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在书店看见一本厚厚的小说,题目颇引眼球:2666,广告词儿更震撼:“21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超越《百年孤独》的惊世之作!从伦敦到纽约,人人都爱波拉尼奥!”21世纪才开头,最伟大的小说就出来了,当下和后来的作家还怎么玩儿呢?
如今刚出生就“经典”的东西实在太多,正如很多刚去世就成大师的人一样。为什么呢?标准(或“定义”)不同了——借个老词儿说:“攻守之势异也”。
从前听人说对某件事情“不太了解”,我们会认为他谦虚,他能说那话,表明他其实了解得比大多数人都多,只是自己觉得还不够。这种谦逊的句式如今一样流行,但意思有点儿不同——很多人说“不怎么做”,“不怎么懂”,“不怎么怎么”时,其实不是“不怎么”,而是“几乎不”。
原来以100为标准,差一点儿的就“不怎么好”;现在以0为标准,知道0.12的也算“不怎么好”。
“爱好”也变得“随性”了。原来以为的爱好,不但是最想做的事儿,也是想做得最好的事儿——“最”是绝对的,是牛顿的经典意义的。现在大家都学会了生活的相对论(老爱的那个,很多人还“不太懂”),学会了以相对的标准来说爱好。于是,多做一道习题是喜欢数学,多背一首小诗是喜欢文学,想玩儿的说喜欢旅游喜欢体育,想听歌星唱歌的说喜欢音乐……
不过,换一个角度看,这样的生活态度更潇洒,爱好就是为了玩儿,玩儿好了高兴,玩儿得不好但只要玩儿了,也一样高兴——何必要玩儿出神马来呢?越想玩儿好,烦恼越多,烦恼多了,也就不好玩儿了。所以,玩儿得越好越不好玩儿,好玩儿的就不能玩儿好。也许能保持这种好玩儿的状态,才是真的好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