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学期,我去Birmingham给阿拉巴马大学的一个硕士班讲课,培养了一批能在iCubate技术平台上开发产品的学生。这个学期,该课程的主管又请我回去讲课,今天一早起来开车一个半小时到Birmingham上课,中午顺便和在那里读大学(生物信息学)的儿子一起吃饭,有机会和他多聊聊。
和其它中国父母一样,先问了一下他的功课,每门功课都是A 或者B, 没有问题。然后聊到生活,问他(明知故问):“还有时间玩游戏吗?”“有,不过要规划得好些”他说,“因为许多游戏都要大家一起上线玩,现在是规定好每个星期四晚上十点以后(比如)可以玩游戏”。
“有什么新花样吗?”我问,“是否有新的游戏机?还是更多的‘内容’(游戏)?”
“最近玩一个苹果电脑上的新游戏”他说,“总算有人在苹果电脑上认真做游戏设计了。先前PC 市场份额大,游戏都是在PC平台上的。”
“苹果上的游戏有什么特别吗?”
“有很多独特的地方。以前在PC的游戏靠重复劳动积分,积分高的高手到级别低的房间里看一眼对方就能置于死地;苹果上的游戏高手到了低级别的房间不能把‘能力’直接带入,所以你去帮助(低级别的)朋友的时候还是凭‘本事’,不能凭‘势力’。另外,图像设计的个体化,逼真化要比PC上的游戏好得多。。。。”
他一口气讲了至少十分钟游戏的优点和他喜欢的原因(远远比谈功课时更投入)。我没有打断他,也没有说他玩游戏不应该,更没有一百零一次地去叮嘱他应该多学习。
不过,他也问及我R10K项目的进展,我也花了至少二十分钟的时间和他讲我的工作,和他谈到最近做的一些好玩的课题,比如用高通量测序研究试验个体吃素以前和吃素以后的(三个月)的肠道菌群和免疫组库的变化);还跟他说类似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中药,中药和西药的差别等等。
他听我讲也很专心,至少和我听他说游戏一样投入。
那么,我为什么不去制止他玩游戏?我是否应该去制止?制止得了吗?
首先,我认为制止没有用,我们唠叨的,他一个耳朵进,另一个耳朵就出去了(可能连进都没进去);其次,我认为不该去制止,因为很显然他对游戏非常有兴趣,而且不是简单地玩,是很有想法地玩,有观察分析地玩:他对市场的分析(PC Vs 苹果平台),对游戏规则的见解,对软件优缺点的分析等等都很到位。
对一件事情有激情,肯投入,仔细观察,有独到见解,这些都是在大学里面应该学到的。在大学阶段,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至高无上地重要,能力的获得,自信心的获得,兴趣的获得,才是更重要的。
我自己也玩游戏,也浪费不少的时间,还专门写了一篇博客给浪费时间找理由。
与其苦口婆心地去劝说他多读书,还不如和他谈谈我的工作,让他看到我工作的乐趣,搞科研的热情。行动和榜样是无声的说教,也是最有力的说教。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教育我的,言传不少,身教更多。言传不等于说教,更不等于重复地说本来就听不进去的话。
反复地说孩子们不喜欢听的套话,尤其是那些没有用的套话,那些伤害他们自尊心和降低他们自信度的套话,只能起到反作用。
玩游戏不是坏事,我们都需要掌握一两种能让自己放松和调节的方法。只要他能控制,不过火(人家一直保持A, B,还有什么可强求的?),玩游戏就不用去制止。让他用自己的方法去长大,让他在大学阶段获得能力,得到信心,这,就够了。
我们总是下意识地把孩子永远当孩子,不管他们多大,都把他们当成管教的对象。其实,越早把他们当成大人,他们也就成熟的更早些。在批评他们以前,我们不妨先在自己脑子里面想想,“我的批评和见解适合他吗?对他公平吗?真正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我们象他那么大的时候这样的说教我们喜欢听吗?”
象“别玩游戏了!”一样的这种说教太容易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指令”的后面代表了什么?在孩子的眼睛里,这个指令可能首先代表我们对他们的不信任,不尊重,还是把他们当孩子看。。。接下来就是他们的逆反心理。于是表面上是在争论是否该玩游戏,而实际上已经衍生成了在争夺自主权。
能从他谈游戏的话语里面找到正面的信息(对市场的分析,对游戏的独特设计,对软件个体化应用的欣赏等),肯定他的观察力,这样会增进他的自信心。不要自认为我们的每一个见解都是建设性的,每一个批评都是为了他们好。我们有太多的说教是很伤自尊心的,那就是破坏性的了。
相关博文:
能培养创新能力的游戏
找工作的辨证法
很欣赏儿子(高中生)的“论文”
选择幸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