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年度重磅!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已有 2610 次阅读 2023-1-7 09:55 |个人分类:今日热点|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真好        我检索分析看看     研究内容    发现新的研究主题      研究方向      科技人员可以参考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6d7uIeJWJrHtSXSh3DQ_wg


年度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年度重磅!你不容错过的10篇Frontiers年度精选文章

科学网 2023-01-04 18:07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作者Frontiers

Frontiers开放科学平台.

Frontiers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内更加开放,处于开放科学革命的最前沿,正在推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体制向我们知识经济中需要的新开放科学进行过渡。


点击蓝字

设为星标




Frontiers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每月都会从其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最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加以重点介绍,以激励当前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实现其科研梦想。


2022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有众多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发现,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其涉及的主题包括气候危机机器人运动远祖生活等。


为给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特将年内引发世界顶级媒体关注的10篇Frontiers期刊文章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2

年度精选值得读


2022年引发世界关注的10篇Frontiers文章!

1.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2.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3.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5.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6.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7.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8.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9.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10.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请看上图。你是否能感觉到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就好像你正在进入一个黑暗的环境,或者正在掉入一个黑洞?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种感觉的可不只你一个:发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IF:3.473 | CiteScore:4.6)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86%的人都能感知到这种科学领域新发现的“膨胀洞”错觉。推文传送门>>>

你从这种新发现的视觉错觉中能看到什么?

多数人看到的是图片中央的黑洞正在膨胀,但有些反应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pic.twitter.com/eiMs5jybef

— CBS Mornings (@CBSMornings)


少数人似乎对“膨胀洞”错觉不敏感,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其中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甚至像章鱼这样有摄像眼的非脊椎动物,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知到同样的错觉。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奥斯陆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runo Lae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瞳孔的扩张或收缩反射并不像光电池开门那样采用闭环机制,除了刺激光感受器的实际光量外不受任何其他信息的影响。相反,眼睛会根据感知到的光甚至想象中的光而不仅仅是根据物理能量来做出调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其他类型的生理或身体变化的秘密,从而“阐明”这种错觉的工作原理。”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22.877249/full?utm_source=fnhu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生命重放:临死之前大脑在干啥?


想象一下,人在数秒钟内重温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就像一道闪电,人站在自己的身体之外,看着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瞬间。这个过程被称为“生命记忆回溯”,可能类似于濒死体验。在这些体验过程中以及死后,人的大脑内部会发生什么情况?几个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IF5.702 | CiteScore:6.4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向死亡过渡期间甚至之后,人的大脑可能仍会保持着活跃状态、予以配合,并按程序对整个煎熬过程做出了精心安排。推文传送门>>>


生命历程会在你眼前闪现吗?对垂死之人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https://t.co/RJ18pMEdYw

— Guardian Science (@guardianscience) 


当一名87岁的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时,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Raul Vicente博士和同事们利用连续脑电图(EEG)对患者进行了癫痫发作检测并进行了救治。在脑电图记录的过程中,患者心脏病发作去世。这一意外事件使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到垂死之人的大脑活动情况。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gi.2022.813531/full?utm_source=fnagi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多吃蔬菜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摄入足量的蔬菜对于保持饮食均衡和避免多种疾病十分重要。但富含蔬菜的饮食是否也具有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效果?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香港中文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推文传送门>>>


研究发现,单靠蔬菜不足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https://t.co/ot1zHpxkED

— BBC 新闻(世界) (@BBCWorld)


乍一看,食用蔬菜可能会降低患CVD的风险这种说法似乎具有合理性,因为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 α-生育酚等成分具有预防CVD的特性。但到目前为止,先前研究中关于蔬菜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总体影响的证据并不一致。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 | CiteScore:4.3)期刊上发表的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新研究结果表明,生食或熟食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CVD的风险。他们还解释了混杂因素对先前虚假的正面结果的影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31470/full?utm_source=fnut06&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社会关系对于社交型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比如我们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通过所谓的“脑肠轴线”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细菌可以通过触摸等社交行为得到传播。那么,社会连通性会如何向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化?这是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6.064 | CiteScore:8.2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恒河猴、猕猴研究项目的主题。


研究表明,友好的猴子体内有益菌含量较高,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含量较低 https://t.co/9BdrlnEAnL

—彭博社(@business)


科学家们对波多黎各东海岸外凯佑圣地亚哥岛上一个猕猴社会群体(年龄在6岁至20岁之间的22只雄性和16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重点研究。猕猴最初只生活在北非和亚洲。但在1938年,409只猕猴的创始种群从印度迁移到凯佑圣地亚哥岛。如今有1000多只猕猴生活在这个面积15.2公顷的岛屿上,分成几个社会群体。它们可以自由走动和觅食,每天也会得到猴食作为补充。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猴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主要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和精神病学系研究助理Katerina Johnso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更擅长交际的猴子,其肠道有益菌的丰度更高,而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更低。”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1032495/full?utm_source=fmicb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机械臂助一“臂”之力,为失臂人群重新插上双翼


一名男子坐在桌前,桌上的盘子里放着一块蛋糕,他侧面有两只机械臂,一只拿着叉子,另一只拿着刀。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叉子移向食物”和“收回刀子”这样的电脑语音提示。该男子是一名偏瘫患者,他在听到某些语音提示时,比如“选择切割位置”,用左右拳做出细微的动作,机器便切下一口大小的蛋糕。在“把食物移到嘴中”的提示和另一个细微的手势之后,叉子便对准了他的嘴。推文传送门>>>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系统,可对偏瘫患者的肌肉信号做出反应,并通过脑机接口进行信号传递。欢迎阅读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上的研究成果:https://t.co/cBt08H2gOS

— Frontiers (@FrontiersIn) 


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个上半身活动能力非常有限、大约30年来无法使用手指的人,在自己的大脑和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进食了甜点。


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APL)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系(PMR)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支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IF:3.493 | CiteScore:4.8)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通过脑机接口(BMI)和一对模块化假肢取得的最新成就。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bot.2022.918001/full?utm_source=fnbot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过度暴露于电子设备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与肥胖和心理问题有关。一项针对果蝇的新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我们的基本细胞功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了Frontiers in Aging(新晋期刊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俄勒冈州立大学综合生物学系教授Jadwiga Giebultowicz博士表示:“过度暴露于电视、手提电脑和手机等日常设备的蓝光可能会对人体的多种细胞(从皮肤和脂肪细胞到感觉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当果蝇暴露于蓝光时,其体内的特定代谢产物水平发生了改变,而这种代谢产物是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蓝光会加速老化……至少对果蝇来说是如此 https://t.co/fkhZS8uRMO

— NBC News Health (@NBCNewsHealth) 


Giebultowicz 称:“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暴露于过多的蓝光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策略。”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暴露于光线下的果蝇会“开启”应激保护基因,而那些处于持续黑暗中的果蝇寿命更长。


Giebultowicz解释道:“为了解高能量蓝光会加速苍蝇衰老的原因,我们对暴露于蓝光两周的果蝇和完全处于黑暗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果蝇头部细胞进行测量后发现,暴露于蓝光导致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差异,尤其是琥珀酸代谢物水平有所上升,而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ragi.2022.983373/fulll?utm_source=fragi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科学“探测工作”揭示南美洲木乃伊被残忍杀害的真相


史前人类社会中的暴力事件有多频繁?要衡量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在史前人类遗骸中寻找创伤的痕迹。例如,最近对前哥伦布时期的遗骸进行研究后发现,21%的男性曾因遭受暴力而留下创伤。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骷髅的头骨和其他部位,但更丰富的潜在信息来源于保存有软组织的木乃伊。


新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IF5.058 | CiteScore:3.4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3D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3D CT)对三具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的木乃伊进行了检查,自19世纪末以来,这些木乃伊一直保存在欧洲博物馆中。

就悬案而言,没有什么案子比这个更难以破解。https://t.co/fdfeZ9TGah

— Ars Technica (@arstechnica) 


德国慕尼黑博根豪森诊所病理学系教授Andreas G Nerlich博士表示:“我们用 3D CT对三具南美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两具身负致命创伤。如果这些人类遗骸仅仅是骷髅,我们便无法检测出其创伤类型。”


Nerlich和同事们在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解剖博物馆”对一具男性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在瑞士德莱蒙特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对一具女性和一具男性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在沙漠等干燥的环境中,躯体分解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快于腐烂的速度,木乃伊便自然形成—这种情况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2.962793/full?utm_source=fmed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二战沉船残骸迫使污染物泄漏,海洋环境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一艘有80年历史的二战沉船仍在影响其所在海底的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环境。他们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IF5.247 | CiteScore:5.2上撰文,介绍了沉船有害污染物(例如爆炸物和重金属)泄漏到北海海底沉积物中从而影响周围海洋微生物环境的情况。


北海的海床上覆盖着成千上万块船只和飞机残骸、战剂以及数百万吨的炮弹和炸弹等常规弹药。残骸中含有可能危害海洋环境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和爆炸物)。然而,关于残骸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信息却十分匮乏。


80 年过后,二战的德国沉船仍然在污染着海底 https://t.co/PfP5sMIw7T

— Patricia Farrell 博士(@drpatfarrell) 


根特大学的博士候选人Josefien Van Landuyt表示:“公众通常对沉船残骸的历史价值很感兴趣,却往往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据估计,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沉船残骸共含有250万至2040万吨石油产品。


作为北海残骸项目的一个分项目,Van Landuyt和她的同事们就位于北海比利时海域的二战V-1302 John Mahn沉船残骸对其周围海床的微生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Van Landuyt解释道:“我们想知道我们所在海域(比利时)多年前的沉船残骸是否仍在塑造着当地的微生物群落,是否仍在影响着周围的沉积物。该项目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独一无二。”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2.928576/full?utm_source=fmars08&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受语言暴力无异于被打一记耳光


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依靠不断变化的合作动态和人际关系获得生存和发展。语言是用来理解人际行为的工具,因而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可能会造成伤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侮辱而产生的,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推文传送门>>>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新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乌得勒支大学Marijn Struiksma博士表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语言的那一刻,其所承载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究竟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目前尚不清楚。”


一项关于语言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受到语言侮辱无异于被打了一记“小小的耳光” https://t.co/SxS7YsRAk8

— Sky News (@SkyNews)


侮辱会对我们的声誉和“自我”构成威胁,因此,它们为语言和情感间接合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Struiksma继续说道:


“理解侮辱性表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对有意研究语言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希望了解社会行为细节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omm.2022.910023/fulll?utm_source=fcomm02&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女性晨练卷腹更易获得马甲线,男性晚练更易降血压?


应该如何安排日常锻炼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取决于家庭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时间,也许还取决于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们发现,应该更多考虑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些制约因素。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锻炼的有效性视一天中的时间安排而定(每天的锻炼时间,ETOD)。推文传送门>>>


现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不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ETOD会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锻炼类型之间以及男女之间所受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755 | CiteScore:6.6上。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取决于你的性别,甚至取决于你是想减掉腰部脂肪还是想变得更加强壮。https://t.co/uCFelfHm6L

— Tara Parker-Pope (@taraparkerpope) 


首席研究员、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泉市斯基德莫尔学院健康和人类生理科学系教授Paul J Arciero博士表示:“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晨练可以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压,而晚练可以增加女性的上身肌肉强度、力量和耐力,改善整体情绪和营养饱腹感。”


 “而对于男性而言,与晨练相比,晚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


↑  扫描二维码获取论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22.893783/full?utm_source=fphys05&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有众多优质的文章持续发表在Frontiers的期刊内,而你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精彩内容。从现在起,Frontiers将定期介绍一些你可能错过了的精彩论文,以上为该系列的2022全年篇。

1

EN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1370934.html

上一篇:纳米探针用于脑胶质瘤的成像与治疗
下一篇:盯着这“黑洞”,它就会变大:是眼睛坏了吗?
收藏 IP: 223.72.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