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已经快一个月了,慢慢的适应了这里的生活,除了及其干燥的天气和暴晒的阳光。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想必过一段时间就能习惯了。
就像汽车发动需要时间一样,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每经过一段放松的时期,想要再次找准自己的方向,都需要一个适应、摸索的阶段。而这段时期,可长可短,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但关键也在个人。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星期,但感触很多。
在开学典礼上,所长说:“你们有能力去更好的地方,但你们来到了这里。”
曾经也听到过一句话:“读研在哪其实都一样。”
说上面两句其实是想引出我自保研以后的一些想法。
当初选定了现在的所、专业、方向和导师,其实都没有经过一个真正的思考,仅是凭着感觉去做。保研的过程也是经过了一个很艰难的时期,发生了一些问题,但最终有惊无险。还记得当时去面试的时候,碰到所里的一个师姐,她说:“华农挺好的啊,干嘛要来这啊。”呵呵,确实很好。当你不了解一个地方的时候,以一个外人的位置去看,总觉得它是高高在上的,但是当你置身其中,了解了以后,就会觉得其实也没什么。
很多人认为,我可以去更好的地方,比如微生物所,上海生科院之类的。其实当时一方面是因为把自己以后的方向给限定在了工科,另一方面是因为仍然对自己没信心。后来看到我们院几个本专业的学生保上了微生物所,对这几个学生也有点了解,不禁想想其实自己并不比他们差。保研之前决定以后做工科方面的,因为我本科时候并不喜欢分子生物学之类的,但是经过了大四一年的实验,慢慢发现了它的魅力。可是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做分子了。
我也问过自己,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但是我有后悔的理由吗?说真的,我应该感到幸运和幸福了。也许我们所不是最好的,但是我能有机会在这里继续学习,已经很幸福了。我的同学很多读到初中就不念了,结婚生子,做个生意,一辈子就这样了。这样的生活也不是不好,简简单单的,也许能活的更自在、长久。但是,如果让我就这样一辈子了,我会不甘心,谁让我已经有机会读了大学,并且还喜欢上了科研。我知道自己不怎么聪明,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还恋家,但是心里的感觉就是走的这条路了。虽然不敢想象以后该怎么继续走下去,但是一直到大学都不敢奢望的事情现在居然发生了,即使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心里还是充满了快乐的感觉。
而对于以后的方向,我想说在现在对整个学科还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还不能说自己对哪个方面感兴趣,非要做哪个方面。定导师的时候,有个女生跟主任说就是想跟着某某老师,其他的方向不想做。最终的结果是,她没有如愿以偿。以前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要选择方向的问题,就像我当初选择现在的专业时一样,在大多时候,我们对这些方向之类的感觉都是主观的,是没有建立在对这个领域的了解的基础之上的。而事实往往是与我们所以为的是有出入的。那这时候怎么办呢?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我们对某个方向的兴趣是可以“控制”(用的可能不太贴切)的。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不能掌握的事情是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的。比如学数理化,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不喜欢呢?尤其是文科生。因为学不好,搞不懂啊,跟“天书”一样的东西怎么会喜欢学呢?而且还会带给自己挫败感。而有的人喜欢数学,那他肯定对数学的学习掌握能力是不错的,每做出一道题都会有一种“成功的优越感”。人是需要鼓励的动物,往往一些小的进步都会给自己信心,从而良性循环。这点我自己感触很深,想当初高中的时候物理化学都在及格的边缘徘徊,到了大学却成了我的最爱,因为我知道自己学不好它,所以好好学了一下,当我开始理解书上的内容之后,它们便开始变的有意思了。 所以,不要过于在意自己的“兴趣”(目前的情况下),在了解了自己所做的方向之后,很可能你也会爱上它,而学好、做好这个方向,就是对你进一步的喜爱和做好这个方向的保障。不要说只是为了文凭或者不满意现在的选择所以就混日子,从门外看到的只是表面,也许屋内别有洞天,即使没有,总得进去看看才知道是不是该离开。
对于现在的所,我想说,我也会爱这里,因为这里将会是给予我知识和朋友的地方。就像我的本科学校一样,我有同学恨我们学校,更后悔选择了这个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但是我还是觉得能在华农学习很幸运,这里真的像一方净土,给了我太多太多宝贵的财富。在北京的这几个星期,我感觉到的是,不论你过去怎么样,有很多的荣誉也好,本科出生一般也好,现在大家都是平等的,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有的人已经先起跑了。保研的同学也不要有太多的所谓的优越感或者觉得自己被屈才了,这里的竞争其实很激烈,如果太放松了,一定会不进则退。这么说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还没有把握好该如何过我的这第一年,同学给我的压力让我不能专心做好自己,这让我有点小郁闷。看来我这辆车的发动时间有点长了。我想,调节好自己的办法就是,制定小的计划,并且坚决执行,一点点的积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