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看见同学们穿着大袍子,戴着大帽子,在办公楼前照相,他们毕业了,等几天就要各奔东西南北。我不会(猫不会飞的那个“会”)当着同学的面讲“人生道理”,只好偷着(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写博客)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写的比说的好啊。
小时候(也不算太小)听广播,听张家声演播陈祖德《超越自我》,然后就喜欢张老师的声音,喜欢围棋——奇怪呀,却把书的内容忘了,只记得我不喜欢陈老师喜欢的拳击。至于他喜欢的Jack London,我也不太喜欢,他的《野性的呼唤》,我总也读不完。我不喜欢野性的东西。近年似乎越发流行写狗、写狼了,把他们作为榜样——我想,人都没做好,哪儿还有工夫做狼呢?做人的道理是不是不够了,还要追着认狼狗做导师?我宁愿做人,跟自己学。
陈老师在书中说过一段很“励志”的话,对彷徨找工作的同学特别有意义:
我相信,所谓天才,比人们实际看到的要多得多。不少人因为始终也没了解自己的实际才能,始终也没从事最合乎自己的工作,所以就往往感叹别人的天才,而永远也没想到自己也是天才!
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大概不得不“始终也没从事最合乎自己的工作”,所以天才得不到发挥。但在眼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时,还是应该想着下一句,“我辈岂是蓬蒿人”!虽然天才总是需要未来的成功来“追认”,但心中装一点信心,能增添一分行色。
世上流行一句话:“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在众多人生格言里,我顶讨厌这一句。它等于说,做不了主人就做奴才,真是“超”现实主义啊,回到旧社会了。其实,世界上有几个人真能改变环境呢?即使能,恐怕也不能在短时间里改变吧。所以前半句本来就是废话。那么下半句也就没有意思了。
其实,适应环境是天生的本领,关键是以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自然界有很多适应环境的榜样,如变色龙、枯叶蝶,他们为了适应环境而专门学了变脸的本领,但终究是弱者,只能钻点儿空子,苟且偷生。而那些强者,如老虎狮子豹子,他们似乎没有哪样本领是专门为了适应环境而学习的。让自己强大起来,是适应环境的最佳方式。
所以,别想环境的事儿,污染太重,小心把自己也污染了。大家的环境不都一样吗?还是多想想内心吧!那就是陈老师的书名说的,“超越自我”。
都说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争什么?与谁争?这才是问题。超越自我,“苟日新,日日新”,才不会忘了自己,才不会跟风,才不屑模仿,更不用攀比。你可以说懒散,也可以说潇洒。不管怎么说,我想它“最富现实精神”——跟强大的人争,自己会觉得渺小;跟渺小的人争,自己会觉得无聊。如果怕渺小,怕无聊,那不如跟自己争,省心又省力。
喜欢挑战的同学也许觉得,那是不是太胆怯,太窝囊?不会吧,本家老子说过,“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所以,能不争的人,不是自己胆怯,而是令别人胆怯!
当然,我也不欣赏拿老子的这句话来做斗争的策略——不争就是不争呀。随便到哪儿,记着东坡先生的半阙歌词(《定风波》):
万里归来年逾少,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