲情的图-144:生于苏联的世界第一架超音速客机
收藏 IP: 120.197.53.*| 热度|

9 郑斌 张晓良 田云川 罗鸿幸 孙学军 周明明 唐凌峰 高友鹤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