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画执心
临宣执笔忘天下,
墨海游龙尽畅怀,
来去纵横皆是我,
境由心造酿心斋。
115、七律 初春(外4首)
七律 春初
文/翰墨百川
春初堤柳寒无色,独有松髯浅绿萦。
流水孤鸦斜苇语,落霞群雁乱云行。
凭栏远望山昏寂,慵径闲思月半明。
好梦南楼深夜暖,一双归燕话离情。
七律 踏春
文/翰墨百川
同音共律道乡情,方得身闲一念生。
苇水幽幽观蹴燕,松山隐隐数歌莺。
桃花落落红斜径,柳叶摇摇绿小城。
几许凝愁风又剪,思飞千里踏春行。
七律 踏春
文/翰墨百川
归来双燕悦乡人,霞径云池满目春。
阶侧残英红点点,亭前小草绿茵茵。
清泉嫩面童真现,松浪空心夙愿陈。
一点忧伤风带远,飘歌热耳引思亲。
七律 踏春
文/翰墨百川
斜阳白雪舞春风,疫冷清明细绿充。
别外征鸿思土急,践行双燕望巢忡。
诗牵墨染根相系,利锁名缰事共融。
又是桃花千万语,粘香一点与谁同。
七律 暮春
文/翰墨百川
桃花艳尽杏残妆,布谷高歌柳絮扬。
泥燕衔枝绒落翠,星虫踩蕊翅存香。
白云风舞窗前热,骤雨雷推枕角凉。
又见荼糜姿色浅,杯茶月下恋春光。
8月5日、周五、作品
总689期
*原创*首发*投稿*
╭*※*╯泼墨吟诗断肠绘★夜漏敲更梦不成╭*※*╯
【一剪梅与青玉案】(各4 阙 )
----天之娇子
一、【一剪梅】*共度良宵*(4 阙)
----天之娇子
1、*相邀*
----天之娇子
一纸乡书寄阿娇,字韵深雕,律韵深雕。
挥毫点墨把情抛,月挂枝梢,燕梦枝梢。
赢得佳人竞相邀,浅酌春潮,共度春宵。
盈盈一握楚宫腰,醉也潇潇,梦也潇潇。
2、*秋菊*
----天之娇子
巧手图菱嫩蕊羞,缱绻芳心,一舞清秋。
凌寒傲骨度清幽,翠眉裁霜,神剪温柔。
折取娇枝陋室留,与尔常依,痴意心囚。
沾香捻韵数风流,朱笔丹青,数阕难休。
3、*荷塘*
----天之娇子
荷满平湖夏雨晴,绿绮疏眉,露点晶莹。
沙鸥雀语咏歌声,轻挑朱弦,韵曲香凝。
云逸瑶池秀水行,碧水盈盈,脉脉婷婷。
扁舟渐近藕花擎,才入清波,又入红菱。
4、*良宵*
----天之娇子
槛外梅花枕雪娇,风也萧萧,雪也飘飘。
暗香疏影绣妖娆,羞舞红袍,韵舞蛮腰。
素笔闲提墨一瓢,思也心焦,念也情抛。
香薰心驻诱孤雕,一度相邀,共度良宵。
二、【青玉案】*更深难寐*(4 阙)
----天之娇子
1、*丹青深酌*
----天之娇子
萧萧别院狂风掠,五更雨,零星错。
柳絮无言花蕊弱。
浅芳零乱,暗香飘落,只怨人情薄。
柔思千缕凭谁约,一片痴心尽如昨。
彼岸情牵盟誓诺。
浓浓旋墨,丹青深酌,屡把新词托。
2、*满腔愁续*
----天之娇子
凄风一缕穿朱户,恨梦醒,难飞度。
独倚西厢思旧侣。
深情丹水,痴心暗与,还忆销魂处。
而今惆怅谁堪顾,清梦犹存别离绪。
忍却相思杯酒数。
满腔愁续,一篇拙赋,可向谁倾诉?
3、*夜情难了*
----天之娇子
梅开二度歌春晓,远峰耸,云飘渺。
浴雁缠绵波浪小。
月光轻浅,游舟轻靠,喜鹊枝头闹。
天公作美安排巧,与汝端杯总闲少。
又拾筝弦歌古调。
风尖烟细,钟鸣更悄,此夜情难了。
4、*相思心碎*
----天之娇子
香消灯弱纱帘坠,望南雁,啼声脆。
几度相思心已碎。
一朝春逝,百花憔悴,落叶飘庭内。
竹篮捞月徒心累,泼墨吟诗断肠绘。
莫道分离无所谓。
素怀无寄,更深难寐,谁晓愁中味。
誉竹
王建华(河北承德)
身姿挺拔傲苍穹,气节虚怀若谷同。
三友松梅名并列,冠称君子世人躬。
气节虚怀若谷同,凌云壮志向苍空。
板桥书画留名久,历代歌吟咏赞风。
三友松梅名并列,高姿睥睨掠飞鸿。
骚人墨客千般赞,玉洁呼声万古崇。
冠称君子世人躬,承载文明造物丰。
竹简曾经书汉字,杆头百尺力图穷。
七绝《壬寅七夕节寄情》十二首
文/辉辉(许日辉)
(一)
寻缘七夕独登楼,
子夜伤心又近秋。
寂寞三分多少泪?‘
相思满腹几重愁。
(二)
鹊渡仙桥月半弯,
相思万缕寄乡关。
深情织女牛郎挂,
七夕重逢汉水间。
(三)
七夕情深看织牛,
何须寂寞泪空流。
双星子夜凉如水,
一样相思两地愁。
(四)
牛郎织女共良宵,
满腹衷情月下聊。
却怨离多相聚少,
欢情一夜在仙桥。
(五)
望断双星七夕悲,
几多牛女惹相思。
一年情爱今宵度,
鹊散银河雨泪垂。
(六)
柔情似水美人归,
织女牛郎伴鹊飞。
七夕今宵情未尽,
相欢又别泪频挥。
(七)
痴心守望鹊桥头,
七夕相欢又解愁。
一别今宵情未了,
月弯天际梦还留。
(八)
七夕星光月色明,
织牛相会爱卿卿。
谁怜苦等千年怨?
望断仙桥两岸情。
(九)
银河两岸意情深,
一曲相思唱到今。
何必佳期如梦醉,
永恒唯美在贞心。
(十)
今逢巧节望仙河,
总觉心情压抑多。
牛女不应王母恨,
人间聚少问嫦娥。
(十一)
织女牛郎爱几深,
千年不变守初心。
繁星似海逢秋近,
玉露佳期听籁音。
(十二)
子夜星河织与牛,
鹊桥仙会几春秋。
良宵解意相思苦,
却恨欢情未久留。
作于2022.08.03.壬寅七月初六日晚上
115、七律 初春(外4首)
七律 春初
文/翰墨百川
春初堤柳寒无色,独有松髯浅绿萦。
流水孤鸦斜苇语,落霞群雁乱云行。
凭栏远望山昏寂,慵径闲思月半明。
好梦南楼深夜暖,一双归燕话离情。
七律 踏春
文/翰墨百川
同音共律道乡情,方得身闲一念生。
苇水幽幽观蹴燕,松山隐隐数歌莺。
桃花落落红斜径,柳叶摇摇绿小城。
几许凝愁风又剪,思飞千里踏春行。
七律 踏春
文/翰墨百川
归来双燕悦乡人,霞径云池满目春。
阶侧残英红点点,亭前小草绿茵茵。
清泉嫩面童真现,松浪空心夙愿陈。
一点忧伤风带远,飘歌热耳引思亲。
七律 踏春
文/翰墨百川
斜阳白雪舞春风,疫冷清明细绿充。
别外征鸿思土急,践行双燕望巢忡。
诗牵墨染根相系,利锁名缰事共融。
又是桃花千万语,粘香一点与谁同。
七律 暮春
文/翰墨百川
桃花艳尽杏残妆,布谷高歌柳絮扬。
泥燕衔枝绒落翠,星虫踩蕊翅存香。
白云风舞窗前热,骤雨雷推枕角凉。
又见荼糜姿色浅,杯茶月下恋春光。
总688期
*原创*首发*投稿*
╭*※*╯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
一、【破阵子 与 定风波】(各4 阙 )
----天之娇子
一、【破阵子】*祈愿新年*(4 阙)
----天之娇子
1 *心底思伊*
----天之娇子
六瓣瑶花飘洒,满城玉树琼枝。
装点平林堪美画,剔透玲珑似絮飞。寒风向北吹。
日暮长堤独伫,无言翠黛颦低。
掬一捧清凉在手,心底思伊千百回。重逢知几时?
2、*傲雪凌霜*
----天之娇子
野陌寒风料峭,江边枯柳成排。
惟有腊梅香骨在,傲雪凌霜清绝开。甘当春信差。
不与群芳争艳,悄然独绽红腮。
秀外慧中人赞颂,纵使凋零不入埃。花中第一钗。
3、*金缕鸳衾*
----天之娇子
宿鸟归栖枯树,北风扑打雕窗。
瑞脑玉炉烟袅袅,金缕鸳衾闲半床。夜长枕簟凉。
落寞空弹粉泪,倦慵懒理残妆。
薄幸狂游兴未减,画阁惟余罗带香。怎能不断肠。
4、*天佑平安*
----天之娇子
痛苦迷茫惊愕,抗争求索奔波。
一载光阴忙乱过,黑暗穿梭绝望多。悲凄泪若河。
造化弄人无奈,难言浮世蹉跎。
祈愿新年祥瑞到,天佑平安助弱娥。心身少折磨。
二、【定风波】*绮梦阑珊*(4 阙)
----天之娇子
1、*惜别*
----天之娇子
大雪纷飞落小村,亭台茅舍密铺银。
晓日阴沉云絮乱,深院,双双携手出柴门。
陌上折梅情切切,惜别,不知何夕再逢君?
征马长嘶心颤痛,相送,天涯从此两离分。
2、*回味*
----天之娇子
天外飞来六瓣花,飘飘洒洒落人家。
覆遍梅枝梅更俏,韵妙,暗香隐隐透窗纱。
美酒三杯人浅醉,回味,小炉燃起煮清茶。
旧事蓦然萦寸抱,远眺,荒山古道邈无涯。
(转下)
#接龙
出句:莲端玉笔朱红点(厨娘)
1. 水底银鱼粉白装(林小青晋江)
2. 雀尾锦霞碧绿沾(秋韵余 )
3. 叶面瑶台翠绿凝(踏雪寻梅)
4. 翠底晶波碧绿生(久护)
5. 柳展长眉翠黛生(天马行空)
6. 鲤闪金鳞碧绿开(天马行空 )
7. 鹤顶丹珠粉白飞(秋韵余 )
8. 竹里金风翠绿描(七字余句 )
9. 柳绿枝条碧水亲(正宗辉煌 )
10. 柳影金丝碧绿妆(佘一龙)
11. 寺里门排黛墨书(子交)
12. 藕蕾迎春绽放开(正宗辉煌 )
13. 竹展清笺碧绿描(王强)
14. 竹尾青眉碧翠丛(午云)
15. 柳下金丝紫翠飘(黄世雄)
16. 笋末金针墨黛涂(邹学权 )
17. 海里银灯月皓明(梁忠书 )
18. 天际青龙翠绿浮(云天醉月)
19. 池畔银光夏夜飞(孤帆远影)
20. 枝头点点蕾(黄金明)
畴上秧苗碧绿铺。(黄金明)
21. 壑上轻烟白带飘(吴水连 )
22. 柳线金丝碧绿扬(王宏涛)
23. 壑上轻烟白絮飞(吴水连 )
24. 野外虹霓翠绿连(孤帆远影)
25. 竹外银灯粉翠依(士心)
26. 水底金波锦灿迷(士心)
27. 岸上梅花雪白妆(丘富开长汀)
28. 殿后房梁粉紫涂(丘富开长汀)
29. 荷下游鱼粉黛妆(赖玉香长汀)
30. 城崅沙滩银白妆(天地人 )
31. 藕节银筒雪白连(郭明天 )
32. 水里龙宫光彩辉(孤帆远影)
33. 山头斜照锦绣铺(出塵 )
34. 菊顶银钩翠绿连(武陵山人)
35. 砚底金龙墨黑填(识途老马)
36. 湖面清波银白妆(日月同辉)
37. 屋角银灯粉白添。(赵传勤)
38. 湖面春波嫩碧盈(马晓明)
39. 天洒流霞炫彩涂(高毓俊)
40. 飞阁丹青粉黛妆(浮光流影)
41. 柳际青眉翠黛描(云天醉月 )
42. 风下青山黛碧连(烟波浪客 )
43. 柳吊金针碧绿勾(高毓俊)
44. 龟背花衣墨绿涂(高毓俊)
45. 峰顶松针翠绿横(高毓俊)
46. 叶展青盘伞绿圆(王海燕)
47. 池上清波素银浮(浮光流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