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很多人关心自己的两件事:出国和结婚。
对自己出国的期望
“出国找个男朋友呗”、“出国一年不怕回来延期毕业啊”、“出国可以开阔下眼界哦”……
当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审核,确定拿到这个公派名额的时候,周围各种声音开始涌过来,有羡慕的担忧的好的坏的。有人为你得到这个机会而高兴,也有人为你在这个时间段出去而尴尬。自己从原来的各种期待也逐渐被繁杂的表格手续耗得有些顾不得去想出国到底都可以干什么了。导师一直提醒着我不要被国外的环境所腐化,并且不断通过一个师姐希望回国的无奈和苦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也曾不断反复的问自己,你到底要出国实现什么,获得什么。国外好吗,不同的人看法确实不一样,像导师那样的空中飞人也许早已厌倦了旅途的奔波和劳累,但对于没有这样经历的人来说,更多的则是憧憬期待和向往,有些事情必须是自己经历了才能真正体会和了解,人生其实很短暂,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所经历,或者说多一些经历,多一些成长,凡事都会有两面性,客观的看待外国的好与坏很重要,其实我早就不觉得国外的月亮圆了,参加了一次短暂的国际会议,深有体会的一点不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安全感,在国外最害怕天黑,一个人在路上走,心里面会不可抑制的产生慌乱和害怕,而国内半夜12点在路上一个人却也不觉得会有任何的不安。
通过出国学习的机会,当然能够尝试到一些未知的新鲜和兴奋感,认识更多的人,但我知道更重要的或是对自己期望的是走出既有的舒适区,接受一些未知的挑战,去检验和实践学到的各种技能,比如积极主动的精神劲头,比如严谨认真的工作风貌,以及在为人处事上如何更加的从容和有自信。
对自己结婚的期望
连男朋友都没开始过的人竟然一下跳到结婚,其实对自己来说,内心总有这样一种观念,第一个男朋友应该就是要结婚的人,因为我觉得自己不是那种可以被伤害或是去伤害别人感情的人,所以一直以来保持宁缺毋滥的态度,可以和很多人做好朋友,但是如果当男朋友,就一定要符合自己要求,但是说到要求,其实自己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能想到的其实都是一个阶段内的肤浅的认为,于是就只好对人说没有任何要求,却不知没有要求才是最高条件的要求,导师也常常教诲:婚姻其实是寻求一个partner,能够相互支撑和扶持就可以了。那我想即便是这样的一个伙伴对自己来说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是觉得自己现在没有准备好,至少没有准备好让自己有强大的内在去包容对方所有的优点或是缺点,因为两个人之间如果没有彼此全身心的接受和接纳,那不管是什么关系都是没有根基的,是无所谓存在的。人生有些事情是要跟随自己的心意来的,但有些则是要做给别人看的,只是越来越感觉自己没有底气再去向众人宣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的口号,因为很多时候所谓的别人其实都是那些关心你的人,父母亲朋好友们。虽然妈妈经常时不时的拿谁家孩子又结婚生子的消息来对我旁敲侧击,自己已经慢慢的学会了耐着性子去解释给现在一个人有多好,有多享受独处的时光,同时也不断的去理解着他们眼中的婚姻幸福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让自己在享受一个人的快乐的同时也去憧憬下对未来家庭生活的向往,没有刻意不去找男朋友,没有刻意不去结婚,但也不想去刻意怎样,而是真的就是顺其自然,也许该来的就来了,该有的就有了,抱一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态,安然去接受就可以了。
读博以来的这两年,自己的心态进步很多,不再那么心急火燎的向前赶路,逐渐的学会了把握自己的生活节奏,活在当下,享受当下,能够看开很多事情,不在过分的去纠结得与失,演讲忘词就忘了呗,跑步没拿第一又怎样,尽力了不就行了,就像在参加排球比赛,你没有必要要有多厉害,扣球发球有多狠,跟队友之间配合好,做好后备辅助的支撑也能将比赛打得精彩好看。再有进步的一点是对自己过分完美主义的矫正,以前一直认为必须先要做到达己,然后才能够去达人。但是很多情况下时间根本不允许,或者说达己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甚至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实现,这样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善他人,然而人生的快乐很大程度是来自你达人的程度。所以不能等自己各方面都完善了再去完善他人,其实大家都是在彼此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中不断一点点进步的,没有必要等你英语非得到native的水平才可以去指导别人,没有必要等到你获得教授研究员资格了才能去指导学生,就像组织大家在英语角练习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提高自己水平的过程,正如一句英语谚语中说到的: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ompensations of life is that no one can try to sincerely help other people without helping himself.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