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说老板自己不做实验,脱离现实,没有水平。还说“研究生的目的就是把老板培养成院士”,好像只有那些亲手做实验的老板才真正有本事,值得佩服。
的确,很多诺贝尔奖获奖者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比如以前提到过的
Oliver Smithies博士,就是坚持自己做实验,而且非常享受那个过程。
不过,据我所知,象他那样亲自做实验的老板很少。很惭愧地说,我都不记得我最后一次动手做一个完整的实验是那年那月了。可是我们实验室的绝大多数实验都是我设计的,有问题也都是我去找原因,解决问题的。有一个得力的研发团队,的确能把老板养懒了。
可是现在不做实验不等与从来都不做实验。我做研究生的五年,有四年多是日日夜夜泡在实验室里的。那不下一万个小时的磨练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是现在指导实验的本钱。
将军不在战场上拼刺刀,但是有几个将军没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流血流汗过?
我小学的时候学习打乒乓球,教练是当地有名的白老师,他培养出无数包括我姐姐在内的省队,解放军队,乃至国家队的队员。可是如果真的动手打球,我们学球一两年的小孩就可能能赢他。但是没有人敢不尊重他。
做研究生的,博士后的年轻科学家可能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因此有些就骄傲起来。好像老板拿的钱都是靠我做出来的,老板就会写,有network,没有真本事。
老板的本事到底如何衡量?
一个实验室的老板就是一个创新团队的灵魂:他(她)要有战略远见,还要对新技术敏感;对行业进展了如指掌,知道竞争对手的进度,还能纵横联盟建立合作网 络;能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研发资金,他还要多读,能写,能讲,能跑,能忍,能听,在中国还要能喝。他要关心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实验的结果,而是这个实验和行业的接 轨,在整个价值链上的位置,日常实验进度对明年,乃至三五年后经费的影响。
“跑钱”,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是老板的责任。不过,是先有科研方向,有创新思路还是先搞钱?有创新本领的可以少“跑”,甚至钱能“跑”到他的手中。衡量一个社会对科学重视的程度就是科学家们能有多少钱;而衡量一个体制合理程度就是有“钱”往有能力的人那里跑的几率。
真正有本事的老板要有独创的想法,还要有能力实现战略目标。创新团队好比大风浪中的打渔船,船长要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有饭吃)的同时,还要找到渔群,让大家出海一趟满载而归。
下次在抱怨老板的时候,能否也为他想想:他容易吗?
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今天的研究生,博士后,可能就是以后的老板。在抱怨老板的时候是否想过如果换成自己能否真的就做得更好?全面衡量自己,才会有进步。
导师要不要“拼刺刀”(韩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297985.html
上一篇:
免疫组库技术诞生记下一篇:
金钱的科学观:科学家与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