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孙子兵法为什么没提到恐怖主义战略?

已有 8737 次阅读 2015-11-24 09:59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

又在路上,应邀去欧洲讲课,先去英国FrancisCrick研究院,然后去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等。在巴黎恐怖主义袭击后不久去那里,不能不思考有关问题。因为做免疫组测序工作,也经常翻翻孙子兵法找灵感,所以才想到这个话题。

孙子兵法可以说是兵家必读的书了,可是为什么里面没有直接提到恐怖主义战略?我想可能有如下原因:

(1)古时候还没有电视。

(2)古代中国没有死后进天堂的宗教文化。

(3)那时武器杀伤力差。

(4)孙子兵法讨论的多是敌我双方实力基本对等情况下的战略战术。

恐怖主义的实质是在双方实力悬殊情况下,利用自以为能进天堂的自杀者,制造全世界都能通过大众媒体看到的恐怖事件,来消耗对方实力。

其实,孙子兵法里面间接的讨论了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一些战术问题。但是恐怖主义不仅仅是一个战术更是一个战略。这也是为什么连具有世界最先进的军事技术的美国也显得束手无策。

如果能抛开人文因素单纯看军事,恐怖主义实际上是很成功的: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没有经历过进机场没有安检的轻松日子。全世界有多少人在为恐怖主义买单?直接消耗美国军力也是相当可观的,美国有人算过一笔账,光是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驻军空调的钱就有两百亿美金。

古代也有不怕自我牺牲的刺客,他们也能造成帝王的恐怖;日本兵的三光政策也是通过对手无寸铁的平民施暴来达到恐怖目的。可是现在的恐怖袭击事件似乎很另类。因为有电视,网络等新型大众媒体,恐怖袭击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让所有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恐怖。

受极端宗教的影响,在哪些引爆随身炸弹的恐怖主义者心里,他们的恐怖行动是神圣的,正义的,而且死是进天堂的捷径,死后的存在远远比这个世界更有吸引力。他们的价值观是和我们格格不入的。

单靠军事行动是不能战胜恐怖主义的。因为一边是用宗教洗脑生产出来的武器(自杀者),另一边是工业化高科技武器;当高科技武器击毙对方而“胜利了”的时候,对方不是败了,而是胜了,因为他(她)已经去了天堂,一个他本来就想去的地方。

制造恐怖几乎是无成本的,传播恐怖也是发达国家自愿的,免费的,高效的。恐怖,就是让人觉得那些本来发生几率很小的事有很大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在消息传播速度和质量低级的古代,恐怖最多是一时一地的,因此效果也有限。

生物界物种内部或者物种之间有恐怖袭击吗?好像没有。因为恐怖是思维的结果,是综合思考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的结果,低等动物还没有这种综合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如果有一个像“man in black”电影里的记忆去除仪,能选择性地让所有人都忘掉袭击事件,当做是没有发生,如果没有了恐怖,损失就局限在袭击事件本身,那对方的目的就落空了。如果对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不报道,不传播,他们的目的也会落空的。如果不去复仇,不去大动干戈,恐怖主义的目的也会落空的。可是所有这些“如果”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政治家们如果没有行动会被认为无能,他们的领导地位就会动摇。

还有一个战胜恐怖主义的方法,那就是釜底抽薪让他们“生产武器”能力严重受限。他们的武器是极端宗教武装起来的,向往着通过圣战直达天堂的人。这些人厌倦这个世界,也相信另一个世界的美好。问题是,有太多的事可以使人产生厌世的想法了,有什么办法让所有人都留恋这个世界吗?

恐怖主义值得痛恨,是因为那些打着宗教旗号的组织者,通过玩弄无知者,去伤害无辜者。如果恐怖袭击的组织者真的是信徒,那他为什么不亲自参加行动去天堂?而历史上有多少战乱都是被玩弄了的无知者奋勇杀掉无数的无辜者的?

现在去巴黎, 忘掉那件事,当做它没有发生,这,也就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937994.html

上一篇:摄影艺术与诊断科学
下一篇:一个给高校赚钱最多的专利:$5.5亿美金
收藏 IP: 216.206.111.*| 热度|

20 姬扬 农绍庄 李毅伟 李颖业 李永辉 杨正瓴 李宇斌 蔡宁 陈志飞 戴德昌 李竞 郭卫 赵凤光 梁进 王春艳 尤明庆 翟自洋 decipherer biofans unicro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