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5后无知青年眼中的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yanli45 黄莲树下弹琴,垃圾堆里唱歌

博文

小兵读研记|看完文献老记不住,怎么破? 精选

已有 19758 次阅读 2017-3-13 09:18 |个人分类:小兵读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这是《小兵读研记》的


3  

                         


看完文献老记不住,怎么破?



一天中午,小兵午休正在电脑上看微博看的不亦乐乎,没有注意到身后多了一个人。


当时的情形大概是这样的。



小兵大兵都有这样的烦恼,文献明明都看过,但是需要的时候难以调用出来,尤其是在进行某一方面的大量文献调研的时候:


  • 看完文献后想不起来具体内容

  • 文献太多,数据多,记不清楚

  • 写文章的时候找不到内容来自哪篇引用文献

  • 想参考相关内容,找不到哪些文献里有

......


如果你也在烦恼这些,觉得自己还是新手,不妨参考一下这篇文章中的一些方法。




管理文献的几个层级


文献阅读管理的几个层级(个人观点)

请注意,此图涵盖了本文的关键点



原则一共就4个字:



管理记录



目的是为了:

  • 便于信息的调用

  • 帮助从众多信息中提炼出新的idea


人的记忆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当需要时必须要能够方便的进行查找,节省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进行信息的管理。


  • 管理文献最基础的就是给文献分类,贴标签;

  • 其次给文献的信息分类,便于查找和记忆;

  • 最终是为了让我们从这些文献的信息中提炼出自己的idea或者知识框架


以下将会从个人经验和方式的角度来一一介绍。



1. 给文献分类

一个博士生的毕业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可达上百篇,这还没有考虑中间换课题以及阅读的相关文献数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文献数量就更加庞大。


要从这么多的文献中找出需要的文献,尽管和个人阅读文献的质量有关,但必要的文献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这其中最基础的就是给文献分类。最常用的以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为例。


因为我本科毕设就是用的Endnote,所以我一直以为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是常识。但后来才惊讶的发现,不少硕士博士竟然都没有使用过,到了该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为了插入文献才不得不开始。


如果说以前的科研人员是因为电脑普及没有那么高,但是现在的时代,不利用效率工具恐怕不是因为条件不允许,而是因为懒不愿意去学,或者因为嫌麻烦。


大多技能就是这样,你学会之前觉得没有用,等学会之后开始体会到它的益处了才会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学会。


闲话不多说,先来说说用Endnote进行文献分类。这点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已经介绍过一部分。请戳☞给新人的一点文献调研经验



在Endnote中,可以新建多个group set和下属的group,按照自己的需要,将不同方面的文献进行分类。


分类的内容可以是某种研究手段,具体的研究内容,用在了哪些研究对象上。这个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自己去设置,没有特定的规定。


这个过程就好比你有一堆的杂物要进行整理,会根据不同的大类放到不同的收纳柜中,当需要找某类时,不会大海捞针,而会直接走向那个收纳柜。


进一步,大类之下还可以再细化分类,能够更容易找到需要的内容。

这样已经可以减少很多找文献的时间了,但可能还不够,每个组别之下的文献往往少则上十篇,多则上百篇,如果记忆力不好,不能直接从title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再给文献贴标签。



2. 给文献贴标签


这一点以前也说过,用简短的1-2句话描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记录在note,review item等中。


这样的好处是:

  • 一眼能看出这篇文章是不是你要找的

  • 可通过endnote里的reach功能(上图的上部),通过note来搜索关键词,将不同group中相关的文章都找出来

    (信息的搜索——endnote)


做到这里,想找到某个方向的文献,对你已经不是困难的事情了。


但是,如果想迅速找到具体的内容,或者能够将不同文章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和归纳,依然有些困难,因为每篇相关文献和信息都是独立的,需要去把它们找出来再拼凑在一起。


这就好比每个抽屉,每个角落里都有一些散着的金币,一眼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金币。但是如果把它们按照大小整齐的排列起来,那就很容易了。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那些有价值的内容找出来记录。



3. 给信息分类

主要的方法是通过word进行搜集、分类和搜索

形式包括文字,表格,图片,参考文献


3.1 列表格


通过word表格进行文献信息管理的示例


这种方法也是我之前介绍过的,是我受益匪浅的一种方法。


根据关注的问题将文献的内容拆分若干个关键分类(第一行)在进行文献阅读时按照表格将相应内容填入表格中,并且用endnote插入参考文献。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

  • 它将一篇文章那么多的字浓缩成了几个关键词,在文献的大量信息中给你设立了目标;

  • 在最后总结时也能一目了然看出想要回答的问题

  • 我们在看文献时,可能很多地方是没有想到的,而在后来想到了需要重新搜集信息,所以在读文献时将信息列全,不需要重新再众多文献中重新查找


格式不是特别重要,可能会比较乱,但是关键在于清晰和详细。


其实,如果留心观察综述的写法,就会注意到运用表格整理文献是一个有力的办法。


一篇英文综述通常几十页或者十几页就有上百篇文献,其中也会对大量文献的内容进行总结。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文献管理,上百篇文章哪里记得住,找得着?


在大部分综述中都会有表格,比如

  • 研究技术的种类,原理,优缺点,参考文献

  • 研究对象的分类,效果,结论,参考文献

  • ……

综述中表格示例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详细讲一下如何用表格整理文献信息



3.2 图


这里介绍两种方法。


第一种,我见过别人用过。将每篇文献的图表,包括流程图,结构图,机理图,数据图,数据表全部截下来放在一页word中。


然后一张A4纸打印4页,正反面,每个方向就有大概几十页的这样整理出的文件。


当我们讨论问题时,我问有没有讲到XXXXX的文章,他能够迅速回答有还是没有,并且翻这些文献迅速找到相关的图,以及那篇文章。


虽然我也一直看文献会做笔记,但是好多内容是忽略掉了没整理的,所以当我看到他这种方法,虽然看似有点笨,但是却非常有效。


这种是以文献为分类的标准。


第二种,就是将相关的图按照内容分类:机理图,流程图,数据图等


比如看到了画的好的流程图,以后想学习借鉴,就把它们放在一起


文献中的机理图也是,并且附上endnote插入参考文献,便于以后去溯源。



还有数据图,典型的数据图帮助了解可以有哪些研究手段,以及不同的技术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3.3 文字

文字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在写文章时参考别人的写法,另一个是需要参考相关内容时,将不同文献的放在一起综合。


比如,可以分为

xxxx的优缺点

xxxx的性质

xxxxx的机理

introdcution部分可参考




边看时,就把文章的内容往相应的标题里填,等需要的时候翻出来。


通过word的搜索功能,还可迅速找出想了解的关键词。

(信息的搜索——word)




4. 归纳整理

只有输出才是把文献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

写文献综述,做ppt报告,写一篇简短的文章,都是把框架中的零碎内容组装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了大脑的加工,逐渐加深了记忆。


这也是为什么开题报告,毕业论文中都必须要有文献综述的一部分,经过这一个过程,你才能说你是掌握了这一部分内容。



其它

如果在看文献时有些信息还是忘记记录了,或者之前的文献都没有这么管理和记录,那怎样较快的找到需要的内容呢?


也不是完全没有补救的方法。这里介绍一下我的笨方法,就是用Adobe pdf阅读器的专业版的搜索功能。其它软件可能也可以。



利用高级搜索,找到最最关键的关键词,然后在存放相关文献的文件夹中搜索。


这样搜索出来的可以迅速判断是否是需要的文献,然后保留相关文献,大幅缩小需要筛选的文献数量。

(信息的搜索——pdf)



总结

在写完这篇之后,我才意识到,这其实就是知识管理术啊,在处理不同的知识信息方面,原理可能都是相通的,这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请戳知识管理术—让学习不再混乱


无论是看文献还是看书,读不是光读,读的时候就要开始信息的收集和分类了。而且这也不是一锤子买卖,重要的文献和书都是需要反复读几次的。


但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所以很难持续高效的做到某件事,包括写这篇文章的我。


大量的练习,以及练习的时候留心观察,动脑,我想,这应该是提高阅读、管理、使用文献的必经之路吧。


以上为个人愚见,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践建立阅读、管理文献的套路,也欢迎讨论自己的经验!




感谢关注,学到老的科研小兵旨在分享学习经验和收获,对科研和生活的思考。

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5633-1039138.html

上一篇:为啥都不愿谈钱?
下一篇:小兵读研记 | 师姐要毕业答辩了
收藏 IP: 218.247.135.*| 热度|

32 周健 樊采薇 张洋 柴栋梁 赵凤光 周金元 张世成 彭传明 徐立宁 杨绪洪 鲍海飞 于志强 武夷山 李久煊 梁洪泽 张海权 郭维 LetPub编辑 张高峰 曾太平 张波 蒋永华 鄢忠森 姜英 吴斌 唐凌峰 余芳文 董焱章 张鹰 zhang3110 guoyanghuawu dudeyao102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