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性病学 文献分析

已有 865 次阅读 2023-7-20 06:28 |个人分类:信息分析|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性病学

性病(性传播疾病)定义当今性病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数据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所谓性病一 般指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 决定采用性传播疾病来表示由外生殖器等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作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一 类疾病的总称。性病种类性病病种甚多,包括艾滋病在内已达20余种,但在我国较为多见并被列为重点监测的性 病,目前只有8种,即:梅毒、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艾滋病。在中国,性病已经跻身为我国三大传染病之一。性病的预防个人性病的预防对于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性病,如病毒性的尖锐湿疣、细菌性的淋病以及非淋病性尿 道炎、软下疳等,首先应避免与患者或可疑带菌者发生性接触。应自觉抵制各种婚外性关 系和不正当的性行为,做到自尊、自爱,尤其是对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艾滋病,做 到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外阴清洁剂,这些清洁剂虽然可以杀死一些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但不能误认为它有保护作用而毫无顾忌的乱搞两性关系。

值得一提 的是,即使正确使用避孕套,对于预防性病也不一定有作用。 预防可经间接感染的性病,如尖锐湿疣、淋病、艾滋病等的措施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不使用他人的毛巾、盆、剃刀等;在公共场所如旅馆、浴池、游泳池等加强自我保 护意识;不吸毒,不轻易使用进口的血液制品。 对于尚未治愈的性病患者,绝对禁止与配偶发生性行为,最好分室分床居住。盥洗及餐具 饮具分开专用;病人的内衣、内裤要单洗,洗前最好先煮沸或用消毒剂(如消洗灵、高敏 碘等)消毒,或用饱和盐水浸泡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便前也要洗手。注意阴 部卫生,可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每晚清洗1次,保持阴部干净清洁。不要护理儿童尤其是 幼女,以避免性病在家庭内传播。对于密切接触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应到 性病防治所检查,及时发现,防患于未然。要注意保护子女免受其害,尤其需要患者照顾 的幼儿,更要隔离,要为子女准备一套专用的清洗外阴部的用具。 儿童性病的感染与预防随着性病患者的不断增多,儿童患性病屡有发生。因此,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杜 绝性病蔓延、预防儿童性病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知道儿童是怎 样被感染上性病的。儿童感染性病的途径有三个:一是母婴传播,包括子宫内传播。如梅 毒病原体可通过血液侵入胎盘,使孕期胎儿受感染;胎儿通过产道时被感染,患新生儿淋 菌性结膜炎等。

另外,通过与患病母亲的密切接触而感染,如淋菌性外阴炎、尖锐湿疣等 。二是家庭内间接传播。常见父母患有淋病等时,又和幼儿同床、同浴、合用生活用品而 感染,三是社会传播,托儿所、幼儿园中的保育人员或同班孩子中有患病者,通过接触被 污染的物品而传播给健康儿童。也可在浴池、游泳池、旅馆等公共场所被感染。   预防儿童性病:预防儿童性病,首先是父母要洁身自爱,注意个人卫生。如有不洁性 交史,应在婚前、产前做性病检查,治愈后才能结婚、怀孕。儿童要从小培养讲卫生的习 惯。家庭中最好将用品分开,小儿应用自己的专用毛巾、浴盆、褥被等,托儿所、幼儿园 内应注意公共卫生,尤其是尿盆、马桶、浴盆的消毒、杀菌,在淋病高发地区,需尽快恢 复新生儿用0.5%硝酸银溶液滴眼的制度。要加强对儿童的保护,不要将小孩交给不熟悉 的人看管,教育小孩不能玩弄生殖器,以免发生感染或发展为手淫。

在婴儿期,孩子的活 动范围不大,但是由于随处爬坐屁股极易沾染病菌、污物:而且大人抱孩子时,手臂、衣 服也能传播病原体、所以小儿应早穿封裆裤,这样可有效地预防性病和手淫。如发现小孩 内裤结痴,外生殖器红、肿、痛等现象,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化验,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性病的自我诊断我们知道性病是指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性病有淋病、尖锐湿疣、生 殖器疱疹、梅毒、艾滋病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洁性生活或接触污染物一段时间后发病 ,主要症状是下体不适,患者阴道溢脓、白带增多,或尿频、尿痛,外阴长有赘生物或外 阴溃疡。因此,有以上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https://fx.wanfangdata.com.cn/keytrends/detail?theme_name=%25E6%2580%25A7%25E7%2597%2585%25E5%25AD%25A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1395981.html

上一篇:皮肤病 文献分析
下一篇:艾滋病 文献分析
收藏 IP: 223.72.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0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