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当实干家和批评家摩擦,会生出电火花吗?在一个家庭聚会上见识了实干家和批评家在家庭这个社会小生境(Niche)中精彩而和谐的摩擦,并联想到了科学网。
(说明:新改版的科学博客在主页面上只显示两行,本文尝试用前两行写摘要,不知效果如何?)
昨天是寒假的第一个周末,朋友家的一双儿女小龙和小凤回来了,约去聚会。聚会上见识了实干家和批评家在家庭这个社会小生境(Niche)中摩擦的精彩表达。
先陈述昨天的见闻,后有感而发,由此及彼,由小聚会而及科学网。
孩子们长大了 姐姐小凤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回到父亲退休前所在的研究所,是一个项目组的组长。弟弟小龙在国外得到文科硕士学位,做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在国内外飞来飞去,见多识广,劳动所得比姐姐挣的多。
记得他们读高中时,见到我还是一口一个叔叔,喊得心里那个甜;记得他们小时候问的N百个为什么,如恐龙与虎鲸谁更厉害,外星人为什么用碟状的飞行器,中国人什么时候上月亮…
饭桌上一番讨论,才知道,孩子们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独到的见解了。叔叔也再不是当年凭熟读“十万个为什么”就能应付裕如、让他们崇拜的偶像了。
烹小鲜如搞科研 小凤在家里、在研究所里都是务实派。昨天早上八点半开始,按前一天策划的清单,谋定而动,实施了“三番”工程:一番电话,订购外卖菜;一番采购,不开车而骑老妈的自行车,买回了午宴的鲜绿元素;一番雷厉风行,像并行计算技术,同时使用了传统的焖烧锅、现代的微波炉和烤箱,一个展示了现代烹饪方式、走“引进+消化改造”的路子,兼有欧美亚特色的丰富午餐就安排好了。简直是“烹小鲜如搞科研”,直叫我夸她像京剧《红灯记》中的李铁梅,“里里外外一把手”。龙凤之母一边端菜,一边说,这些年烹饪家电多了、烹饪思路宽了,做家宴不费力了,全托改革开放的福了。
食多见广的批评家 学文的小龙是家里的批评家。酒过三旬,用“融合也是创新”肯定了姐姐厨艺的进步,用“但是”一转,就开始了具体的批评:鹅肝不错,但正宗的应该如此这般;火鸡不宜用微波炉,麻婆豆腐的“老四川味”,已经out了,在洛杉矶的中国城已有了改版,更容易被走南撞北的人接受,红酒又….;充分表现了他的“食多见广”。
雍容大度的实干家 姐姐小风,像平时协调项目组成员意见,又像小时候哄弟弟,十分宽容,一边笑着解释说小龙是家里的专栏批评家,一边把小龙说的关键烹调技术记上了手机;末了,说,小龙肯定自己没有动手实践过,仅作参考;明年再请叔叔来见证烹调技术的进步。
当时,女婿以哄外孙女吃饭为任务,回避了发言;龙凤他(她)妈只是笑,对家里的民主氛围很满意,作为客人,这个议题上我不便插嘴,因为:
想起了一件军垦农场的往事 41年前的三月下旬,我们XX部队X连的军垦大学生在农场插秧,淌着田里的岷山化雪水,想着当年长征二万五,十个拉一犁,五人牵一耙,弯腰插秧,抬头就看岷山千秋雪,热情高涨。到了下午,腰弯得那个痛,直想着一定要发明个插秧机(托技术进步的福,现在已经有了),一位做宣传工作的干部站在田埂上,做出炮兵测距的姿势,说横竖基本直了,但斜看不成直线(宣传稿已经预写“秧苗像阅兵式的方队,横看、竖看、斜看成直线”),责令返工;军垦学生们只敢悄悄嘟哝:“名副其实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相比之下,小风的大度殊为难得,见过许多科研中的实干家,能任劳的多,能任怨的少;在家务事中任劳任怨更难得。看官若存疑,不妨回家试演小龙角色,看看家里的实干家怎样回应。
埋头拉车和抬头看路都需要 当果盘上桌时,龙凤他(她)爸笑着做了总结:从小时候起,小凤就是是埋头拉车的,小龙是抬头看路的;不只是在厨艺方面,在家庭装修,购买家电,选考学校时候都是这样。一家人要有拉车的,要有看路的;如果实干家太少,小而言之,这顿饭可能还在讨论中,大而言之,歼20就不会飞起来;如果没有批评家,小而言之,这顿饭中可能没有欧美元素,大而言之,歼20的方案就不会这么好。上次装修就全靠小龙的批评,扳正了方向,
好一个开明的父亲!
接下来,龙凤他(她)妈的补充发言引出了笔者戏说批评家独立类数的平方根律,详见下文。(根据博友第12条评论意见,切为两篇,增加了内容,以适应微博读者喜短的口味)
相关博文(感悟系列)
批评家类数平方根律与科学博客的改版(实干家和批评家系列之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