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比基尼背后的血腥秘密,美军用67枚核弹几乎毁掉一个民族 精选

已有 18237 次阅读 2017-11-20 22:3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提到核事件,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倒霉的“大核民族”

从上个世纪结束二战的“小男孩”和“胖子”两枚原子弹,到本世纪的福岛核泄漏,日本可谓祸不单行。


比“大核民族”更显悲凉的,还属太平洋上另外一个小小的岛国。

在一次次核试验下,这个民族是真切地面临着灭族的危机。


“小男孩”与“胖子”


从1946年到1958年间,马绍尔群岛*就遭受了美国多达67次的核试验。


当时为了获取人体辐射数据美军甚至不惜让居民暴露在核辐射的环境下,以此开展核辐射对人体短期及长期影响的研究。

 *注:马绍尔群岛由位于太平洋中部,陆地面积181平方公里,由1200多个岛礁组成,分布在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


红圈内为马绍尔群岛位置


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比基尼泳装的诞生,就是为了蹭当时基尼环礁上巨大核爆的热点。


然而,那时候所有人都不知道,这岛附近竟然还有人居住。

性感的比基尼背后,也记录着世界上最丑陋的一面



这场漫长悲剧,还得从70多年前说起。


那时美国虽用两枚原子弹结束了二战,但之后的世界却依然不太平,因为美苏冷战的序幕已被拉开。


为了压制苏联,美国也一心想研制威力更强大的核武器——氢弹



但氢弹可不是好惹的,从理论上来说氢弹的威力将是普通原子弹的几千倍。


特别是目睹了日本广岛和长崎被轰炸后的惨状,核武器的威力让美国人自己都感到胆寒。


所以军方认为,这种杀伤力如此巨大的核试验,决不能在美国本土进行。


二战期间美国本土进行的核试验


但好在美国国势强盛,在二战末期时就从日本人手中掠夺过了一个纯天然的宝岛——马绍尔群岛。

于是马绍尔群岛便成了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最重要军事据点


在群岛中,就数西北部的比基尼环礁最为平坦和开阔。

所以毫无疑问的,比基尼环礁成了核武器最理想的试验场

比基尼环礁


千百年来,这里的岛民都过着自给自足,世外桃源般的富饶生活。

然而在1946年2月,第一批美军工程兵登陆了比基尼环礁,这一切就注定着走向毁灭。


当时美国海军代表就告诉原住民们,他们正在进行一项“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转变成使全人类受益的计划”


帅气的美国大兵在跟比基尼人说教


尽管马绍尔人不愿离开自己祖祖辈辈安家乐业的家园。


但在美军的胁迫与哄骗下,他们还是搬到了240公里外的Rongerik环礁上,住在美军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这些小岛本就是无人居住之地,椰子树稀疏,沙土里几乎没有植物,就连水里的鱼都以毒藻为生。

比基尼人在离开比基尼岛


不过再荒凉再贫瘠,马绍尔人也算得过且过。

然而更可怕的事实却是,搬迁到240多公里外,也并不意味着安全


那时美军根本没有告诉居民搬迁的原因,他们也根本不知道核试验带来的伤害有多可怕。


“十字路口行动”引爆的第二枚核弹“贝克”(Baker)


1946年,美军首次在比基尼环礁进行核试验的计划叫“十字路口行动”,包括两次核爆炸。


当时为了测试核武器对战舰的破坏力,美国从世界各地共引进了95艘舰艇


而这些舰艇上载满了猪、羊、老鼠等活物,就是为了测试核爆对生物的影响。

被绑在战舰上的动物


为了向世界展现大国实力,这次试验也成了美国首次对外公开的核试验。


毫无疑问,这也使得比基尼岛这片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瞬间声名大躁,惊动了全世界。


Baker爆炸现场,可清晰看到右下角战舰


于是几周后,法国设计师就推出了时尚界“爆炸威力”不亚于核爆的三点式泳装,并将其命名为“比基尼泳装”


不得不说,这无疑是蹭热点的典范。

现在凡是比基尼三个字,几乎所有人想到的都是那性感的着装,却没多少人想起那可怜比基尼人。


当时剧烈的爆炸已让散居在附近的马绍尔人惊慌不已。

然而他们也只能相信不久后美军就会兑现诺言,“一旦计划完毕,他们便可重返家园”。


但是等了一年又一年,隔三差五的核爆也预言着更大的噩梦,在一步步向他们逼近。


苏联第一枚氢弹成功试爆


1953年的8月,苏联的第一枚氢弹竟顺利试爆成功。

这一行为又深深的刺激了美国,其核武器领域的优越感也荡然无存。


所以,为了挽回大国的尊严,美国决定引爆一枚威力更大氢弹——喝彩城堡(Castle Bravo)。


当时世界上最强氢弹——喝彩城堡


1954年3月1日,这枚预计当量为600万吨TNT的氢弹,在比基尼环礁引爆。


然而爆炸瞬间,所有观测人员都傻眼了,这哪里止600万吨的爆炸当量啊!


当时氢弹所在的小岛及其附近的两座小岛,瞬间从人们视线中消失。

高达5.5万摄氏度的爆炸温度,使岛屿顷刻气化成了一个宽近2000米深达80米的大深湖。



事后,美国科学家们测算,这枚氢弹的爆炸当量竟达1500万吨,是原先预测的2.5倍。

此外,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武器达广岛原子弹威力的1000多倍。

由于事先没有估计到如此强大的爆炸威力,美军根本没有撤离附近的居民以及在海上作业的各国渔船。



当时,日本渔船“福龙丸”号就正在200公里外的海域进行捕捞作业。

顿时,船员们都被西边天空突然出现的火球吓呆了,还以为是太阳从西边升起。


然而正当他们议论纷纷时,天空中却突然飘起了放射性巨大的“核雪花”。


船上的渔民很快出现严重的辐射病,回到日本港口时,几乎已奄奄一息。

福龙丸号上的日本渔民


然而日本的渔民,也尚算有处可去,但住所就在辐射范围内的马绍尔人却无处可逃,又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要逃。


附近岛上的一些好奇的孩子,还用手抓起“核雪花”来把玩,还有的甚至把这辐射值爆表的毒物往嘴里送。


此外,一些正在洗头的妇女也浑然不知,盘里混进这些碎屑也就这样掺着水洗头。


受核辐射的马绍尔儿童


在比基尼环礁附近有人居住的岛屿上,有的地方铺满的“核雪花”甚至达2厘米厚

而暴露在核辐射下的岛民,也开始出现严重的辐射症状,如呕吐、腹泻、头发脱落、皮肤灼伤等。


如果说之前估算错了氢弹的威力是意外,那么美军接下来的行为则是令人发指的。

明知辐射量与辐射范围都已大大超过了预期,但他们就是迟迟不来撤离附近居民。


喝彩城堡的辐射范围,图中标出的小岛大多有居民居住


更恶毒的是,在这枚巨大氢弹引爆后,这次核试验竟非常及时地多了一项新的研究指标“喝彩城堡的生物医学效应”,代号项目4。


其中4.1项目的标题则为“人类暴露在高当量核武器的高辐射β和γ射线下的效应研究”



当时这些岛民,被美军称之为“野蛮人”


其中一部分人,还跟随美军到达美国芝加哥的实验室。

他们被送进一个装满各种辐射探测器的铁屋内,做着各种检查和测试。


在记录好数据后,美军给予他们的只是一些食物的馈赠,完全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


“野蛮人”在实验室内


1955年,美国对其中241名渔民做了跟踪调查,在试验当年就有12名死于肝硬化和癌症。

而一年后,又有61人相继死于白血病、癌症和肝硬化等。

然而这么可怕的事实摆在眼前,美军却一点消停的意思都没有,之后的核试验更是一个接一个。


4.1项目的解密资料,从妇女脖子被灼伤开始,她就一直被观察到愈合


直到1958年,美国才迫于全世界的压力,停止了在马绍尔群岛的核试验。


而在此前的12年间,合计有67枚核武器在马绍尔群岛引爆,其中23枚都落在了比基尼环礁上。


如果按照TNT爆炸当量来计算,这相当于在这12年间,每一天就有一枚威力大于广岛原子弹的核爆产生。


1946年到1958年美国在比基尼环礁上进行的核试验


迫于舆论压力,在核试验停止10年后的1968年,美国才派人铲除了比基尼岛上受到严重污染的植被和表土,并栽下了5万多棵椰树和面包树。


完事后,美国也信誓旦旦地称,这块土地现已变得适合人类居住,绝对安全。

所以在上个世纪70年代,便陆续有比基尼人回到故土。

然而比基尼岛上虽又回到了椰林树影、水清沙幼的环境。

但经历了23次核浩劫之后,它早已受了严重的“内伤”,充满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放射性物质。


这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当年喝彩城堡留下的弹坑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回到故土的比基尼人依然疾病缠身。


岛上的妇女总是经常性流产,就算生下来了,孩子的先天畸形率也大增。

甲状腺肿瘤、白血病等几乎成了马绍尔人的常见病


那时候,马绍尔人才渐渐明白“这个岛已经中毒了”,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1978年,美国的科学家在比基尼人身上检测到,岛上的居民光是铯-137就超过人体能负担的11倍


美国能源部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所有比基尼居民的辐射指标,都超过美国人三十年的剂量。”



但当马绍尔人要去搬离这块魔鬼之地时,一向以“民主与人权”自诩的美国却不管这些岛民的死活,再次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最终还是非政府国际组织“绿色和平”的帮助下,这些比基尼人才得以搬离此地,到一个干净的岛上生活。



在漫长的索赔道路上,他们终在2001年获得了1.5亿美元的赔偿金。

然而据专家估计,比基尼岛的表面去污就需要耗资超过一个亿美元。


即使获得了赔款,失业率高达40%马绍尔人现仍然被贫穷、疾病和营养不良困扰,修复旧地更是遥遥无期。


此外马绍尔人虽有了自治权,但马绍尔共和国每年的财政预算有三分之二是来自曾凌辱他们的美国。


比基尼人以核爆为卖点立起的牌子


或许从1946年美军登陆的那天起,比基尼岛就已没有了未来。


在所谓强国面前,弱小的民族也注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86101.html

上一篇:从黑奴到科学家他受尽了欺压,30岁才读上大学,却改变了美国农业
下一篇:“克隆教父”约翰·格登:从“非常愚蠢”的学生逆袭拿了诺贝尔奖
收藏 IP: 121.32.144.*| 热度|

21 黄仁勇 荆铭 蒋力 郑斌 张家峰 焦豹 杨正瓴 吕洪波 杨金波 陈敬朴 梁红斌 白龙亮 李应谭 武夷山 罗祥存 迟延崑 雷宏江 刘钢 衡孝庆 yangb919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