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我们
HudsonAlpha研究院的院长,Richard Myers博士陪同他做顾问的一个风投公司的几个老总访问了中国,其中一站就是深圳华大基因。因为华大一下子买了128台Illumina最现金的HiSeq测序仪,他们在全球一举成名(当然,在此以前也是非常有名气的)。所以许多国外的科研机构,风投都想去看个究竟。
这些参观者常见的问题有:你们的钱从那里来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是什么?如何得到回报?主要科学目标是什么?
风投们感兴趣的当然是投资和获得回报的机会。聘请Rick去当顾问是因为他在来我们研究院当院长以前是斯坦福大学人类遗传系的系主任,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他率领的团队完成了10%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而且现在还有许多大的测序项目,也是基因组科学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请他去的这家风投公司也请他去考察过Ion Toreent公司,经过这些风投的运作,Ion Toreent 最近以七亿多美金卖给了前身为Invitrogen的Life Science公司。
Rick 回来后我和他聊了很久。我问“你搞清BGI的奥妙了吗?”, 他说:“没搞清楚,他们的目的好像是发论文,因为他们很得意的成绩就是每个月都有一篇《自然》或《科学》杂志的论文发表。不过那么大的投入,有这些全基因组测序的论文发表也是应该的。”
“我们试图搞清他们是如何管理几千人的团队的。据他们介绍,没有什么管理,’让他们干自己喜欢的事‘。平均年龄23岁的几千人的团队,很可观,很惊奇,也很不可理解。”
用美国搞生物技术的常规去衡量华大,不好理解是当然的。华大有华大的特点,他们做的是别人做不到的,这是他们的环境和他们的团队决定的。
不过我已经不止一次听到反应说华大的年轻团队“初生牛犊”不怕虎,很"arrogant" (Having or revealing an exaggerated sense of one's own importance or abilities)。可是坐下来和杨焕明谈起来才觉得他们还是很谦虚的。
其实我也感觉华大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就是这些年轻人。他们可能才是最先发现生物技术出路的人,如果能给与足够多的机会,理解和支持,相信他们能比我们更强的。如果你是去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你可能不适合在华大工作;如果你是想去创业,寻求自己发展的机会,那华大就是现在国内少有的学习机会。不过,如果我在华大,我就会睁大眼睛看,看自己也看别人;绞尽脑汁想,想现在也想未来;然后还要拼命地干。
我觉得,和许许多多人和机构一样,华大也是真理的探索者,他们也在摸索生物技术发展的最佳道路,不管他们是对还是错,他们已经在这条路上探求了十多年,这就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了。站在观众席上说东道西很容易,让你去动手干干就知道其中的辛苦了。想想看,华大的几千人,光是衣食住行的开销就够我们这样的常人担心失眠的了。
对于那些勇于实践者,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我佩服那些干着的人,蔑视那些只说不干的人。不实干就没有发言权;也只有实干者才有犯错和改错的特权。是实干还是虚干?你可以去看结果,也可以去看人品。在开口评论他人以前,最好看看自己都干了什么。评论自己的权利可以从书本里面得到,评论别人的权利要靠实干的血汗换得。而许多真正实干一辈子的人都已经没有精力去评论他人了,因为干了一辈子的人都会犯很多的错误,于是对他人在干中出现的错误就有更多的理解。
美国人去华大其实是担心:“华大是否会称霸,抢了我们的生意和机会?” 不过他们转了一圈回来后稍微放心了一些,因为他们得到的信息是“华大追求的和我们的不一样”,至于到底不一样在那里,华大到底靠什么生存,这就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379172.html
上一篇:
继续思考IT行业和生物技术的异同下一篇:
启动生物技术的一个新商业模式:Bio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