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说:“君子谋求真理,不谋求衣食。耕种,有时会挨饿;学习,却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真理不能畅行,却不为贫穷忧愁。”)
古人尚且明白,为何今人却迷惑呢?
为何现在咋们国家的SCI数量居世界第一,而有价值引用率高的SCI不多,而且难以有原创性很强的科研成果呢?这除了我国科研人员人数膨胀之外,很重要的因素是某些科研人员发“SCI”已经不是为了“学术交流”这个最根本的目的,而是为发“SCI”而发“SCI”。一篇拆成两篇,甚至三篇、四篇,只是为了更好的获得“SCI”奖励。这跟很多科研院校规定的“SCI”奖励细则有很大关系,如某学校规定“根据发表文章的SCI期刊的影响因子(IF)和文章的类别,予以不同程度的科研经费和奖金:
1. SCI收录期刊(IF<1.0)发表论著和综述,按当年SCI分值1.0万/分奖励通讯作者科研经费,其中20%作为劳务奖励。
2. SCI收录期刊(IF≥1.0)发表论著和综述,按当年SCI分值1.5万元/分奖励通讯作者科研经费,其中30%作为劳务奖励。
3. 上述SCI收录期刊发表的其它类型文章,如个案报道等,科研经费和现金奖励均减半,且科研经费和奖金奖励总额最高限额8万元。”
如此功利的奖励,某些科研人员发“SCI”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了!
特别是某些“研究人员”!他们是 “忧贫不忧道,谋食不谋道!”,反孔子之道而行之。他们绞尽脑汁,削尖脑袋的去申请项目,等申请到项目到,就想着怎么从中捞钱,而所谓的研究就随便应付了事!
正因为此种观念盛行,项目的经费越来越多,而产出的成果越来越少,经费与成果成反比例了!真是让人痛彻心肺!
子又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其主要目的是强调不贪求享乐,意在劝世人懂得安贫乐道,过着朴实简单的生活,不要贪求锦衣玉食,不需要豪华富丽。作为研究人员,其实应该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而不是物质的富足,忧道,而不是忧食,谋其道,而不是谋其食!
我很敬佩那些真正做到“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的学者,尽管他们在当今社会是一种稀缺资源,但因为稀缺,他们才弥足珍贵,他们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瞻仰。希望自己以后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每天睡觉前,问问自己,今天你忧道了吗?今天你谋道了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