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实强的《如歌的行板——回顾平生八十年》(第213页)有这样一段记载:
1958年4月10日早上9点,胡适到台湾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院长的)就职典礼在新落成的史语所考古馆举行,若干政要与学术界的领导人物都来参加,蒋中正“总统”与陈诚“副总统”亦均亲临。在“蒋总统”的致词中有一段说:“我对胡先生,不但佩服他的学问,他的道德品格我尤其佩服。不过只有一件事,我在这里愿意向胡先生一提,那就是关于提倡打倒孔家店。当我年轻之时,也曾十分相信,不过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多,才知道孔家店不应该被打倒,因为里面确有不少很有价值的东西。”胡先生致答词的时候则表示:“承‘总统’对我如此的称赞,我实在不敢当,在这里仍必须谢谢‘总统’。不过对于打倒孔家店一事,恐怕‘总统’是误会了我的意思。我所谓的打倒,是打倒孔家店的权威性、神秘性,世界任何的思想学说,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评的,我都要打倒。”“总统”听到胡院长这一段话,立即怫然变色,站起身来便要走,坐在他旁边的陈诚,赶快拉他坐下,这样“总统”方在典礼结束时告辞离开。
郑小康在他的博文《打倒孔家店》(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82964-988753.html)中这样评论:“胡适先生讲的道理,在今天来看应该属于常识,遗憾的是这条常识似乎并没有走进每个中国人、中国学者的内心。讲不出什么像样的道理,就认为传统‘一文不值’或‘包治百病’的极端群体仍然不在少数。”一位名叫proedus的博友留言:“大概信孔子与用孔子来治别人,是两回事吧?”说的颇有深度。总之,他们的感慨源于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启蒙的事情仍然还很艰辛。
不过,我进一步想到的是,与胡适相同地位的学者郭沫若先生。二位学问自然不必多说,“道德品格”却似乎存在很大差异。值得思考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之间的人格差异?假若胡适先生当年留在大陆,他还能够获得学问和人格的双丰收吗?郭沫若先生如果到台湾,会是什么模样?都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才能成就胡先生的“学问”和?
话题回到“打倒孔家店”,胡适先生回答蒋介石的言论似乎表明,他不是个彻底的革命者。诚如郑小康所言,对于中国文化,“‘一文不值’或‘包治百病’的极端群体仍然不在少数”,正确的态度可能如胡适所言,“是打倒孔家店的权威性、神秘性”,“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评的,我都要打倒。”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