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身在泥潭,心也在泥潭
则满眼望去均是泥潭
若身在泥潭,而心系鲲鹏
则能见九万里天地
…
这一天,风和日丽
试验场边挤满了前来围观的群众
当中也不乏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
只见试验场上悬停这一个浑圆的物体
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飞行器
这飞艇比十九世纪的古董多了几分现代感
飞艇缓缓升上天空,直至20公里的平流层高空
人类最大飞行器兴登堡号
像是传承了百年前人们对天空的探索精神
它径直地升上空去,看起来像是个笨拙的大玩具
或许人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童志鹏院士
但有一位老人深知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这一切仍旧还是想象
是老人这辈子最后的梦想
已经92岁的童志鹏院士依旧工作在第一线
希望我离开世界以前能够看到它,我每次都讲,他们说可以的…
…
童志鹏院士本是电机工程博士
缘何会投身到航天器的研发当中
这要从老人一辈子的报国心说起
童志鹏
1924年生人,童志鹏的少年时代充斥这战乱与动荡
自中学起,目睹了无数家庭衰落破碎
童志鹏心中暗暗燃起了用知识报国的焰火
抗日战争时期的难民
22岁时,成绩优异的童志鹏从上海交大毕业
彼时,他已经预感到电子通信领域的蓬勃发展
可是祖国的知识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了
秉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
童志鹏离开了解放战争的中国,远赴美国留学
1948年,童志鹏(左一)与留学生们
远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的童志鹏
一刻也没有放下对祖国的思念
他一入校就飞速加入了校内的的中国留学生组织
在组织的大会上,童志鹏慷慨激昂的发言
我们都是从战乱中走出来的,亲眼目睹着侵略者对我们的亲人、朋友所做的一切罪行。虽然我们没有拿起武器去复仇,但我们一定要用双手、用科学建设新的中国,再也不允许任何人侵略她,再也不允许任何人欺凌我们!
1949年,童志鹏发言的壮志似乎还没有远去
电波载着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至地球的另一端
全体美国华人留学生真比高呼喜极而泣
童志鹏闻讯激动地高高抛起书本,与同胞相拥
新中国成立后,留洋美国的童志鹏就已经坐不住了
等到他博士毕业,回国的计划早已是箭在弦上
几经波折,童志鹏在美国对留学生回国的禁令下达前
仅仅随身携带了一些专业书籍和科研笔记
便匆匆登上开往香港的轮船“克里夫兰总统号”
…
1950年,朝鲜战争的烟火烧到了中国的边疆
新中国的第一战就此拉开帷幕
然而当时的中国工业水平及其落后
战场上,战士们迫切地需要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
一直希望支援一线工作的童志鹏自然就接过了重任
他发现,当时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条件非常艰苦
只能用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步谈机进行无线通信
这些美国制造的步谈机虽然质量可靠
但是来源不稳定,而且其设计落后,体积庞大
国外生产的步谈机
于是童志鹏便开始着手改进研发中国自己的步谈机
顶着新中国几乎为零的电子工业基础
落后的生产条件,仅仅半年,新式步谈机横空出世
702步谈机体积小巧,设计合理,信号强,还更省电
由于战事的迫切需要,首批的产品一边生产一边装配一边发放
虽然回忆起来老人也会说当时的生产工艺太差,设备经常坏
但也不妨碍这台步谈机成为了志愿军中装备最多的通讯设备
电影《上甘岭》中出现的702步谈机
战争结束后,童志鹏总结经验,借鉴苏联的设计
不断完善改进军用通讯设备
新中国的电子工业就在这样不断地摸索中
渐渐地发展了起来
童志鹏(左二)
和平年代,童志鹏被委以重任
先后参与主导研发多种电子设备系统
从军用电台、航空电台、航空雷达到机载火控雷达
可以说他的工作经历就是活脱脱的中国电子工业发展史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瞩目的海湾战争爆发
伊拉克仿佛成为了全球最强武装力量的展示台
高科技武器装备和现代化的作战方式让世界惊叹
而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童志鹏顿悟了现代战争的灵魂
海湾战争
从表面来看,是武器在起作用,但武器的背后呢,是一个通讯网在起作用,这是它的无名英雄。
这一年也是童志鹏事业的转折点
他首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这一名词
不再专注于单一的通讯技术的研发
而是全力带动整个信息网络的建设
童志鹏
博学多识的童志鹏将工作中心转向战略指定后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
那就是由美国最先提出的平流层飞艇
飞艇是人类最早发明的航天器
与它的晚辈飞机有这截然不同的飞行原理
飞机是利用流体流速不同产生的压强差提供升力
而飞艇就像是大气中的救生圈,依靠浮力上升
当飞艇上升到大气层的某一区域
其空气的密度等于飞艇的平均密度
飞艇就可以实现悬浮
当飞艇上升到20000米以上的高空时
到达大气的平流层,因为没有空气扰动
飞艇就可以作为一个侦查基地定点监视地面
然而能实现这一功能的方式目前只有同步卫星
其成本远远高于平流层飞艇
1998年,童志鹏联合了四位工程院院士
向国家建议发展平流层飞艇
这个建议当时在国际上都是超前的
虽然平流层飞艇概念提出也有不短的时间了
但是直到21世纪初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实质性地进展
童院士深谙平流层飞艇的战略意义
如果中国领先世界研制成功
我们就能够在自己的领空上
以20厘米的高分辨率凝视别国长达几年之久
如此强大的能力相信没有国家不觊觎
然而,年过古稀童院士在研发过程中却困难重重
首当其冲的就是飞艇气体的容器材料
不仅要足够轻盈,而且要有相当高的可靠度
还有能在气温极低的高空保持几年不发生泄漏
这些问题远远超出了童志鹏的想象
但是童志鹏没有气馁,他依旧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岗位上
同事说起童院士时都对他的恪守赞赏有加
可是这一晃就是20年,平流层飞艇这个难题依旧还在路上
但童志鹏的热情还如六十年前毅然回国的赤子一般
最开始想搞平流层飞艇的时候,没想到有这么多这么难的问题,但是还是太年轻了。
童志鹏
童老说出这句话是已是90高龄
太年轻指的是他自己70岁的时候
当时他已经是电子通讯领域数一数二的专家了
然而真正的问题才渐渐浮出水面
平流层飞艇的内部雷达系统才是最难攻克的
根据童院士的设计,飞艇内部的雷达天线面积将会达到六千平方米
而天线材料每平方米的重量不能超过1公斤
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各国都没有进展的原因
童志鹏院士讲解飞艇内部的雷达系统
科研只有坚持不屑忍辱负重才能出真正的成绩
有一次,童院士的团队将要赴湖北外场参与试飞实验
而就在出发的前一天,童老狠狠地摔了一跤
这一跤摔的他头破血流,浑身缠满绷带纱布
可是他依旧不顾同事的劝阻,赶往试验场
安排同事接待时他说:“我虽然头破血流,但是还没有分身碎骨,这个实验我一定要去的。”
童志鹏回国后意味深长的照片
如今,已经92岁的童志鹏院士依旧能和年轻人侃侃而谈
研究平流层飞艇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个爱好了
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见到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平流层飞艇的国家
童志鹏一辈子为祖国的电子信息工业奉献了66年
他饱满的爱国情怀一直感动着身边的所有人
宛如26岁时站在克里夫兰号甲板上的意气风发的青年
吟诵着自己激昂的诗句
多少祖国的弟兄们,早已卷入这建设创造的高潮,你们不再迟疑,更不愿袖手旁观。欣赏人家可歌可泣的事迹。你们愿意舍弃个人舒适的日子,再征服一次海洋和自己。
_____________
我们同样热爱科技
对科技未知充满孩子般的好奇
为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一切改变感到热血沸腾
我们将科技的感性给大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