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绝《辛丑年深秋有感寄情》十二首
文/辉叔(许日辉)
(一)
雨沥三更早上晴,
阶前桂落乱风鸣,
秋寒滚滚云流急。
苦雁匆匆一字成。
(二)
菊韵枫情桂落幽,
蛩声入耳又离秋。
飘零叶卷归何处?
吻月清风泊晚舟。
(三)
篱边菊暖已初黄,
几度秋风几度凉。
欲借枫林红叶落,
题诗寄与我家乡。
(四)
草衰山瘦水凉声,
诉恨秋荷谁与听?
北岭霜林枫举火,
东篱露白菊芳馨。
(五)
大雁深情吻仲秋,
清风菊揽暗香幽。
田间稻熟农家剪,
垄上金粮断穗头。
(六)
玉露金风野草黄,
秋还本色稻收仓。
疏林鸟去斜阳说,
笑溢农家煮酒香。
(七)
露寒风雨菊香篱,
日落芦花瑟瑟吹。
莫道秋风传雁字,
拾来红叶寄相思。
(八)
半塘秋水半塘风,
柳败荷残入眼瞳。
雁客不知天下事,
此时谁与旧时同?
(九)
雁鸣千里九天翔,
露染深秋气爽凉。
未许西风桐叶落,
田园遍野泛金黄。
(十)
篱前菊艳笑深秋,
雁阵南征入眼眸。
点火红枫寒露暖,
行人过客薄衣绸。
(十一)
一帘清梦寄秋深,
绕径虫声向菊吟。
客异他乡何处醉?
高楼独上酒空斟。
(十二)
秋思一夜问谁怜?
柳外寒声蟋蟀传。
露白中庭香桂落,
佳人有梦月无眠。
作于2021.10.12.辛丑九月初七日晚上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1-5]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4-8]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9-10]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11]
重阳节快乐!
许培扬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九相重故曰重阳
日月逢九故称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
九九重阳吉祥日子
古时民间重阳节日
登高祈福拜神祭祖
饮宴祈寿习俗传承
至今添加敬老内涵
登高赏秋感恩敬老
当今重阳节日活动
重阳源自天象崇拜
始于上古普及西汉
鼎盛唐代史料考证
上古时代季秋举行
丰收祭天祭祖活动
九月农作丰收之时
祭天祭祖以谢天帝
祖先恩德重阳祭祀
唐代传统节日习俗
揉合定型重要时期
重阳历史发展演变
杂糅多种民俗一体
承载丰富文化内涵
民俗观念九数最大
长久长寿含意寄托
老人健康长寿祝福
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6] [28]
朝代 | 诗词名 | 作者 | |
唐代 | 卢照邻(636-695) | ||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 | |||
孟浩然(689-740) | |||
孟浩然(689-740) | |||
李白(701-762) | |||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 | |||
杜甫(712-770) | |||
白居易(772-846) | |||
杜牧(803-约852) | |||
宋代 | 辛弃疾(1140-1207) | ||
李清照(1084.3.13-1155.5.12) | |||
重阳 | 文天祥(1236.6.6-1283.1.9) | ||
元代 | 关汉卿(约1220-1300) | ||
明末清初 | 顾炎武(1613-168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 [51] | 毛泽东(1893.12.26-1976.9.9) 陈志岁(1958.12.3-)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