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朋友戏说“阶级社会”

已有 3432 次阅读 2014-1-16 17:02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谈, 社会分工, 阶级社会, 共同拥有性

    那天,与朋友谈宋彬彬为文革道歉的事情,没想到他突然冒了一句:“你知道什么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弄得我一脸茫然。他见我莫名其妙的样子,接着说,“要搞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得先要明白几个概念,让我给你普及普及吧。”于是,他娓娓道来,一发而不可收。不过,据我所知,他既不是专业人士,说的也不是我头脑里已经存在的东东,姑且算是“戏说”。 

   他的“戏说”分为三个层次:“你要搞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文化’;要搞清无产阶级文化,还得先明白‘无产阶级革命’;要搞清无产阶级革命,还得先明白‘阶级社会’。”说的一板一眼还逻辑清晰,不由得你不服。的确不简单,他的论调有理论,有实例,通俗易懂。听完之后,我把它们归纳到三个题目里,一曰“朋友戏说‘阶级社会’”,二曰“朋友戏说‘无产阶级革命’”,三曰“朋友戏说‘无产阶级文化’”。

    下面是第一个题目,且看他有哪些论调

    一、阶级社会的永恒性

    阶级是社会的产物,有社会就会有阶级。看看动物群体,它们早于人类存在于世界。猿猴世界的猴王,蚂蚁世界的蚁王,蜜蜂世界的蜂王,就已经奠定了社会的不平等基础,已经产生了阶级社会的早期形态。社会形成是伴随着分工而来,不同的分工就包含着不平等,就会进一步分化出阶级;除非人失去社会性,就不可能消灭阶级。因此,它是人类社会从一开始诞生到完全消失之间的一种必然形态,具有相对的永恒性

   二、社会由各阶级共同拥有

    既然阶级性是人类社会的特征之一,那么社会就应该由各阶级共同拥有、平等拥有。如果非要竞争谁是领导阶级不可,可能就意味着不平等,不公正。一是每个阶级都有其性格特征,每一种特征性格都有长有短,凭什么要把一些阶级捧到天上,一些阶级压到地狱,一些阶级要领导一切,一些阶级只能盲目服从。既然是阶级社会,只不过因为社会分工所造成,大家都应该平起平坐,什么事情商量着办;打打杀杀只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不能永远占有(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专政只是暴力压迫,绝不可能让人心悦诚服)

   当然,阶级社会里的各阶级不应该是一成不变而造成阶级固化,在进步的社会形态里,应该极大地允许各阶级之间的合理流动。所谓合理,即不快不慢,以满足社会良性运行为原则,尤其是尽量减少“暴富”、“暴贫”的机会。因为“暴富”和“暴贫”都会刺激投机取巧的风气、暴戾弥漫的风气,给社会造成伤害。“暴富”和“暴贫”最容易出现在社会动荡时期,我国几千年的“周期律”就是如此,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人民安居乐业,接着就是一段时期的社会动荡,人民苦不堪言。

    三、社会各阶级的斗争与合作

    在“周期律”里,革命时期人们强调“阶级斗争”,和平时期人们强调“阶级合作”,因此有人认为中国是个“实用主义”社会。我们在这里演绎一段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哲学: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既斗争又合作,斗争是绝对的、永恒的,合作是相对的、暂时的。基于此,我们要推出两个结论:(1)和谐社会与“大同”、原始共产社会、桃花源、乌托邦一样,都是人类的一个美好幻影;(2)“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不仅极端,而且冷血,得意洋洋之中透露着暴戾和邪恶。因为尽管如此,心存善念者仍然应该鞭挞暴力,避免仇恨教育,鼓励合作并致力于消除造成势不两立的各种背景。

    四、阶级内部的爱恨情仇

    “雷锋精神”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似乎爱与恨是以阶级为界限的。其实未必如此。丛林法则里有一条是“同类竞争,异类共赢”,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他们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往往并非外部,而恰恰是内部的。当年,在领导阶级打压知识分子阶层的时候,确实让知一些识分子斯文扫地:告密、诬陷、落井下石、嫁祸于人,常常发生在这个阶层的内部;统治阶级的权力之争,如宫廷内部的血肉相残,革命阶级的路线斗争(为了自圆其说,阶级斗争论者想出来一个新名词,把竞争对手说成是“阶级异己分子”),常常是最血腥、最残酷,甚至是最无耻的;社会下层之间的生存竞争,财产纷争,也常常演绎出惊天动地的故事来。可见,爱与恨的界限如其说是阶级则远远不如利害,因为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  

    五、阶级斗争与共产主义南辕北辙

    共产主义是一种美好的描述,这种美好描述能够经得起科学检验吗?我不看好。试想,一个宣扬阶级斗争并要通过暴力夺取政权的革命家,居然描绘了一个动人无比的美好生活在前面等候着大家,可信性有多少?其实,暴力方式只能得到暴力社会(比如无产阶级专政),血腥手段只能培养“血腥”性格,这叫做以暴易暴。要争取和谐、幸福的社会,必须弘扬真诚、善良、博爱、互助的精神,这叫做“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想想看,共产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道德那么尽善尽美,竟然要通过残酷的阶级斗争才能实现,岂不会让人疑窦丛生?现实地看,尽管人类社会不可能消灭阶级(共产主义要消灭阶级),但人们通过真善美的道德培育,通过各阶级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协商,虽然不能实现象共产主义那样美好的社会,但可能实现一个良性运转、求同存异的社会,尤其是限制阶级斗争的社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759721.html

上一篇:医药卫生领域2013年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
下一篇:上海: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专项启动会
收藏 IP: 120.236.23.*| 热度|

1 ycjy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