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博文

已经站在前沿的领域不能放松(141124) 精选

已有 6923 次阅读 2014-11-24 08:43 |个人分类:科研管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测试技术, 国际前沿

已经站在前沿的领域不能放松(141124

闵应骅

 

   IEEE23届亚洲测试会议(ATS’141117-19在杭州召开。承蒙会议主席李华伟研究员的热情邀请,反复考虑以后,我还是去参加了。感触良多,今记一二,说出来供大家讨论。

ATS是我们和日本科学家在1991年的IEEE TTTC会议上提议创办的,1992年在日本开锣,1993年就在中国。每年一届,今年已经是23届了。到会场上一看,我们这些老人基本不见踪影。一批中年的科学家活跃起来,当然大部分是年轻的研究生。亚洲测试会议并不是只谈亚洲人的测试技术,而是关于测试技术在亚洲召开的学术会议。IEEE最老资格的测试会议是ITC(国际测试会议),上世纪80年代达到4000-5000人的规模,还包括各公司的软硬测试设备展览。由于参加人数太多,TTTC决定除ITC之外,开始在欧洲、北美、亚洲分别举办测试会议。所以,ATS有来自各国的科学家。譬如ATS’14参加者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领域、一个系列国际会议要想长盛不衰,必须有一批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持续支持这个会议。现在ATS做到了,一批来自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的中年科学家非常活跃,年年参加,讨论也很热烈。这是ATS开了23年仍然兴旺的原因。本人倍感欣慰。可是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

Mentor Graphics的市场总监Mr. GregAldrich在特邀报告中,把测试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1970-2000,集成电路测试技术最热的时期,各种测试生成算法、可测试性技术不断涌现。也就是ITC达到5000人的时候。进入21世纪,他说了一句话,引起全场鼓掌:“Testing isimportant, but receives no respect.”原因可能很多,大家都可以分析,但现象确实就是如此。不要着急,很快将进入第三阶段,测试技术将会重新受到重视。他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沃尔沃货车将加装360度摄像头,进行监控,必要时自动停车,而被称之为不压人的汽车。该系统现在正在测试阶段。这种系统的测试将受到极端的重视,因为这牵涉到人的生命安全,必须一个一个地严格测试。

   ATS’14接收了46篇文章,中国大陆只有6篇(而美国有15篇)。这文章数就太少了。参加的人仅来自原来知道的几个老单位。近年来,测试领域基金项目批准得比较少,研究经费不足,研究人员就减少,研究生也就不多。长此下去,与国际前沿就会拉大距离。所以,为什么基金项目申请中,要求陈述研究基础?个人研究基础好,或者已经站在国际研究前沿,就应该继续支持他/她的研究。如果一个领域,我国的研究已经站在国际前沿,就应该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年青人加入该研究行列,才能扩大我们的优势,不能松劲。否则,这个领域的研究就会掉下来。也许有人会问:我们的研究应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这个说法当然对,但是,一些有研究基础的领域其实正是从国民经济主战场来的。譬如说集成电路测试,虽然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但随着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问题需要研究。特别是我国集成电路市场是4000亿,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有人估计2015年将达到10000亿。这是一个国民经济主战场。何况,我们的研究方向不能今天一个样,明天又一个样。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在中国,对于炒得最热的方向,申请的人最多,批准的项目也最多,甚至老的项目也套上新帽子,算到最新最热的方向里。这样做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研究基础不衔接,许多问题需要从头学习,起点比较低,离创新会比较远;另一个问题是频繁改变研究方向,进不到国际研究行列中,得不到国际认可,形成单打独斗,形不成气候。其结果是:始终跟随在人家后面先赶后超,靠先引进人家的产品,然后消化、吸收、改进。我前两篇关于软件定义的网络的博文,所担心的就是这个。由于起点不高,就无法做出原创性的成果,我们出口的就不会是我们的原创科研成果,而是我们的制造和组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937-845793.html

上一篇:从汗水诊断疾病看交叉科技研究(141110)
下一篇:学术会议与学术研讨会有啥不同?(141201)
收藏 IP: 60.10.97.*| 热度|

16 刘洋 王小平 张强 黄永义 张阳阳 曹聪 张忆文 文峰 李伟钢 邱嘉文 龚谊承 陆泽橼 杨正瓴 赵凤光 qzw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