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起读过的一本《科学与反科学》- 有关科学哲学,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所读;因为,之后,我就回到生物科学和技术的领域了,而在2003年又转入文化哲学的探索。相应,也许存在一个“知识与反知识”的社会现象,轻知识和文化发展,重体能操作和财物,体现在知识发现、文化创造和文献考证欠缺,而形成拜物教观念和想当然的定势思维 - 其实,没有思考而只是文字复制。
同时,也存在另外一个现象,被一些提问、猜想和观点的外在形式框住了自己的独自思维,解题思维多过提问思维和命题解析,当然,产生了很多解答和解读科学难题、数学难题;然而,也导致了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思维的欠缺。
如,为什么谁发现、发明了什么,谁却没有做出什么?这就是一个思维陷阱。应该摆脱这类设置的思维套路,从而转换到研究是谁和如何发现、发明了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是别人不可替代,如同一棵树,每一片叶子都不完全相同,只有有了这个观点,才是创新精神的实质内含,才不至于陷入思维的牛角尖或死胡同。
而且,科学无止境、无顶峰,永远有发现不尽的科学知识、规律乃至学科,每个历史时期形成不同阶段的科学范式,完成不同的研究和发现、发明;然而,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乃至艺术创造等,都是建立在前人贡献和努力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肯定历史人物的贡献,才能形成鼓励创造发明的文化环境。如,莱特飞机,尽管不如波音飞机;但是,飞机仍然是莱特兄弟所发明。
美国的历史是欧洲移民的历史,也是亚洲移民的历史;因而,不同形态的文明模式,无论如何代表最先进或最发达的文明,仍然是建立在历史传承和延续的基础上,而且,也不会是人类文明的停滞不再发展与进步。美国的人种平等写进了法律,包括,文字、肤色和信仰等,人类发展文明,个体之间、民族之间的平等和宗教的自由是文明化的进程。文字是表述思想和描述知识的符号和工具,中文是甲骨文发展而来,将来如何发展,也不是现在能够预见。
人类思维,不仅,包含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也包含创造思维、直觉思维等,文字是表达思维的工具,不是思维的工具,谈思维就必须读心理学,科学研究,不仅是已经建立的知识体系,而且,尤其是对未来和未知探索与发现的复杂思维和实践过程;因而,科学和文化,都是开放和发展的知识体系。
-(文明与发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