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北大才子被导师坑到端盘子、送外卖,蛰伏30年竟一举登上数学之巅 精选

已有 38110 次阅读 2017-7-5 20:44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


在金庸小说中,有这么一位深藏不露的扫地老僧。


他身怀绝技,却大隐隐于市,在少林寺中默默扫地数十载。


扫地僧虽貌不惊人,但只要一出手则威震武林,秒杀各路高手。



而在数学界张益唐就是那位“横空出生”,却“横扫武林”的扫地僧。


他年近六旬,是某不知名大学,没有编制的临时代课讲师。


他没发过几篇专业论文,更是独立了于整个国际数学圈的“圈外人士”。


张益唐


然而,沉寂了几十年的他,只发了一篇论文便突破了世纪难题“孪生素数猜想”,一鸣惊人。


这一伟大成就,被发表于国际最权威数学期刊《数学年刊》上,使整个国际数学界为之沸腾。


许多国际一流数学家都表示:没想到有生之年,竟能看到这个问题被解决。



那时候,这位“成就堪比陈景润”却又半路杀出的“扫地僧”,可让许多科学版的媒体记者抓狂。


因为就算在网上进行地毯式地搜索,这个陌生名字的“料”还是少之又少。

如果不是北京大学及时发了份公告,称其为北大78届数学系校友,张益唐还有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民科”。



不过,在张益唐的信息慢慢补全后,这位新的数学传奇才开始真正颠覆我们的认知。


因为谁也没想到,这位成就非凡的北大才子,竟还有着如此坎坷落魄的前半生。


...


他半辈子漂泊海外,得不到世界认可,一直默默无闻。


此外,他还曾拿着数学博士学位,到餐馆做帮工、送外卖、当临时会计,也没有固定收入。


最艰难的时候,还试过把行李全搬到汽车上,过着流浪的生活。



1955年,张益唐出生于上海,母亲在机关工作,父亲则是电气工程系教授。

他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在所有小朋友都在读图册的年纪,他就已经看完了40万字的《林海雪原》。


9岁时,在没有任何人教导情况下,他竟独自琢磨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

这也是他觉得“最辉煌的事情”。



只可惜,张益唐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全国学校纷纷停课,知青开始上山下乡。


在这10年里,张益唐经常偷偷躲起来,看着对“阶级斗争”完全无用的数学书。


1977年高考恢复后,他更是一马当先地参加了入学考试。

在匆忙的准备下,张益唐终于成为北大数学系“78级”学生

那一年,他已经23岁



在北大数学系里,他几乎是无人不知的才子。


就连平日最喜欢自吹自擂的同班同学王小东,都不得不承认“他是唯一一个,数学天分比我高的”。


在本科毕业后,张益唐继续留在北大读研,师从当时研究解析数论的导师潘承彪。


张益唐的研究所毕业照(靠前第二排,左数第二位)


时任校长丁石孙,当时可是非常看重张益唐,力荐他前往美国继续深造。


张益唐也不负众望,考上了美国普渡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莫宗坚。


然而,当很多人都以为他准备要出学术成果时。


这位北大才子却在读博期间陷入了低谷,一沉寂便是30年。



怀着远大的理想,读博期间,张益唐选择了世界著名难题“雅可比猜想”为论文题目。


雅可比猜想于1939年被提出,是代数几何领域中最难攻克的难题之一。


因为牵连着许多棘手的问题,雅可比猜想也一直被誉为“灾难性问题”,不是最出色的代数几何专家都不愿涉足。


再加上张益唐的兴趣在更加纯粹的数论上,所以雅可比猜想对他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选择。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张益唐在读博的头两年,就得到了关于雅可比猜想的一些“结果”。


因为雅可比猜想无论在何时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当时许多专家都对他的证明十分感兴趣。


结果在多为数学家的审查下,悲剧发生了。


台湾数学家莫宗坚


张益唐的证明里引用了导师莫宗坚的一个已经发表的成果。


然而在排查下,专家们竟发现他导师的这个结果,其实是错误的。


毫无疑问,一步错,满盘皆落索,张益唐多年来的努力也随之付诸东流。



不过,在数学界,研究成果到最后被证明错误,是家常便饭的事。


有的人甚至做了一辈子的成果最后还是被推翻。

张益唐当时还年轻,这都不算事儿。

但是最惨的是,此事一出也牵连到了导师莫宗坚的一些已发表成果。

从此,师生两人关系便变得微妙起来。



虽说张益唐未能解决雅可比猜想,但他的研究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价值的。


所以在读博的最后一年(最多只能读7年),他还是顺利地拿下了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


但是因为师生关系不融洽,张益唐在毕业后,都没有拿到莫宗坚写的推荐信



而且张益唐也是一根筋,极度追求完美,所以他的博士后论文也“因为自己不满意没有发表”。


即使有教授曾评论他作出的雅可比猜想证明是最好的一个,只是有一个细节未完全搞清。


但是张益唐硬是不干,称这是“一般的成果”,不屑于发表。


一没有推荐信,二是论文数寥寥无几,即使是在不太追求学术GDP的美国,张益唐还是处处碰壁。


别说是教职了,就是连最低保障的博士后岗位,他都无法获得。


此时,张益唐仿佛走投无路般,一个人在美国迷失了方向。


张益唐(左一)与北大校友


这时候,一直看重他的北大校长丁石孙,马上力邀他回北大任教。


这对当时的张益唐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但是他却亲手把这最后一盘炭给撒了。


仿佛在争一口气,他拒绝了丁石孙校长的好意,连最后能在数学界立足的机会也失去。

赛百味


在这之后日子里,为了生活,他在多个地方打过零工。

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有一段时间还只能睡在汽车里。


直到朋友得知他的困境,邀请他到自己开的赛百味连锁餐厅帮忙,他这才算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餐厅里,他送过外卖、端过盘子、做过收银员、也当过会计。

平时就住在朋友餐厅的地下室,而他也觉得这还过得去。



不混学术圈,并不代表就不搞学术。


在这些艰苦的日子里,张益唐也从未放弃,依然靠着研究数学来填补强烈的求知欲。

1999年,是张益唐毕业后的第八年,那年他也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唐朴祁与张益唐


那时在英特尔工作的校友唐朴祁,遇到了一个网络设计上的难题。


然而,张益唐竟只用了7天,就帮他完美地解决,两人后来还就此申请了专利。


这件事也让唐朴祁惊觉,原来那个已离开学术界七年的张益唐,数学实力依然实力非凡,并决心帮他走出困境。


在北大校友唐朴祁和葛力明的引荐下,他在新罕布什尔大学谋得临时讲师一职。


虽说是稳定工作(比起服务员),但是相比同样是北大出身的校友,张益唐依然是混得最差的一位。


临时讲师,不但没有编制,还是上一节课算一节课工资的那种。

后来熬了几年,张益唐也从临时讲师变成正式讲师。

但是讲师并不算学者,他依然不被学术圈子接纳。



不过,张益唐对此却非常满意,并把这份工作当做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毕竟这样的环境,比之前的工作适合研究数学多了。

张益唐这讲师,一当就是14年。


转眼间,当初那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也年近60。


只是,那时他还是位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编制外,只发表过两篇论文。


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曾说,数学比起其他科学来说,更像“年轻人的游戏”,没有哪一个重大成就,是50岁之后提出的。


然而,张益唐却在58岁的高龄,打破了这个“年轻人游戏”的规则。


...


2013年4月17日,张益唐在《数学年刊》投的一篇稿子,直接让这位扫地老僧,一文成名。


张益唐的论文题目为《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弱形式,突破了困扰数学界近两个世纪的难题。



素数,我们又称质数,是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字,如2、3、5、7、11...


而孪生素数则指两个差为2的素数对,如(3,5)、(5,7)、(11,13)、(17,19)等都为孪生素数。


孪生素数对和素数一样,越到后面也就越稀少。

目前发现的最大孪生素数对是:2003663613X2^195000-1和2003663613X2^195000+1。



孪生素数猜想,就是猜想这样的孪生素数有无穷对。

但是自这个猜想提出以来,都没有人知道如何证明。

现在整个数学界,需要的就是一个证明。


而这个证明的大门,正是由张益唐,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地下”数学家撬开。


部分孪生素数


张益唐的《素数间的有间距离》的论文,奇迹般地证明了存在无数多对素数对(p,q),每对素数之差,不超过7千万。


虽然7千万这个数字还很大,但张益唐实现了“从无限到有限”的突破。



许多人猜测,继续依照张益唐的方法,将7千万缩短到2,或许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美国数学家多利安·戈德菲尔( Dorian Goldfeld)也评价道,从7000万到2的距离(还未证明),相比于从无限到7000万的距离(张益唐成果),是微不足道的。



有人把张益唐的作用比喻为,将大海捞针的力气活,缩短到变成水塘里捞针


而他给出的方法还可以将水塘捞针变成游泳池捞针,再到浴缸捞针水桶捞针水杯捞针,最后到这根针被捞出来。


截止2014年2月,张益唐的千万已经被缩小到246


陶哲轩等数学家已将其中的 7,000 万这一素数间隔 “压缩” 到了 246


《数学年刊》是出了名的严格,几乎所有论文都要1到2年的审核时间。


但张益唐的这篇论文,只要3个星期就被该期刊采纳,创下了一个新纪录。


虽说张益唐完全是学术圈外人士,但是论文一发表,他也一夜之间成为数学传奇



面对突降的荣誉,张益唐表现得非常淡定,只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说:“你最近留意一下媒体和报纸,也许会看到我的名字。”


而妻子的回答是:“你喝多了把?又胡说什么?”



现在张益唐已经从默默无闻的大学讲师,跻身进去世界重量级数学家的行列。


就凭着一篇论文,各种奖项和荣誉,纷至沓来。


罗夫肖克数学奖、麦克阿瑟天才奖,上年年末再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不过成名后,他还是和过去一样淡定。

“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切归于平静后,这位数学界的扫地僧,将继续拿起扫帚,向未知领域进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64803.html

上一篇:无毒无害的贵金属,做成保健品却把人吃成了“蓝血贵族”
下一篇:揭秘甲骨文造假内幕,造假“天才”只字不识,竟骗倒一众国内外专
收藏 IP: 120.197.53.*| 热度|

79 陈楷翰 蔡小宁 杨正瓴 王秀玉 梁洪泽 曾荣昌 欧宗瑛 陈冬生 刘金义 张建成 李毅伟 李红雨 左小超 郝秀东 尧中华 罗春元 林赵淼 李维纲 巩卫康 李品 汪育才 信忠保 李颖业 张冠阳 吴施楷 李泳 吴明火 徐明昆 傅国旗 王恪铭 汤建民 徐卫志 覃伟 罗鸿幸 王帅 晏成和 吕健 肖雄新 李哲林 程少堂 马德义 周明明 刘钢 张凯 皮江 吴仁智 石磊 叶苍 林辉 白龙亮 刘俊华 彭美勋 陈敬朴 曾红 范帅棋 孙静宇 张鹰 bshhzai yaozi xlsd bridgeneer rongrongzi chinohua liangzx shenlu loyalSciencefan zst498606753 hmaoi xiaoqilin Global001 dreamworld tianyan2016 fransis2015 yangb919 zhongmiaozhimen lrx heyuhuagougou bebop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2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