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临床研究有了结果 精选

已有 5653 次阅读 2009-8-22 04:13 |个人分类:多重PCR技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去年底开始和当地一家医院策划进行一项临床研究,目的是看使用分子鉴别诊断技术以后所带来的“实惠”。

最近这个研究已经结束,合作者在几个会议上公布了初步结果:

该临床研究把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做常规血培养和药敏;另一组用分子鉴别诊断(tem-PCR)做病原体识别和药敏。结果发现两组在病原体识别和药敏的 诊断上符合率分别是93%和80%。根据分子诊断的结果有39%的病人用药需要调整,80%的病人治疗方案需要调整(包括减少用药或者干脆不用药)。分子诊断平均需要11.64小时(包括头天取样,第二天送检。真正实 验室时间五到六小时);而常规培养方法所需的平均时间是50.64小时。他们的结论是“分子诊断方法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了既快又有效手段。”

另外,相关的统计工作也在进行,通过数据来证明使用分子鉴别诊断技术到底给医院和病人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比如节省多少药物的钱,缩短多长住院时间等(平均缩短住院时间三天,每天五千美金)。

只有通过这样的临床研究,拿出实际数据和结果,才能真正说服客户使用新技术。把这些数据交给保险公司,经过他们综合考核利弊。医院也需要这样的数据来决定是否引进这样的技术或服务。

如果只发表有关实验技术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数据还不够,因为最后做决定是否引进新项目的不是实验室主任,而是院长或权威医生。如果仅仅把一些实验室的相关数据做出来了(特异性,敏感性,Turnaround time,hands-on time)交给实验室管理人员,他们还没有办法说服医院管理层。因为从检验科的角度讲,引进新技术就是增加开支去购买仪器和增添雇员,这笔钱是增加的支出。但是如果把节省药费,缩短住院时间等“实惠”相关的数据提供给医院领导,他们就能做出通盘评估,最后看到的是给医院增加收入(通过节省药费和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时间)。

在美国,病人平时把钱交给保险公司,有病去医院看。得到一个诊断以后,保险公司就按照治疗那个病的平均费用把一笔钱转交给医院。如果医院能用比较少的药费 把病人治好,或者能让病人早点出院,多出来的钱是医院的收入。因此美国的医疗体制奖励效率。相反,在中国,用药越多,住院时间越长,医院的赢利可能就越 好。因此抗菌素滥用的情形更常见。这次在上海开会碰到台湾一位搞抗菌素耐药性研究的医生,椐她讲中国一般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已经达到80%以上! 国内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连中央电视台都制作了一期特别新闻调查节目《抗生素的警告》。

医疗体制改革的目的是用有限的医疗费用为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医疗服务。这就更需要奖励效率。而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引进新技术。不过和在美国向一个 医院推广一个新技术一样,如果仅片面地看到检验科增加了仪器和人员(支出),看不见医院整体效益上的增加,那这个技术就很难被引进。引进新技术本身的确需 要有相应的投入,但是从全社会综合考虑是节约了开支的。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自己能有创新技术产生而且能远销国外,摆脱对国外新技术的依赖。可是要想吃到果 实,就需要有辛勤的耕耘和投入。

通过大规模临床研究来评估诊疗手段的有效性也是最近美国政府投入的一个重点。我们这个小规模临床研究也是适应潮流的一个尝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250777.html

上一篇:生物技术创业不需要博士学位
下一篇:tem-PCR技术登上历史舞台
收藏 IP: .*| 热度|

5 孙学军 苏红 高建国 ligang168168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