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中国中医药报》创刊35周年,诸国本深情回顾创刊号诞生历程

已有 1352 次阅读 2024-8-22 18:43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2024年08月22日 11:58 北京记者 林晓斐

微信图片_20240822183929.png

微信图片_20240822183938.png

今年是《中国中医药报》创刊35周年。自1989年1月2日创刊以来, 《中国中医药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行业、服务需求,面向社会、服务大众,记录中医药历史,引导中医药舆论,推动中医药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事业鼓与呼,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创刊35周年之际,本报开设“创刊号的故事”栏目,探寻《中国中医药报》创刊的历程,讲述创刊号背后的故事。

35年前,《中国中医药报》创刊号发行。这份在几间简陋平房中办出的报纸,反映了当时中医药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一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医药报》主要创办者诸国本至今对创刊号的问世记忆犹新。

微信图片_20240822183944.png

诸国本

创刊号头版,记录历史厚重的第一页

“《中国中医药报》创刊号一版的版面安排,颇费心思。”诸国本拿着报纸扫描图片从上到下梳理起来,“首先是报名,由彭真同志题写。彭真同志于1983年至1987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德高望重,一贯支持中医。我们委托解放军305医院著名老中医高辉远转告彭真同志,请他给《中国中医药报》题词。彭真同志欣然同意,认真写了报头。”此外,一版上还有5位领导的题词。“其中除卫生部时任部长陈敏章以外,还有卫生部前部长崔月犁、前前部长钱信忠。另外两位,分别是当时的商业部部长王磊、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诸国本解释道:“中国药材公司设在商业部大楼里面,长期由商业部领导,王磊部长非常关心中药生产和发展,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张洪魁特地请王磊部长题了词。报纸作为新闻媒体,属新闻出版署管理,所以杜导正同志也题了词。”

创刊号第一版上,原计划“写一个发刊词,同时登一篇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胡熙明关于发展中医药工作的大块文章,并配发社论”。但由于题词较多,版面有限,原来的安排不得不有所调整。于是把发刊词改为代发刊词,题为《为发展和振兴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由胡熙明署名发表。“根据原来发刊词的草稿,熙明同志作了认真修改。”诸国本回忆,文章开头讲到创办《中国中医药报》的背景时,除了感谢中医药队伍以外,特别感谢社会上关心中医药的有识之士、感谢各部门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讲到报纸的功用时,文章强调报纸的科普宣传作用,指出“我们中医药战线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不断提高群众的防病治病能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最后他希望中医药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对《中国中医药报》给予监督和支持。“这些文字,都是熙明同志自己添加的。当时《中国中医药报》的创办,的确是和整个中医药发展的形势、氛围分不开的。熙明同志站的角度比较高,文字功力也好,他非常注意照顾和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诸国本回忆道。

创刊号上的新闻稿是反复斟酌后选用的。头条新闻是《1988年度中医药科研工作取得可喜成果 31项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突出了中医药科研取得的成果,不仅肯定了“以科技发展为先导”方针有了收获,而且重点标出这个奖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主评选的。报道开头标明“本报讯,通讯员王亨立报道”,有意突出通讯员的身份。其实,王亨立是局机关科技司的一名处长。另一条新闻是《首都隆重集会纪念中医学家蒲辅周诞辰100周年》。蒲辅周是一位举国闻名、德艺双馨的老中医,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多名国务院部门领导出席纪念会。对蒲老的纪念和报道,学术意义重大,新闻价值很高。

此外,“全国中医各科病历建设座谈会召开”“大型画册《当代中医》问世”“十一月在京召开国际传统康复医学学术交流会”等消息,还有左下角关于浙江省缙云县台镇工商所整顿中药市场的照片,都反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以后,重视内涵建设,重视国际交流、重视中医中药的全景式工作。这些稿件,都选自记者约稿和通讯员投稿。

诸国本说,“这是第一版的版面。其他各版,这里只举一个例子。三版上,‘岐黄论坛’的第一篇稿子,是西苑医院著名中医方药中先生写的《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当版面编辑李宝顺向方先生约稿时,说明来意,方先生非常支持,立即答应。这篇文章内容深刻,理论性强,中医特色鲜明,反映了本报应有的学术水平。方药中先生逝世以后,李宝顺为此专门撰文,深情怀念方药中先生对中国中医药报的支持。”

报纸发行后,诸国本听取读者反馈。“几位老中医反映很好,局机关的干部都说不错。这使我想起了一首唐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诸国本说,这种心情,他持续了很长时间。“但同时也意识到,从专业角度说,创刊号头版的内容重要而且丰富,但新闻稿的写作不够规范,版面亦不太美观,显露出某些生涩稚嫩的味道。”

勇立潮头,发出中医药最强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之初,胡熙明找诸国本谈话,希望他把办报筹备工作抓起来。接到这个任务时,诸国本既没有感到重任在肩,无上光荣;也没有谦虚或推诿,更没有夸夸其谈,想大展宏图。因为他深知:“振兴中医,宣传工作是开路先锋,任务十分艰巨。我分管机关办公室等工作,又学过新闻,派我去办报我责无旁贷。”

当时,国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比较困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以后,百废待兴。以机构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重点,科技发展为先导,处处感到经费严重不足。

诸国本说:“当时,我们办一个医院,心中多少是有点底的。办一份报纸,完全没有经验。把中医经费去搞报社基本建设,也没有先例。”

办一张报纸,人员编制靠国家,报社的领导班子得物色好。办公地点和职工住房怎么办?印刷条件如何解决?驻地记者站和通联队伍如何建设?1987年3月初胡熙明给诸国本交代任务以后,局党组开会正式决定由诸国本负责《中国中医药报》的创建工作。诸国本起草了筹备工作方案(草案),经局领导讨论决定后,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名义,于4月10日向国家新闻出版署呈送了申报材料。对未来的办报意见都写在这份正式的文件里。

后来,国家新闻出版署给《中国中医药报》批了50个人员编制,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把一个旧托儿所的7间平房提供给报社作办公用房,中国药材公司支持了开办经费30万元。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和两期试刊,于1989年1月2日正式出版。

《中国中医药报》创办初期,培养和提高编辑记者的业务水平是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为此,诸国本对办报宗旨和记者队伍建设提出要求。

他强调要办好一份行业报,记者编辑“一方面要适应专业需要;另一方面要具备新闻表达能力。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具备两方面的知识,成为中医药事业出色的传播者。”

如同诸国本期望的那样,今天的《中国中医药报》已经拥有一支兼具中医药专业知识与新闻传播能力的编辑记者队伍,他们牢记老一辈中医药宣传工作者的殷殷教诲,肩负讲好中医药故事的使命担当,勇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潮头,发出中医药的最强音。

诸国本感慨:“一瞬间,《中国中医药报》创刊已经35周年了。中医药报刊附丽于中医药事业。无论今后新媒体如何发展变化,我相信,中医药的振兴,必将带来中医药报刊全面的进步繁荣。”

诸国本:在中国中医药报创刊35周年纪念感言

微信图片_20240822183948.png

中国中医药报在1989年新年创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以后的一件大事,是当时中医药事业恢复发展的一面镜子,是我国医药卫生战线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更是山呼海啸振兴中华的一角回声。从此,中医大国结束了没有一份全国性大报的历史,弥补了近代中医人缺乏舆论阵地的遗憾。我有幸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非常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各级领导!感谢中医前辈和同时代的中医同仁!

一瞬间,中国中医药报创刊已经35周年了。中国中医药报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精通业务、勤奋工作的新闻队伍。中国中医药报永远是中国中医药事业的一个窗口,是一个凌霄的号角,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中医今日高歌行,敢遣浓墨上笔端,历史深深地寄望你们!

微信图片_20240822183953.png

诸国本为《中国中医药报》创刊35周年题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47755.html

上一篇:小师妹在讨论中医科学问题时的发言(2)
下一篇:[转载]《韩家往事》: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群像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2 杨正瓴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