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土鳖被政策性遗弃之后】
精选
已有 14322 次阅读
2011-1-26 20:29
|个人分类:科研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海归, 伤害, 土鳖, 遗弃, 政策性
土鳖是国内自行培养出来的本土人才。目前,从国家出台的各类人才政策和多数知名单位拟定的招聘条件来看,土鳖不再只是备受歧视,而是已经被政策性遗弃。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的“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在经过近30年的发展之后不但没有任何转变,反而是愈演愈烈,如今已全面渗入科研、教育等领域。事实上,从全盘苏化到全盘西化,中国教育和科研的发展一直都处于自我迷失的状态之中,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反而只有民国那段短暂、艰苦却也辉煌的历史。我不知道科研、教育领域全盘西化的长期后果会是什么,但短期后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一)全盘否定国内的科研、教育
土鳖是国内科研、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歧视、抛弃土鳖,实际上就是不认同国内科研、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这是一种全盘否定国内科研、教育的思维。思维和政策导向具有强大的惯性,短时间很难全面扭转过来。一个错误或偏倚的政策一旦实施,其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消除的。当土鳖被政策性遗弃之后,海龟们的长远境遇也不会好到哪里去。须知,今天海归的海龟们,他们回到国内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土鳖,他们产出来的也是土鳖蛋。当土鳖在政策上被遗弃之后,海龟们产的土鳖仔又该如何?难道这些土鳖仔就不受歧视了?是不是又要用引进的新海龟干掉这些由老海龟产的土鳖仔?要知道,以后的海龟可多是“真”海龟,而不像现在多是“出口转内销”的假海龟。在教育、科研领域,如果单靠大规模的引进来解决国内的科研、教育问题,这将是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
(二)以出身论英雄将扼杀大批优秀土鳖
“英雄不问出身”,一个好的人才政策原则上要给所有的人都留有希望,我们既不能排外,也不能抑内,不管是新引进的还是现任职的,都应一视同仁。只要你学术优秀,经得起评价,不管是土鳖还是海龟,你都是人才。但目前的人才政策却是,不管你土鳖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如何,一切都“以洋为尊”,反正在他们眼里优秀土鳖是绝对没有的,即使有“也可以没有”(zuobuli语)。当以出身来认定人才,这就意味着国内单位在引进人才时已经基本放弃了对个人学术优劣的客观评价。本来,用人主要是看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优秀土鳖很多,水货海龟也不少,岂能机械地用土鳖、海龟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如果从政策导向上以出身论英雄,这相当于彻底扼杀了优秀土鳖们的生路。我们为什么非要从政策导向上极力贬低土鳖,为什么就不能给那些出身不好的优秀土鳖留个活口?
(三)我们的人才政策为何总是“政治错误”?
目前以出身论英雄的人才政策显然是“政治错误”的。诚然,国内土鳖们的平均水平还有待提升,国内也常有任人唯亲、近亲繁殖等不良的用人现象,但单凭引进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么?水货海龟数量少么?海龟回关系单位的还少么?中国是事事都讲究政治的国家,但很多时候做的事情往往又最不“政治”。在政策上,中国总喜欢用一种极端来纠正另一种极端,或者说以一种错误来掩盖另一种错误。目前的人才政策就陷入了这种逻辑。人才政策关系重大,但我们的人才政策为何就不能避免“政治错误”?
(四)“崇洋抑内”人才政策的利弊转换
在国家层面上,在落后领域,在一定的数量和发展期限内,规模化地引进海龟显然是利大于弊。但不分领域、不分阶段、长时间、大规模地直接依赖于引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利弊必然会发生转换。这种利弊转换的时间估计不会太久,也就是5-10年的时间。5-10年之后,目前推行的“以洋为尊”的人才政策对中国教育、科研产生的伤害将会逐步显现,由于思维和政策导向的惯性作用,伤害的愈合将很难在5-10年内完成。
聊聊“海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5006-408129.html
上一篇:
美国Grand Canyon之旅下一篇:
世界一流大学之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