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读饶毅“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有感

已有 4282 次阅读 2011-9-1 12:35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杂谈, 中药, 辨证论治, 疗效, 中医研究

    最近,饶毅发表了博文“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我这个与中药密切相关的中医人也弄得颇有点自豪的感觉,尽管这些“有希望拿诺贝尔奖”的项目不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传统中医药理论和思路而有点“弃医就药”味道。

    是的,我们曾经多次强调中医药的整体价值,尤其是辨证论治,即使退一步说也得是复方治疗的才好。但是,现实是不留情面的,循证医学也毫不客气,就像我们国家多少年来一直翘首以盼的诺贝尔奖,结果得来奖的却是心头之患。记得那次在长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会议上,医政司司长许志当着1000多名专家讲解自己的苦衷:他到卫生部总是抬不起头,别人说他中医药是“鸡叫天也亮,鸡不叫天也亮”,苦口婆心地要我们给他拿数据,哪怕是症状改善方面的。作为中医药的“专家”之一,我实在是无地自容,也赌气地说“再也不参加他主持的会议”,因为他确实官气十足地也没有把我们这些专家当回事。当然,我也不知道是因为专家无用才导致官家的自以为是,还是因为官家的自以为是才导致专家的无用?

    谁都知道,临床医学强调疗效,“疗效才是硬道理”。不过,现代科学的有效原则十分苛刻,不是过去那些江湖医生忽悠病人的“信则灵”,而是要你拿数据说话。而且,这数据可不是你为了晋升编几篇文章发表那样的东西(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中国科学在国际上的信誉非常低下),它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进行把握。我曾经常常认为,任何疗效都存在“量效关系”,如果我们的复方连有效成分都没有弄清楚你怎么可能去通过提高血药浓度而提高疗效呢(辨证论治就更加不着边际)?但是,我仍然期望我的这个想法是个极端的错误,而盼望循证医学能够验证复方中药的多向整体调节作用,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当然,循证理论不可能裁决一切临床医学,我也期望通过其他的检验方法得出中医疗法效果确切的结论。

    我期待着......

 

附科学网:欢迎参加“葛兰素史克科学创新日”活动

    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中心于2007年成立,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研究。为促进本土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GSK推出一年一度的“葛兰素史克科学创新日”活动,以表彰中国及新加坡地区的科学家们对生命科学及相关技术发展的突出贡献。为促进神经科学前沿研究和技术革新,为提高生命科学的教育水平,创建良好的研究环境及条件GSK 特设了以下奖项 

l         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该奖旨在表彰对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做出重要贡献,并对中国及新加坡地区的生命科学发展起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科学家 

l         神经科学卓越奖。该奖旨在奖励神经科学领域杰出的科学家。奖项候选人须在中国或新加坡地区完成其研究工作,并对神经科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l         明日之星奖。该奖是为了表彰在中国和新加坡地区对生命科学与技术发展做出重要成绩的年轻科学家 

    经过由九位国际知名科学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的仔细遴选,本届获奖人已经诞生。 

    2011年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的殊荣将分别颁发给中国中医研究院屠呦呦研究员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亭栋教授。为了表彰他们在中药研究中按照现代科学标准,发现和证明其化学成分的突破性发现

    2011年神经科学卓越奖的得主是浙江大学的段树民教授,以表彰他对胶质细胞在突触水平调节神经元活动的研究

    有关他们的详细介绍和贡献,以及15位“明日之星”获奖名单请登录GSK Day科学网官方网站http://www.sciencenet.cn/kxwad/gsk/index.html.

    2011919北京大学GSK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创新日”将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行,多位重要生命科学家将出席创新日活动,同时将展出获奖人的工作海报。欢迎您登录以上网站报名并获取活动日资讯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481830.html

上一篇:追求人人平等的遇罗克——读遇罗文的《我家》
下一篇:黄鹤楼前:我的亲切感荡然无存
收藏 IP: 113.91.187.*| 热度|

5 郑波尽 赵宇 任国鹏 刘用生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