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iPad上买了本书看,"Borrowing Brilliance", 作者是 David Kord Murray.
作者介绍一个创新的“六步法”。其中提到创新的第一步就是发现重要的问题:
比如讲道爱因斯坦传记里面也提到提问要比求解重要得多。这一点,我也有所领悟(见以前的博客,“
创新者提问,山寨者求解”)。
不过,作者的另一个见解可能就比较有争议了:他认为“偷”他人的主意是创新不可缺少的步骤。还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发明的诀窍是懂得如何把创意的来源藏好”。
在“偷”主意的时候,偷得距离你本专业越远,你的“创新”就也越显得巧妙。
书里面讨论说“偷”和“创新”之间的界限很难划分。从创新者本人的角度看尤其如此。“偷”和“创新”的区别是社会上的第三者做出的,是一个社会公约。“剽窃”并不都是坏的,没有学术上的“偷”和“借”,知识就没有快速更新的机会。创新者许多都是“剽窃”的高手,只是他们的创意好似从星外来的,让常人感到惊 讶而已。
所以,对创新者来说,“偷”不是错,而是必须。不过“剽窃”的对象如果是你隔壁的同事,那你就一定被人认为是偷;如果“剽窃”的对象是隔山又隔行的,那你就成为天才了。
通过类比和比喻,从其它行业“偷”概念也是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常用手法。从我的博文中经常可以看到我对
IT行业的关注,也常用
战争的一些词汇描述免疫系统的功能。
读这本书也让我想到了一个绝好的主意:借用IT行业的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来推广BT产品。过段时间,大家一定会看到我们的一些“大动作”的!
读过不少有关创新的书,有些有如“看书学游泳”,没有什么实践指导意义。这本书倒是值得一读,里面的一些“技巧”值得回味。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364388.html
上一篇:
一部我每看必流泪的纪录片下一篇:
基因组这样的“大科学”能在中国启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