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瑛在一家外企打工。回家后忙着做饭洗衣,根本没有太多精力过问儿子的事。她儿子东东上初二,在家也比较听话,除了做作业和看电视,很少出门。在学校算不上佼佼者,但老师对他的评语还算不错:诚实听话,学习认真。刘瑛的丈夫李爽是大学老师,平时爱喝酒,每餐二两白酒下肚就什么事也不管。刘瑛经常为此跟他吵架,东东是在父母的吵闹声中长大的。
一天,刘瑛公司有事提前回家。她还未进家门,就被邻居张奶奶叫住:“东东妈,我跟你说个事。”不管刘瑛同不同意,就被张奶奶一把拽进她屋里,劈头盖脸地说道:
“东东妈,你可得管管你的孩子,这样下去可是要犯大错误的!”
“出什么事了?”刘瑛被张奶奶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安地问。
“近来我家晒在外边的衣服经常没了。我女儿说有一次看见东东在外边东张西望,样子挺古怪,怀疑是他偷的。她告诉我说现在有种男人专爱偷女人的内衣。还说这是一种什么心理障碍。我不懂,只是觉得都是一些旧衣服能值几个钱?偷这个干嘛呢!但我女儿说得有鼻子有眼,我就开始留意观察了。今天我故意将一条内裤晒在外边,自己躲在屋里守着。刚才东东放学回家,在我家阳台外站了好一会。他没有发现我,也没有拿东西就进屋了。我刚松了一口气,以为他不会拿了。可一会儿又听见你家房门打开了,只见东东神色慌张地跑过来,快速扯下我晒的内裤转身就跑回去了……”
刘瑛已听不清张奶奶还说了些什么,只觉得脑子一片混乱。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东东怎么会做出这种丢人的事呢!刘瑛回到家里看见东东的房门反锁着。她俯身往门缝里一看,被看到的情景惊呆了,只见东东赤身穿着比基尼女装对着镜子摆着各种姿势,搔首弄姿地自我欣赏。刘瑛顿时气得浑身发抖,用身体猛地撞开了房门,冲上去双手抓住东东的头发,将他的头一边使劲往衣橱上撞,嘴里发疯似地喊叫:“你这下流坯,下流坯,你怎么这么下流啊!这些衣服哪来的?你说,你说呀,你这不要脸的东西!”
东东被妈妈的突然出现给吓蒙了。他没想到今天妈妈会这么早回家。东东被妈妈一阵暴打后怯怯地回答:“偷——的。”
“偷了几次?”
“记不清了,衣橱里还有。”
“为什么要这样?”
“不知道。”
“你想过吗,要是被人抓住以后再怎么做人啊?!”
“其实,道理我都明白,也很害怕。每次拿了之后总是后悔,发誓再也不做这种事了。但一看见别人晒的衣服就控制不住了。妈妈,我对不起你,你就狠狠地打我吧。”
刘瑛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抱住儿子的头痛哭起来。
第二天,刘瑛带着先生和儿子一起来找我的。她向我介绍完情况后迫不及待地问:“王医生,这孩子是得了什么病吗?能治好吗?”
我解释道:“有种称之为‘恋物症’的病人会出现这样的行为。但这个诊断只适用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神经系统、心理认知和价值观都未发育成熟,不宜下这类诊断。东东才14岁,属于未成年人,对他这样的行为暂不下定论,观察观察再看。”
“那他会改吗?”刘瑛仍焦急地问。
“据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他的这种喜欢穿异性服装的偏好或许不容易彻底改变。但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加以控制的。”我回答。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他不知道这是犯法的吗?”
“我想他应该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一般来讲,这样的孩子开始总是会竭力控制自己不要去偷。但自控能力因人而异。只要有了第一次成功偷拿的经验,就像偷吃过鱼的猫一样,一有机会就产生再次偷拿的冲动。偷拿之前他虽然害怕,但更觉得紧张、刺激。成功之后会产生一阵短暂的精神放松和满足感。兴奋过后随之而来的则是自责和悔恨。但过不了多久,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会再次寻机再犯。过去我国将这样的行为视为道德品行问题。一旦被发现,会以流氓罪论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接受现代西方的一些文化理念,很多性观念逐渐在转变。像东东这类行为,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自控的。因此在现代精神医学中将其视为精神障碍,而不是道德问题。心理学理论则进一步提出,未成年人这种行为和童年缺乏父母的关爱有关。”我答道。
说到这里,我停了下来,故意将目光投向东东的父亲李爽。他进咨询室还没说过一句话。在我目光的催促下,他终于开口了:“这件事确实对我震动很大。这些年来由于在事业上不顺利,总是感到在妻子面前抬不起头,心情很压抑。后来我开始酗酒,喝了酒就可以什么都不想。特别是和东东妈妈吵架后,好像只有酒精能解闷。确实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孩子和家庭。”
李爽毕竟受过高等教育,很快理解了我的意思,不需要我再多说什么了。于是我又转向情绪尚未平静的刘瑛说:“你是你们家最辛苦的人!你有权向你的丈夫和孩子发脾气,教训他们,他们太不争气了。”
我努力试图平复她的情绪。停顿了一会后我有说道:“我相信你对他发脾气不仅仅只是一种发泄,更是一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感,谁不希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啊。可是心理学研究发现,鼓励比批评更能激发一个人的责任感。如果你能多给你丈夫一些鼓励,减少一些抱怨,或许他会多分担一些家庭的责任,也会让孩子少一些焦虑。”
听了我的话,刘瑛低头不语,或许心里在委屈地说:“天那,竟然还是我的错!要我去鼓励他,可谁来鼓励我呀?”
这时,东东说话了:“每次他们吵架时,我的心里特别难受。有一次,他们吵着要离婚,我非常害怕,怕失去妈妈。我躲在房间里,无意中发现妈妈的胸罩,我就把它塞在胸口,这时我突然产生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从此以后我就经常偷妈妈的衣服穿。后来因怕被妈妈发现,就开始偷别人家的衣服。每次偷完后都非常害怕和后悔,发誓不再偷了,但一段时间后又控制不住自己,特别是有这样的机会时,心里就紧张得怦怦乱跳,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我真想用刀把自己的手砍掉。”
刘瑛和李爽都哭了,一家人哭得很伤心。但看得出来,他们的焦虑情绪已经缓解了许多。他们发现家里的焦点问题竟然不是东东的“恋物症”,而是他们都陷在自己的心理压力中不能自拔,相互间少了些关爱和理解。很多心理问题成因复杂,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十分漫长、艰难,但只要大家能达成共识,就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这一点而言,这次咨询可以算是成功的。咨询结束后他们是带着开心的笑容离开的。
这一家人后来没再来找过我,不知道东东后来的结局如何。这类所谓的“病人”临床并不常见,有资料称其“患病率”大约为1%。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就医率很低,患病率调查可信度不高。从我个人的临床经验看,“恋物症”是一种特殊的性心理现象,是指“病人”在性欲的驱使下,收集异性使用过的物品,如胸罩、内裤等,通过抚摸、嗅闻这类物品以满足性需求,并常伴有手淫行为。有“恋物”行为的人群不在少数,有的偶尔为之,有的持续终生。但只有极少数人因触犯法律而被动就医。青少年正值青春发育期,性欲处于旺盛阶段,又缺乏正常的性欲满足途径,比较容易诱发各种非常规的性满足方式。我觉得任何性满足方式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不侵害他人权宜,不损害身体健康,都属于个人偏好和隐私,将其视为“病态”,更是缺乏科学依据。这类性“异常”还包括手淫、同性恋和异装癖等。从我接触过的这类来访者情况看,他们成年后大都生活正常,看不出有需要长期接受心理治疗的必要。但迄今为止,除同性恋已从精神障碍诊断从移出之外,恋物癖、异装癖等仍属于精神障碍范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