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过把瘾:当一回NIH项目评审员 精选

已有 7621 次阅读 2009-8-26 22:25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生物技术, 创新, 科研

(原文写于08年十月)

忙了两个星期,为的是参加NIH项目评审。是一个义务,也是一个荣誉。不过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经历。

美国政府每年给NIH的预算是大约300亿美金用来做医学科研。听起来是个不小的数据,不过和其它项目比就不那么多了。美国的国防预算平滩到每个国民身上是$1600美金,而用来做医学科研的还不到$100美金。这当然不包括所有用来做科研的钱,因为私营大中小医疗生物企业的投入远比政府的投入大。

这里有篇文章谈NIH项目评审机制的优缺点(中文摘要)。我不想(也不该)就审评过程和内容发表意见。

不过亲身体验了项目审评的过程,还是很有些感想的。

(1)基础科研=烧钱。参与评审的项目资金奖金四千万美金,奖励十个左右项目。所以算得上大项目了。可见现在的科研烧钱的速度有多快。

(2)学院派科研≠自由。这些项目从申请到拿到钱要一年以上,然后在去做实验,发表文章,等我们看到论文已经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了。在学校里面搞科研,即使 有好的想法,并不是马上就能动手去做(因为没有钱)。因此常说的“学术自由”也是在经济基础上的自由。搞生物医学科研,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

(3)创新思路≠钱多。看了四十多个项目,真正有创新思路的不多。项目的评审主要看临床意义大小,影响的大小,创新度的高低,团队的完整程度和可信度,加科研环境等因素。许多得到经费的都是在这个领域开垦了多年的老牌中心。新人,新主意很难得到认可。

(4)团队>个人。这样的大项目,个人的影响相对小。需要强大的临床团队,生物信息团队,实验队伍和管理人员。实验单位之间的协调。好比是大兵团作战,一旦运营起来,很可能乱成一团。所以有经验的PI得到经费的几率更高些。

评审团大概有四十人左右,其中有近10%是从国外请来的(英国,荷兰等)。评审过程基本公平,透明。只是时间有限。好的和不很好的项目并不难区分。项目书准备的好坏也很容易区别。总之,学到不少,收获不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251634.html

上一篇:记录猪流感分子鉴别诊断试剂开发过程
下一篇: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区别
收藏 IP: .*| 热度|

6 王汉森 孙学军 梁建华 杨顺楷 唐小卿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8: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