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当的自我宣传是我们职业发展所必须的,但是说过头了就是吹牛了。这个之间的界限是怎么划定的?
言过于实就是吹牛,这似乎是很好区分的。可是,因为一般人并不知道你的能耐有多大,所以,你所说的到底是恰当的宣传还是不切实际的吹牛?这就很难区分了。
唯一能够准确把握这个尺度的就是我们自己。问题是,即使我们自己把尺度把握得很好了,对方还是可能认为你是在吹牛。那怎么办呢?
我们都很厌恶吹牛的人。正因为如此,投鼠忌器,我们经常放弃了正当的自我宣传,也就浪费了很多本应该属于我们自己的机会:碰到能改变我们命运的合作者,创业伙伴,投资人,我们都没有很好地展现我们的能力。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的解决方法是:低头办实事,昂首说实话。但是,讲话的时候要知己知彼。
最后一点补充很重要,如果你不管见到谁都说同一套话,你就有吹牛之嫌疑。因为对吹牛的人来说,谈话的目的是抬高自己;而对适当宣传的人来说,谈话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合作,更多更好地做事情。
那些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人在讲话的时候根本不管对方是干什么的,也不管你是否能听懂,只要把自己做的东西讲得天花乱坠,对方越不懂,越能说明他的水平高,牛皮也就越好吹。
而那些为了做事而交流的人,非常注重对方的感受。交流的目的是寻找兴趣的共同点,这样才有合作和互助的机会。
吹牛者都是自我欣赏夸夸其谈,不听对方的倾诉,不问对方兴趣所在,不管对方是否听懂。
正常交流的人知道自己做了那些事情,也清楚对方的能力,需求,兴趣和成绩。取长补短,合作才能成功。
国内的一些会议,给人的感觉就是为吹牛者搭建的一个平台,而不是给交流者提供的渠道。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因为发言者大都是名人,许多都是来了,讲了,走了。不管听众是谁,不问听众兴趣所在,更不关心对方的成绩和特长。论坛都是高峰的,会议都是国际的,讲者飘飘然,听者不知其所以然。开完一场会,收到一厚叠名牌,没有了下文。
怎么样才能把务虚的会变成务实的会?很简单,会议的主办者应该首先想到听众而不是演讲者,为听众举办的会议才能是务实的会议。我去过的一些国内的会议,听众许多都是临时被赶来凑数的学生,为得是演讲者感觉良好。这样的会不去也罢。
我下个月回国,本来应邀参加一个“海峡两岸xx研讨会”,结果会议主办方要了我的幻灯片后还要求做“修改剪接”,大概是为了“保护”我,不要太“商业化”。可是如果我不讲我的技术,不讲为什么开发这些技术,不讲技术特长,如何能让听众得到实惠?所以我决定不参加那个会议了。因为主办人根本不了解我,我也不清楚听众到底是谁。
吹牛的人太多了,连讲大实话的我也被当成是吹牛的了,真实可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