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试剂盒的“反动”性 精选

已有 8950 次阅读 2009-12-25 02:16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前两天写了篇“什么样的知识越多越多越反动”的博文,讲到防止人们继续提出问题的知识就很反动。

昨天和一个学生物的博士研究生谈话,发现他使用试剂盒做实验,对试剂盒里面都有什么成份,各有功能等都不很清楚。这让我想起这样一个问题:研发试剂盒的人是创新,但使用试剂盒的人如果不小心就会被试剂盒的“反动”性磨灭了创新精神。

这个学生要把一段PCR产物克隆到一个质粒里面去。这是做分子生物学最基本的实验了。涉及到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多聚酶等关键酶,然后要把联接好的质粒送到大肠杆菌宿主里去养大。里面几乎所有的酶,质粒,Competent cells等都是现成的试剂盒。这样使用起来可能很方便,但是如果研究生自己不留心,许多学习创新的机会就放弃了。

比如内切酶,它在自然界的功能是什么?人们是从那里把它们找到的?最开始的时候那个科学家用这个酶的?为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再比如连接酶,它需要那些反应条件(末端完全对接,中间没有空;5'端需要磷酸化等)?

对一个有心人来说,无论使用任何一个酶,都应该知道它为什么工作?工作需要什么条件?不工作又需要是么条件?如何才能让该酶反应进行得效率更高?如果和其 它酶反应连续使用应该如何换缓冲液?不换是否可以?时间是否可以缩短?如果需要在酶反应完全程度和时间上做选择,那些是可以牺牲的因素?

对国内一路考试考出来的研究生来讲,因为要应付考试,所以答案永远是最重要;但是若想培养创新能力,问题就更重要了。

一定要学会提问题。因为试剂盒的使用可能很方便地就把结果(答案)给你了,这样你很可能一不留心就失去了一个问问题的机会。

我们实验室的工程师Jeff之所以能提出很多非常巧妙的仪器设计方案,原因就是他从六岁开始就见东西就拆,从钟表到收音机,到汽车。据他讲,他拆得最过瘾 的机器是复印机,因为里面有光学的,电子的,机械的各种机关都能看个究竟。等到研制我们自己的iCubate技术平台时,他就能得心应手,经常是一个周 末,他就从他家车库的“百宝库”里面拆出零件,做出一个prototype的仪器或部件来。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说每天都做“重复而且没有意义”的实验,可是即使是这些重复又没有意义的实验里面也有很多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我们是否去问过相关的问题?

我们做临床诊断试剂的和一般研究人员做实验的一个很大差别就是为谁而做。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实验过程复杂一些没问题,只要能做出来,有论文发表就行 了。可是把这个实验用到临床,就需要我们把实验简化到谁都能做(最要自动化),特异性要好,敏感性要高,而且速度还要快。时间就是生命。可是从那里找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个酶反应步骤都了如指掌,知道什么地方可以省出三五分钟,积少成多,为病人和医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做实验不能单纯追求结果,把结果做出来了你仅仅学到了实验的“体力劳动”的部分;要知道实验为什么成功,更重要的是知道实验为什么失败?只有那样,你才真正从实验中学到了知识。也只有这样,你今后才知道如何设计实验,改进实验。

即使是使用试剂盒,最好也把里面关键成份搞清楚。不然,就象从小学就让学生用计算器做加减乘除一样,答案有了,原理没有掌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281228.html

上一篇:为创办生物技术公司集资
下一篇:丢钱包的祸和福
收藏 IP: .*| 热度|

13 刘进平 杨远帆 曾智勇 吕喆 黄晓磊 高莉 柳东阳 盛弘强 李海峰 刘维学 都成君 scnlong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0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