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1853.5.25-1926.7.17),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张謇从小天资过人,16岁中秀才,32岁中举人,41岁(1894年,光绪20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即考中状元的第二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张謇见权臣当道,国事日非,便请假回乡,开始寻找救国之路。他认为中国之弱在于贫,救贫之法在于实业和教育,“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之用”。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时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授意张謇在通州兴办纱厂,张謇慨然应允,倾力筹办,发行中国最早的企业股票。光绪二十六年,大生纱厂投产。随后,张謇又创办了垦牧、盐业、船运、机械、出版、酿造、房地产、造纸、电话等20多个企业。
在发展实业初见成效的同时,张謇努力兴办各类新式学校,达370多所,包括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堂、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前身)、农业学校、女子师范学校、通海五属公立中学(今南通中学)、医学专门学校、纺织专门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915年建立了军山气象台。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学校等。
张謇在举实业、兴教育、办文化的同时,还把其事业拓展到对整个城市的全面经营上。他为谋求城、镇、乡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创造性地构筑起南通“一城三镇”的空间布局,使南通成为近代第一个完全按照中国人自己的设计建造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光绪二十九年,张謇东渡日本进行70天的实地考察,对张謇的启发甚大,坚定把通州建设成为他心中的“新新世界雏型”和“地方自治”示范区。
上大学时,博主偶然读到张謇的事迹,为其奋斗和成就所折服,奉为偶像。今年9月初因开会到南通,有幸拜谒张先生的故居和阅览南通城,与偶像的铜像合影,再次领悟到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改变家乡人的命运,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并非学而无用。谨将此文作为第二十五个教师节的纪念。
下面二张照片是博主与偶像陈华癸先生和张謇先生塑像的合影,有些不自量力,贻笑大方了。
博主与陈华癸先生塑像合影。
博主与张謇先生塑像的合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7723-255023.html
上一篇:
世界蘑菇简史下一篇:
哈佛大学为什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