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过年是肯定要过年的!减肥是不可能减肥的! 精选

已有 9633 次阅读 2017-1-27 11:1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每逢佳节胖三斤,仔细一瞧三公斤

  减肥拼命小半年,未到功成又过年

  ...

  港媒称,根据世界肥胖联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人未来会看起来更加肥胖,到2025年,在年龄从5岁到17.9岁的人群当中,超重人数将居世界首位。

  如今肥胖的定义为:BMI超过25。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新闻来源:http://news.163.com/16/1010/00/C2VP5FSS00014JB5.html

  *此段可以不看,只是想营造下中国人越来越肥胖,情况很严重的氛围!

  配图纯属巧合

  看来减肥很快就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了!

  早在《战国策·楚策》记载说:“灵王好小腰,楚士约食,冯而后能立,式而后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

  大意是:楚灵王喜欢细腰人,楚国的士人们于是就节制饮食,以求拥有细腰,结果因此而饿得有气无力,以致要靠扶持某件东西才能站得起、立得住,他们虽然很想吃,却宁愿忍饥挨饿而不多吃。

  楚灵王于公元前540年至公元前529年之间在位,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据说这是见于文献记载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节食减肥事例。

  楚灵王的细腰宫

  而现在减肥的概念是从20世纪才进入高潮。毕竟刚刚开始人们也没觉得胖一点点没什么不好,看着还更健康。但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物质条件变好,就越来越胖,慢慢也开始被肥胖所有困扰。

  到了1907年,时尚圈发射了一枚将瘦与美划等的信号弹。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烈设计了一款性感内衣取代紧身衣,并向世界宣称预言:“以自由的名义宣布束胸的没落和胸罩的兴起。”

  你想借助紧身衣“临时抱佛脚”把身体多余的线条藏起来的方式开始行不通了。加上当时的时尚杂志、报纸蜂拥出现,以瘦为美的审美趋势被大众传媒推的一发不可收拾地深入人心。

  左图:束胸紧身衣,右图:保罗?波烈设计的胸罩

  1918 年,《食谱和健康:揭开卡路里的真面目》是当年第一本减肥类畅销书,并畅销了20年。其作者露露·亨特·彼得斯博士竭力主张女性们将食物视作卡路里,且每天的摄入量不要超过1200。

  书中写道:“你应该尽可能多用卡路里这个词,这样你吃东西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在摄入卡路里,而非仅仅吃了一片面包、一块派。”

  亚马逊上还有此书出售

  之后各种减肥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

  减肥药诞生于1910年代,据说其中许多是包含绦虫卵。30年代,美国人会有意吃几条绦虫下去,觉得这样可以减肥。

  最著名的是歌剧演唱家玛利亚·卡拉斯,报纸热炒她因为吃含绦虫的鸡蛋减了50磅。后来她不得不辟谣,说自己是通过低卡路里的沙拉和鸡肉减肥的。而这种绦虫减肥法还一直残存至今。

  1920年代,香烟商人还在推广用香烟减肥的促销广告。1930年代,包含二硝基酚的减肥药短暂盛行,后因为有致盲和致死的案例,销声匿迹。

  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许多减肥药和减肥器具,有减肥饮料、饼干、冰激凌、鞋垫、眼罩、以及包在腹部和大腿上的减肥带。尽管有些听起来完全匪夷所思,还是有人愿意去尝试。

  香烟用减肥做噱头的广告

  1994年美国学者首先克隆出小鼠和人的肥胖基因(ob基因)表达产物——瘦素(leptin),从那以后针对肥胖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人们以为很快就能够找到简单的解决肥胖问题的方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已经发现20多种基因变异使人容易长胖,但是仍然没有解决肥胖问题的好办法。如今,科学界基本取得共识。“人类的肥胖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至少涉及数百个相关基因。我们的研究会对肥胖研究有益,但那种寄希望于服用一粒神奇药丸就能实现快速减肥的想法,可能永远不会成功。”

  但直至如今,人们还在年复一年地花费大量金钱在减肥上。

  看来,减肥真的是困扰着人类的千古难题!

  那这月巴月半的到底是怎么造成的,需要怎么去克制?

  说到肥胖,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恐怕都是——不!吃!肉!

  实际上,吃肉并不是导致肥胖的直接原因。

  肉类中饱含了蛋白质和脂肪,但不同的肉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差距也很大。例如兔肉,蛋白质含量大概是21.5%,脂肪含量只有0.4%。而肥猪肉,蛋白质含量只有2.4%,脂肪含量可达88.6%。

  简单来说,其中蛋白质与肥胖的关系较小,影响肥胖的主要是肉中的脂肪。

  于是乎,脂肪就要被定义为肥胖的元凶吗?连牛奶都要脱脂了,脂肪们这时站出来表示,这锅我不背啊。

  当然,脂肪虽然是导致肥胖的原因,可是,吃下去的脂肪并不是导致人们肥胖的脂肪。这句听上去很拗口的话逻辑上的并没什么毛病,但是要理解起来,就必须要了解吃下去的脂肪的代谢情况了。

  脂肪代谢示意图

  当脂肪从口腔滑入食道进入胃、肠后,在胆汁、脂肪酶等剪刀手的作用下,会被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之类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会被一种酶(脂蛋白脂肪酶LPL)带到细胞中。

  当LPL将脂肪拉进肌肉中的时候,脂肪就会被燃烧用于供给能量,而如果LPL将脂肪拉进脂肪细胞里,脂肪就会被储存起来,也就是会变胖。

  这吃下去的脂肪不就是让人变胖的脂肪吗,没毛病啊,那怎么还说不是呢?

  这是因为,LPL是一种会受到胰岛素影响的酶。胰岛素分泌越多,LPL就会越激动地将路过的脂肪拉到脂肪细胞中储存起来。

  胰岛素,大家都听过,是一种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对于某些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注射胰岛素是必做的功课。是的,人体分泌的激素多达几十种,然而,能调节脂肪流入与流出的激素,只有它——胰岛素。

  但胰岛素,是体内唯一一种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这时问题就来了,人类是杂食动物,当混合性的食物进入体内,人体首先选择使用的燃料是糖类,然后才是脂肪。不管是北方的面食,还是南方的米饭,本质都是碳水化合物,都是糖。

  当人一旦摄糖过多,胰岛素分泌就会变多来降低血糖。胰岛素一多,那LPL就越活跃,就开始拼命将脂肪拉进脂肪细胞中。

  而且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中,还有一句生化狗们耳熟能详的话,“糖能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

  那肥胖的元凶到底是脂肪还是是糖?

  实际上,并不能这样简单地去看待肥胖这个问题。人体复杂而灵敏,又怎么可能因为多吃了一点糖或者多吃了一点脂肪就变得肥胖。

  2014年,一部BBC的纪录片在网络上流传,纪录片中的两位英国医生拿自己做人体实验,与来自英国美国的其他7位医学、营养学、运动学专家一起,完成了一次测试。

  在测试中,一对双胞胎分别尝试了高糖低脂和高脂低糖的饮食,再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分别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结果却发现,单纯吃糖或者单纯吃脂肪,都没有引起两位实验者的肥胖。

  当然,只有两个人的实验样本量实在太低,并不能完全地证明什么东西,于是,有了后来的动物实验。

  实验的对象仍然是小白鼠。科学家用糖和黄油代替了小白鼠的传统饲料,当小白鼠的饲料为单纯的糖或者脂肪的时候,它们仍然没有明显的发胖。所有的小白鼠都是在吃饱了之后就不再理会自己的食物。

  可当小白鼠的饲料成为芝士蛋糕的时候,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小白鼠们吃得停不下来了,它们抱着芝士蛋糕,大口大口地啃食,一刻不停,直到芝士蛋糕被吃完为止。于是,它们很快就变得肥胖无比。

  好像越来越接近真相了。试想一下,一盆淡奶油,油腻浓稠,令人难以下咽,一盆白砂糖,甜到发齁,一勺下去,腻得要狂喝水。

  可是,将这两样东西混合搅拌在一起之后再试试?是不是很好吃呢,可以回家试试,毕竟,这两样东西混合起来,基本上就和冰激凌没什么太大区别了。

  糖与脂肪含量比例1:1,这样高糖高脂的东西才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大量的糖与脂肪组成了致胖的最佳伴侣,高糖高脂的美味变成了人们真正渴望的东西,蛋糕、冰激凌、饼干、巧克力、甜甜圈、薯条薯片…

  人们难以抗拒这种美味,于是大量的脂肪被囤积在腰上、腿上、臀上、手臂上,吃吃吃,胖胖胖,循环往复。看不见的时候想吃,看见的时候一定要吃,吃了就停不下来,吃撑了还想着再吃一口。

  任何单纯的食物几乎都不会带给人这种难以抗拒的欲望,不会让人体摄入如此多不需要的能量。这些高糖高脂的食物,在自然界中基本不存在。只有经过人们精加工后的食物,才会达到这种糖与脂肪各占一半的美味。

  而这样的食物不止在西方有,在中国传统的食物中,也不乏它们的身影。糖醋排骨、红烧狮子头、油条、油炸丸子、生煎包…这些餐桌上的美味,也都是高糖高脂的绝妙组合,肥胖的元凶。

  所有人都希望能用一个简单的规则甚至一颗小药丸解决肥胖与健康的问题,可是,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极端饮食更是不可取,对于身体代谢,糖、脂肪、蛋白质,一个都不能少。远离肥胖,只能靠你自己

  建立一个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扔掉手中的冰激凌,放下吃得停不下来的芝士蛋糕,戒掉所有的零食和乱七八糟的饮料。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好好睡觉,不要暴饮暴食,不要放弃治疗

  而佳节之时的各种麻通、兰花根之类的小零食,更是贯彻了高糖高脂的精神,一直活跃在人们的家中。吃完大鱼大肉,再来点这些小零食点缀,下午茶的时候再吃一些蛋糕饼干,也无怪乎会“每逢佳节胖三斤”了。

  所以说,有时只能怪敌人太强大!

  减肥是不可能减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减肥。做运动又不会做,就是吃这种东西,才像过年这样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30121.html

上一篇:她曾是亚洲第一艳星,却做出卫星导航系统,垄断全国机场
下一篇:经历战乱又几度破产和入狱,老年仅靠一碗泡面成就传奇人生
收藏 IP: 202.107.160.*| 热度|

6 彭真明 侯沉 吕洪波 李土荣 ericmapes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2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