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世界末日到来,高温、干旱还有疫情席卷全球,那人类要依赖什么作物苟延残喘?
《星际穿越》给出了答案:玉米。
不仅仅是在未来,现在的我们都已经离不开玉米。
在《星际穿越》中,玉米是人类仅剩的粮食作物
作为数一数二的高产粮食作物,目前世界每年产量高达10亿吨以上,比起号称“养活世界一半人口”的水稻不知高了多少。
也许被我们吃进嘴里的玉米不多,但是玉米其实早已在我们生活中根深蒂固。
我们吃的糖,用的塑料,服的药都离不开玉米。
玉米的世界地位早已难以撼动,尽管它一开始只活跃在美洲大陆。
当时美洲的许多部落和王国,都给玉米冠以“父亲”和“神”的美称。
直到1492年哥伦布的来到美洲大陆,从这里带走了玉米,玉米才开始开枝散叶。
耐热、耐旱的特性使它被更多国家接受。
不到200年,玉米凭借高产易植的特性,击败了小麦、土豆、水稻,一举成为了世界粮食霸主。
即使玉米已经称王称霸,在植物学家眼里,玉米仍是一个出身不明的植物。
在20世纪30年代,关于玉米的前世今生就有着两种流派:“单祖派”和“杂交派”。
“单祖派”认为尽管类蜀黍和玉米差异很大,但终归是和玉米最近缘的野生植物,玉米必然是由它驯化而来。
而“杂交派”则认为,类蜀黍和玉米是兄弟,他们都是由某种野生植物和磨擦草属植物发生杂交后的产物。
类蜀黍:原产于墨西哥,与玉蜀黍(即玉米)有亲缘关系。类蜀黍丛生,生长出多束包在外壳中的能结果的花穗,花丝从上端挂出花序外,类似玉米穗,因而被称为类蜀黍。
杂交派领袖曼格尔斯多夫和单祖派领袖比德尔因此发生了激烈交锋。
但比德尔发觉玉米太难研究,转而研究果蝇。
这一研究为他赢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奖,但也因此对玉米的研究松懈,再也争不过曼格尔斯多夫。
曼格尔斯多夫(左)和比德尔(右)
杂交派还没兴旺多久,单祖派就有人将玉米和类蜀黍花序结构进行了细致的解剖和比较,证明类蜀黍和玉米本是同一物。
哪知不久后,曼格尔斯多夫的学生通过将竹状类蜀黍和摩擦草杂交,成功得到了类似几千年前的原始玉米果穗。
这一番攻城夺寨后,杂交派彻底压过了单祖派。
经过十一年努力,杂交派的说法总算是得到了学界认可。
摩擦草(左)和类蜀黍(右)
这场历时80年的争论,成为了学界津津乐道的故事。
玉米给人们太多争执,恐怕只有“玉米是美洲原产的作物”这一件事,是学界唯一的科学共识。
当然,如果把中国的学者也算上,连玉米的起源地都不是科学共识了。
图为扶桑国,中国学者认为“扶桑”即是玉米
玉米的有趣不仅仅在物种起源话题上,在实际运用中也时常绽放异彩。
它已经渗透到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首先,玉米是粮食界的跨界之王。
作为粮食,最稀松平常的必然是清蒸、爆炒、烧烤,或是当做零食。
成都玉米烧烤(右)和其他玉米烧烤对比图
其中当做零食的大多是膨化玉米。
当玉米水分闪蒸、颗粒破裂,再加以调味变形,便是可口的玉米脆片或是爆米花。
这种零食不仅人吃,动物也吃(目的当然都是为了变胖)。
这主要是因为生玉米不利于牛羊马鹿们消化,膨化玉米更利用吸收。
在美国,用玉米作为饲料已经非常普遍。
玉米主要结构是麸皮、胚乳、胚芽和根冠四部分,胚乳富含淀粉,胚芽富含油脂。
它有着70~75%的淀粉含量,通过深加工手段可以提取淀粉。
玉米淀粉非常多用途,木糖醇便可以通过淀粉加工而来。
或称异构糖、人造蜂蜜,若蔗糖甜度为1,则其甜度为1.5。
木糖醇结晶
玉米淀粉还可以制作出上千种食品添加剂,运用到食品的各个角落去。
它可以在饮料中用作悬浮剂,预糊化后用于方便面。
或者酵母发酵后,制成6%的低度酒液,蒸发制成白酒。
又或者将淀粉糖化,加工成糖果。
又或者经过酵母发酵做成酵母泥,清洗一下当做面包用的酵母。
又或者经过醋酸发酵,拌翻淋醋成为玉米醋。
又或者将玉米淀粉转化提取柠檬酸,或是制成果葡糖浆,两者在一起制成各种各样可口的饮料。
玉米淀粉用于提高啤酒的风味稳定性也极为合适。
酿酒一般用大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酿制,有时为了降低成本也会加入未发芽的大麦、大米和玉米等代替麦芽。
这些酿制啤酒的辅料也可以用玉米替代,不仅各项指标达标,味道、口感都会更好。
丹麦产世界名牌“嘉士伯”啤酒就是用玉米糁生产的。
“嘉士伯”啤酒
玉米深加工成淀粉时,会产生多余的胚芽油。
胚芽油是一种含油量极高的可食用油,油含量是大豆油含量的2倍。
因其营养价值高,而且易被人体吸收,其消化率高达97%以上,称为“益寿油”也不为过。
玉米油
玉米还能改善现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玉米深加工过程中还会产生5%的富含蛋白质的废料——玉米黄粉。
玉米黄粉中有着30%的玉米醇溶蛋白,它的氨基酸组成独特,富含疏水氨基酸,使其容易成膜。
因此玉米醇溶蛋白被视作新型食品包装的优质材料。
玉米醇溶蛋白的荧光显微镜图像(左)和SEM图像(右)
利用玉米醇溶蛋白做成的食品包装带就有着可食、方便、环保的特点。
玉米醇溶蛋白制作的口香糖不仅好吃,也不会再有20%的胶质无法降解。
玉米醇溶蛋白还可以用作食品保鲜,无论肉品、水果或干果,只要在表面涂抹成膜,便能延长保鲜期。
这一块的应用受限于耗损率、价格问题,还无法大量投入实用中
玉米用以制作酒精燃料,也有利于缓解大气污染。
在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就主要以玉米为原料。
但这也存在一个有趣的话题,“养人还是喂车”:一公顷玉米可以养活5个穷人,制成燃料却只够一辆车使用。
当然其实用玉米秸秆制燃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例如沼气池。
除此以外,玉米秸秆也是很好的造纸材料。
原本用以造纸的木材因为近年大量的使用已经抓襟见肘。
玉米秸秆运用于造纸,能够缓解我国造纸资源严峻的形势。
玉米中的玉米纤维也是在纺织材料上的优选,用玉米纤维制作的服装等都可以通过掩埋降解。
它的拉伸程度、弯曲强度、弹性等壁纸一般的纺织材料都毫不逊色。
而且因为同样富有疏水性能,它更适宜制作针织内衣。
玉米同样渗透进了医学领域。
一种从葡萄糖中得到的聚乳酸纤维也是极好的纤维,可以是运用在医用缝合上。
利用玉米生产的医药,一样出彩。
例如用玉米做成药剂的缓释剂,可以保护药效。
还可以用于抗菌素的制作,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和金霉素皆有玉米的功劳。
玉米还可以制作抗坏血酸片剂(维生素C)和麻醉剂,玉米油制成的亚油酸是优质的降血压药。
除此以外,玉米穗轴还可制造除草剂和杀虫剂。
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玉米都能插上一手,玉米的利用早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每一部分。
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们一早起来,拉开玉米做的窗帘,让阳光照在用书桌上玉米制成的纸张上。
吃下一片玉米做的维生素C,配一口玉米酿的饮料,撕开玉米做的塑料袋,吃下那块玉米发酵的面包,喂宠物猪吃一把玉米做的饲料,然后开着烧玉米乙醇的车上班。
从此,这世上再也没有一根玉米不能解决的事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7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