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他高中没毕业,却亲手处理了首例“冷冻人”,现在竟还要让其复活 精选

已有 9955 次阅读 2017-5-27 21:0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古今中外,人类就从未停止过追寻“长生不老”。


从古埃及的木乃伊,到我国古代的炼丹和修仙,都能看出人类想要无限延长生命的愿望。



在现代,“长生不老”的愿望,也找到了新的寄托——“人体冷冻”。

人们寄望“急冻技术”,将身体无限保存,等待未来科技将自己复活,从而实现“永生”。


“人体冷冻”这一概念,在许多科幻电影和小说中都频繁出现。

《三体》、《星际穿越》等作品中,人类就依靠着这项技术,躲开了时间的侵噬。

《星际穿越》中,宇航员进入“休眠”,等待同伴救援


回归现实,其实早在50年前,世界就已经有了首位“冷冻人”案例。

他现在仍躺在超低温的舱内,身体完好地被保存,等着有天起死回生。


而帮第一位“冷冻人”进入冬眠状态的先驱,罗伯特·尼尔森(Robert Nelson)也已是80高寿。

罗伯特·尼尔森


罗伯特·尼尔森没有高等学历,是一名普通电工,却对冷冻技术充满了期待。

阴差阳错下,他竟亲自掌舵,带领了第一例人体冷冻手术。

这个前所未有的实验,也使他成为媒体的焦点,背负了大半辈子骗子骂名。

此外,他还被告上法庭,赔到裤裆冒烟,从此销声匿迹。



现在已80岁高龄的他,竟决定重新投入到研究人体冷冻技术中。


而关于他当年疯狂的经历,也将被拍成电影,由“蚁人”保罗·路德(Paul Redd)饰演。

罗伯特·尼尔森


1936年,罗伯特·尼尔森出生于美国波士顿。

他的童年生活可以用一个大写的惨字来形容。


父母离婚,自己跟了吸烟喝酒、五毒俱全的母亲,连继父都是无恶不作的小混混。


从小就没得到家庭温暖的尼尔森,高中还没毕业,就成了一名电视维修工人。


尼尔森自己也以为将会平淡地过完这一生。

但在年近30时,他的人生轨迹却因为一本书,全然改变。


这是一本论述冷冻复活可能性的书——《永生的期盼》(The Prospect Of Immortality),作者埃廷格博士也被称为“人体冷冻之父”

埃廷格博士


他认为:“死亡是一个凋零的过程,如果身体被冻得足够快,死亡是可以逆转的”

在书中,埃廷格更是列举了大量研究资料来论述冷冻复活的可能性。


他更是坚信,“无论我们死于年老、疾病还是意外,迟早有一天,未来的朋友会执行唤醒我们的任务。”

尼尔森


虽然没受过高等教育,但尼尔森还是一下子就被这冷冻复活的概念吸引住了。


在这之后,纳尔森更是大量寻找相关资料,对人体冷冻技术进行恶补。


那时,尼尔森还加入了加州人体冷冻协会。

因对人体冷冻方面的深入研究,1966年年底,他就当选了人体冷冻协会主席。


在加州人体冷冻协会中,他还非常幸运地结识了他最崇拜的“人体冷冻之父”——埃廷格。


在埃廷格的带领下,他对人体冷冻技术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成为了埃廷格手下最得力的助手。


詹姆斯·贝德福教授


然而,在尼尔森沉迷于人体冷冻技术的同时,我们另一位主人公也登场了。


他就是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和尼尔森一样是埃廷格博士粉丝,对人体冷冻技术充满了无限遐想。

不幸的是,那时贝德福已身患癌症。

虽无力参与到人体冷冻技术的研究中,但他仍与埃廷格博士保持书信来往。


人体冷冻法之父埃廷格博士,墙上的照片是遗体冷藏的志愿者


在信中,他谈到未来、人体冷冻、复活,还有他最在意的死亡。

贝德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虽现阶段技术还不成熟,但仍对人体冷冻跃跃欲试。

尼尔森


那时候,尼尔森就向贝德福发出了邀请:

我们人体冷冻协会现拥有最原始的设施,它可以用来紧急冻结并短期存储人体。我们愿意为第一个尝试的人提供机会,你愿意成为我们的候选人吗?

虽然犹豫,但大限将至的贝德福还是决定成为世界上第一名“冷冻人”。


其实在贝德福之前,华特·迪士尼曾有意向成为第一个“冷冻人”。

但是因为还没来得及签署协议就去世了,所以家人只能把他火化了。

对,就是米老鼠的那个迪士尼!


贝德福见到尼尔森时,已经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死亡。


他临死前对尼尔森说:“尼尔森先生,其实我知道自己能复活的希望不大,但是我这样做,是希望这项难以置信的科学能有益于我的子子孙孙。”


1967年1月12日,这位72岁的心理学老教授贝德福因为胃癌死于病榻上。

生老病死,本是最平常的,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只能用太罕见来形容。


尼尔森,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的维修工;布鲁诺尔博士(Dr Bruonol),一个意大利生物学家;还有学家普瑞霍达(Prehoda)。


他们组成了世界第一个冷冻手术执行小组,将准备帮助刚死去的贝德福进行人体冷冻保存。

干冰中的贝德福


他们先用干冰对贝德福身体进行冰浴处理,使其表面温度降至0℃。

再对其心肺进行氧气支持,使血液仍得以循环的同时注射入肝素等防血凝药物。

然后,他身体内的血液会被抽干,用特制的“生物防冻保护剂”替代,防止人体器官和组织结成冰晶。



因为人体温度下降到零下5℃,细胞内的水分便会结成冰晶,而冰晶会穿破细胞膜,导致严重的损伤。

所以必须先去除细胞内的水分,再注入“生物防冻保护剂”,整个过程被称为“玻璃化”。

当时的二甲基亚砜(DMSO)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防冻保护剂”。

所以贝德福的体内也被注满了以DMSO为主的化学保护剂。

尼尔森正在给贝德福注入防冷冻剂


本来注入完防冻保护剂后,就该送到充满液氮的低温“胶囊”中。


但贝德福离世得比预想中还早,那个属于贝德福的低温胶囊还需要两个星期才能完工。


那贝德福是怎么度过他死后头两个星期的呢?

技术人员在为贝德福准备他的低温“胶囊”


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尼尔森自己也是措手不及的。

手术不做,贝德福肯定会“死”,但试验继续进行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所以贝德福已冰冻的身体被放在一个临时的容器内,安置在了尼尔森朋友家的车库中。


担架上的贝德

正在进舱的贝德福


于是,尼尔森的皮卡载着一具冰冻的尸体,穿过托潘加峡谷到朋友家。

两个星期后,他又开车把这具尸体,送到亚利桑那州的低温“胶囊”中。


就算是现在,尼尔森回忆当时的情景,都觉得这肯定是疯了才有勇气这样做。


右下角为贝德福的低温“胶囊”


在接触人体冷冻之前,尼尔森不过是个高中还没毕业的电工,并未受过高等教育。


但在完成世界上第一个“冷冻人”手术后,他却声名大噪起来,陆续有人来求他对自己进行人体冷冻。


不过,后面参与的9位冷冻人,就没有贝德福那么幸运了。

年老的尼尔森拿着被冷冻的妇女照片


首先,当时的技术和设备都还很难达到复杂的人体冷冻过程。


但最重要的还是,经费不足。

在尼尔森接收的病例中,许多家庭都因付不起高昂的保存费用,不得不让“冷冻人”再一次“死”去。


尼尔森手上拿的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冷冻人的照片


那时,尼尔森买下了一个墓地,想在那里放置多个大型冷冻胶囊。

但是由于长期亏空,有时候一个罐子内竟不得不挤下几名冷冻人。

他反思说:“每一个步骤都出现了问题,本来我们需要每个星期更换干冰,但有时,连液氮和干冰都不够钱买。”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尼尔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遗体被分解。

已经损毁的“胶囊”


祸不单行,1979年尼尔森就涉嫌欺诈和违约,被“病人”家属两次起诉。


他们把人体冷冻说成是一种新的宗教仪式,称尼尔森想要把所有尸体带回,试图唤醒死者。


在两个案件中,尼尔森共被判处罚款80万美元。

尼尔森写的书《冷冻人的易与不易》


接连不断的官司,让尼尔森灰心丧气。

他自己也坦然承认,当初开展的人体冷冻是极其错误的选择。


最终,他也选择了妥协,宣布金盘洗手,放弃人体冷冻的研究。

那时,他还特地跑到沙漠,向那些人体冷冻失败的遗体忏悔道别。


...


还记得世界上第一位“冷冻人”贝德福吗?

在尼尔森放弃了人体冷冻技术后,贝德福的遗体一直在由其后代保管。

到1991年,才正式转移到Alcor人体冷冻基金会。

Alcor,美国一家专门从事人体冷冻业务的非营利性机构,截至2016年5月31日,已经安放了146为冷冻人,他们中有的冷冻了全部身体,有的则只冷冻了大脑。



以现在的冷冻学标准来看,贝德福遗体被冷冻和保存的过程都是毫无章法的。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991年医学专家对他的遗体进行保存状态评估时,却意外的发现这具遗体保存完好,也没有明显恶化。


现在,他的遗体仍保存在阿尔科(Alcor)生命延续基金会中,等待着未来被“唤醒”。


1991年转移到Alcor的第一位“冷冻人”贝德福


虽然尼尔森因为人体冷冻背负了半辈子的骂名,但在内心深处,他仍然相信人体冷冻技术的可能性。


最近,80的他竟开始重出江湖,继续投入到人体冷冻的研究中。

在听说自己当年疯狂的事迹,将由“蚁人”在电影中重演,老头子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此外,他还花了28000元美金,跟Cryonics Institute(美国人体冷冻机构)签订了协议,在他死后将他的遗体冷冻保存。

80岁的尼尔森和92岁的埃廷格,在人体冷冻机构前合照


他仍记得当初第一位冷冻人贝德福对他说的话。


我不相信不朽,就算是太阳也会有终结的一天。

但我仍然眷恋人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57530.html

上一篇:他们跟20000吨化工废料一起“坠入爱河”,换来了环保事业的发展
下一篇:他们把木乃伊当作神药、做成颜料,将其糟蹋成了稀世珍宝
收藏 IP: 121.32.145.*| 热度|

9 徐令予 王飞 马德义 陆玲 王春艳 梁洪泽 yangb919 scienceusa wqhwqh33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