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参加学术会议的期望达到什么目的? 精选

已有 26562 次阅读 2010-5-10 07:58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我为什么开会?通过开会想达到什么目的?”这是每个人去开会以前都应该问的。

开会是科学家职业发展的最好机会。会议上得到的信息应该比杂志上看到的早一年,比教科书里面学到的早五到十年。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比杂志早一年”的信息。为什么?该如何开会才能得到最大的效益?

我这两天来巴尔地摩开免疫学年会,今天有一个Poster,明天有一个演讲,同时公司还有一个展台。

公司的网站也赶在会议开始前接通了:



坐在展台后面,看着一个个科学家从“门前”走过,发现是很好的观察人的机会:不同的人,开会的目的不同,收获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下面这位仁兄,来开会先把有小奖品的展台逛一便,尤其是有小电器抽奖的(还有厂家给iPad,手笔也不小,够吸引人的),就更不放过,手上拿了近十个免费口袋(不知道那么多口袋有何用)。捞些小便宜可以,千万别因小误大。





有的人匆匆忙忙地赶着看尽可能多的Poster, 有的则找机会何Poster的作者交谈,建立合作机会。

一个展会下来,一个厂家顶多也就得到十几个,几十个合作(或销售)机会。如何能让机会最大化?从科学家的角度讲也是,一次会议,顶多能建立两三个合作机会。到那里去找这样的机会?

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会议当书刊,把它当作单向吸取信息的机会。所以那些闷头看别人Poster, 跑步从一个会场奔到另一个会场的人可能得到的信息并不是最有用。

在过去一年做出成绩了的人可以在会上发表结果,借以提高在同行中的威信。但是即使是发布结果,也不能是单单以发布结果为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碰伯乐”。碰到能给你资助的人,碰到能雇用你的人,碰到认识你能力的人。哪怕是同行,他(她)很可能下次就是审阅你项目的评审。因此你要尽量留下深刻的,良好的印象。

会议发言,墙报,其实都是在做市场,做自己的“品牌”。千万不要“谦虚”,这里不是谦虚的时候。要主动“出击”给人讲解你的发现和发明。不然你就在“伯乐”面前失去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如果你在过去一年没有什么值得发表的结果,会议也是一个很好的“反省”的地方。你要看别人的墙报,听讲,更不要忘了到厂家的展台前看看。因为所有那些墙报,演讲都是用厂家的试剂和仪器做出来的!看墙报是看结果。这就象你到成功的猎户家里去学习,你是去看他打死的猎物?还是看他狩猎的工具?

有些人走过我们的展台,我主动搭话说:“对高通量免疫组库测序感兴趣吗?”, 有些眼睛一亮:“感兴趣”, 有的则不屑一顾:“没兴趣”。这对我来说没有失去什么,但是如果我是那位路过的科学家,我会花二十秒了解一下从来没有看过的东西的。

免疫组库高通量测序在这个会上还是新东西,因为高通量测序都是搞基因组的人先玩的,搞传统免疫的人很少有机会过问。所以绝大多数人连什么是454, Solexa 都还不知道。当然说“不敢兴趣”是应该的了。

不过,“识货”的人还真有,大概有十多个科学家十分看好这个技术。其实这些人已经是“第三”波感兴趣的了:第一波当然是我们这些参与技术开发的人;第二波是那些和我们合作,写了Grant,而且已经拿到了钱,在做实验的那些科学家们;第三波才是这次会议上找到我们的科学家。等两三年后,免疫组库成为主流技术的时候,回过头再来看这个会,那些没有在展台前停留一分种的人又有何感想?

即使不是我们的展台,其它技术也是如此。

会议上时刻要问的就是:“我是否错过了什么机会?”

参加学术会议不是为了学知识。会议是为了给自己创造继续发展的机会;不要一心看别人的结果,应该更多的认识人,多和人交谈,多接触新的技术。如果你去开会,回来一个名片都没拿回来,拿你就太失败了。

衡量一个会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会后有几个人给你写email或打电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322148.html

上一篇:产品彩页 Vs. 科学论文
下一篇:发生在MIT校园旁的生物技术商战:联横篇
收藏 IP: .*| 热度|

28 李帮建 武夷山 王晓峰 王桂颖 陈绥阳 罗帆 赵凤光 周春雷 唐小卿 吉宗祥 吕喆 盖鑫磊 金小伟 雷德明 苏红 孙永昌 赵宇 杨芳 孔晓飞 唐常杰 左正伟 李毅伟 丛远新 刘欢 陈健 ss1234 aichengzhang xuqingzh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