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化学传奇(13)——她改变了世界,世界却对她百般刁难

已有 1501 次阅读 2023-6-21 17:03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科学背后的故事,2021-05-23 16:11

1895118日晚,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不但为他带来了首届诺贝尔物理奖,也打开了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大门。

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又发现了铀元素的放射性,这使得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

可是消息传来,门捷列夫却极力反对,因为元素具有放射性意味着一种元素可以变成另一种元素,而在门捷列夫的心中,“关于元素不能转化的概念特别重要”,“是整个世界观的基础”。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走入了原子内部,可是门捷列夫依然反对,他说承认电子存在不但“没有多大用处”“反而只会使事情复杂化”,“丝毫不能澄清事实”。

由于门捷列夫的固执己见,让他失去了探究元素周期表真正秘密的机会。直到1913年才由英国科学家莫塞莱发现元素周期表其实是按照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数)排列的,门捷列夫是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子量还包括着中子的数量,中子要是多一个少一个的就有可能造成顺序排乱了,当然质子、中子都是在门捷列夫去世后才发现的,不过莫塞莱说这话的时候质子、中子也都没有发现呢,所以说要是门捷列夫不那么固执的话,说不定他就真正找到元素周期表的秘密了。

门捷列夫对新发现没有兴趣,可是新发现却惊起了一位巾帼英雄,她就是居里夫人,不过当时还不能这么叫,因为她还没有嫁给居里先生。

 

1894年的一天,波兰物理学家约瑟夫找到了皮埃尔·居里,看皮埃尔·居里能不能为他的波兰老乡玛丽找到一个大实验室,皮埃尔·居里当时只是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的讲师,自己也没有实验室,但他还是尽其所能为玛丽找到了更好工作的地方。

皮埃尔·居里了解到这位波兰姑娘性格坚毅,白天学习,晚上打工,因为收入微薄,难以保证温饱,还曾饿晕在实验室里,虽然生活如此拮据,但是玛丽从来没有忘记科学研究。

渐渐地,皮埃尔爱上了容貌俏丽的玛丽,可是他没有想到玛丽的性格是如此坚毅。玛丽表示她学成之后要回到祖国波兰,所以拒绝了皮埃尔的求婚,但是爱情的魔力是不可想象的,皮埃尔立即表示愿意跟玛丽回到波兰,哪怕他只能找到教法语的工作。

但皮埃尔的爱并没有阻挡玛丽回国,可是回到波兰后,玛丽并没有如愿在大学里找到教职,原因仅仅是因为性别,这是一个典型的爱祖国、祖国却不爱你的故事,不过幸好还有皮埃尔爱着玛丽,在皮埃尔爱的呼唤下,玛丽又回到了巴黎,攻读博士学位。

同时,在玛丽的鼓励下,皮埃尔也完成了博士论文,获得了教授职位,当时人们戏称玛丽是“皮埃尔的最大发现”。

这还真不是戏称,玛丽不但给皮埃尔带来了教授职位,还带来了诺贝尔奖。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就是后来的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奖的成果,这个发现震惊了世界,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们都开始研究射线。随后,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具有放射性,并且这种反射性和X射线不同,铀发出的放射线可以在磁场中偏转,而X射线不能,不过贝克勒尔仅认为这是铀单独具有的特性,所以称之为铀射线。

玛丽敏感地意识到这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发现,立刻开始研究物质的放射性。此时,皮埃尔终于抱得美人归,和玛丽结婚了,不过皮埃尔并没有立即加入玛丽的研究。

玛丽发现铀射线可以使空气电离,空气就具有了导电性,通过测量电离空气的电阻就能知道放射线强度的大小,这样就可以定量的研究放射线了。

玛丽测量了各种含铀化合物的放射线的强度,发现放射线的强度只和化合物的含铀量有关,这意味着放射线不是分子间作用,而是来自于铀原子内部。单凭这个结论玛丽就可以名垂青史,因为这意味着原子并非不可再分,就是在这个结论基础之上,发展出了后来日新月异的原子物理学。

这个时候,居里夫妇的二人世界迎来了一个第三者,这就是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大女儿伊蕾娜·居里。伊蕾娜的降生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苦恼,这让他们清贫的生活更加拮据。为了养家,玛丽又开始了白天兼职,晚上做实验的生活,幸运的是,皮埃尔越来越对她的研究有兴趣,也加入了她的实验。

 

玛丽长于理论思考,皮埃尔则动手能力强,这对历史上最著名的夫妻档要携手开创一片新天地了。

玛丽发现沥青铀矿和铜矿云母的放射性要强于纯铀,如果实验数据是正确的话,就意味着存在一种放射性要远大于铀的元素,这种元素还可能是一种新元素,他们决定把这种元素找出来。

他们发现了两种新元素,一种是钋元素,这是为了纪念玛丽的祖国波兰命名的,一种是镭元素,意思是射线,放射性这一名词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

为了确认他们的发现,两人决定把元素提炼出来,不过他们低估了工作的难度,要提炼出镭,要处理上万吨的沥青铀矿,直到1902年,才提炼出0.1克的镭的化合物,而纯镭还遥不可及。

就靠着这0.1克镭的化合物,他们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发现镭射线可以杀死肿瘤细胞,这就是今天放射性疗法治疗肿瘤的来源。这个发现可是蕴含着巨大的财富,要是他们申请专利的话,那么就可以立刻保妥贫困的生活,可是为了更多贫苦的人们,他们毅然放弃了镭的专利权。

虽然放弃了财富,但好消息却来了,皮埃尔和贝克勒尔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不过跟随者好消息的却是一个坏消息,坏消息就是提名中并没有玛丽。这背后并没有什么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对女性的偏见,其实早在玛丽回国求职未果时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忽视,后来他们夫妇造访英国皇家学会时,玛丽也不允许上台做报告,还是因为对女性的偏见。

不过这次皮埃尔不能忍了。他清楚在放射性的研究中玛丽居功至伟,他是后来才参加进来,而贝克勒尔对放射性的研究非常肤浅,面对爱妻所受的不公平待遇,皮埃尔对诺贝尔委员会提起了申诉,幸运的是,申诉获得了成功,玛丽·居里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物理学家。

这样的诺奖不要也罢,并不是玛丽配不上诺贝尔奖,而是诺贝尔奖配不上玛丽,居里夫妇借口工作忙,并没有去领诺贝尔奖,但是诺贝尔委员会规定,必须去做一个报告才能领取奖金,他们虽然不在乎财富,否则也不会放弃镭的专利权,但是奖金还是需要的,因为他们的实验条件太简陋了。

他们的实验室是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旁的一个木棚改造成的,这个木棚以前是医学院的解剖室,通风差,还漏水,夏天热,冬天冷,不仅如此,实验设备还得自己买,也雇不起助手,连实验动物也买不起,试验镭的放射性时,只好在自己身体上做实验,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依然感到了快乐。

“尽管如此,我们却觉得在这个极其简陋的木棚中,度过了我们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我们可以在玻璃瓶或玻璃管里看到我们提炼、分离出来的宝贝在向四周散发出淡淡的光彩,真是美丽动人,令我们既欣喜又激动。那闪烁着的奇光异彩,宛如神话中的神灯的光芒。”这是玛丽·居里在她那本薄薄的自传中说的。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巴黎大学准备任命皮埃尔担任物理系主任,但是拒绝了皮埃尔建立实验室的要求,经过申诉,巴黎大学才同意了要求,但要1906年才能投入使用。

1904年,玛丽生下了小女儿,他们的小女婿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05年,夫妇二人抽时间来到了斯德哥尔摩,领取了诺贝尔奖,看来苦难的日子终于熬到头了,幸福的日子再向他们招手。可就在1906年,皮埃尔·居里就因为车祸去世,世间就只剩下了孤零零的玛丽·居里。

巴黎大学决定保留皮埃尔的教授职位并授予玛丽·居里,但是在法国科学院的院士选举中玛丽却失利了,但是她真的不在乎,她要的是实验室,她要的是提炼出纯镭来告慰皮埃尔的在天之灵。

他们的女儿曾如此嘲讽虚伪的法国人“当提名她获得法国荣誉时,法国媒体把她描绘成卑微的外国人,但当她获得诺贝尔奖等国际荣誉时,却又视她为法国的英雄”。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诺贝尔奖也救不了玛丽·居里了。

1911年,玛丽·居里终于提炼出了纯镭,天堂的皮埃尔也可以微笑了,第二次诺贝尔奖也在向她招手。就在这一年,巴黎新闻报刊登了《爱情故事:居里夫人和朗之万教授》,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文章虽然称之为爱情故事,却是恶意中伤玛丽居里。

皮埃尔·居里去世后,朗之万走进了玛丽·居里的生活。朗之万是他们的学生,比玛丽居里小五岁,同样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对于玛丽·居里来说,这无可厚非,因为她这时候已经是单身状态,可问题是朗之万却是有老婆的。

文章在诺贝尔奖颁奖之前刊出,可谓用心恶毒,甚至有人恶意揣测在皮埃尔·居里生前,俩人就关系暧昧。即使是一百多年前,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爱因斯坦一生风流,薛定谔更是不折不扣的渣男,也没有人对他们的私生活谴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玛丽·居里是一个女人,其实早在这次事件之前,世界就对玛丽·居里充满恶意,她回国因为性别找不到工作,做出了主要贡献却没有诺贝尔奖提名,法兰西院士评选她榜上无名。

不过这些都是世界对不起玛丽·居里,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世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全民狂欢的机会。

“波兰荡妇”“偷夫贼”各种恶毒的攻击都加在了这个伟大的女性身上。各位好友也都避之不及,纷纷断绝来往,居然联名写信劝玛丽·居里离开法国,只有伟大的爱因斯坦支持玛丽·居里,声称“只要两人相爱,无论谁都无权干涉”。

就在玛丽·居里陷入舆论旋涡的时候,朗之万在干什么呢?

应该说事情的起因都在朗之万,并不是说他和玛丽.居里的交往,而是这个事情根本就是他透露出去的。

起初朗之万也并不想和玛丽·居里这么不明不白下去,而是打算和老婆离婚,可是他居然愚蠢地让老婆拿到了玛丽·居里的情书,于是他老婆把此事公之于众,并不能指责朗之万的老婆,每一个女人都会捍卫自己的婚姻,即便他们俩有些不相配。

这个时候看的是朗之万的态度,想一想在爱妻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皮埃尔是怎么做的,是拍案而起,而朗之万这时候选择了退缩。要是朗之万此时站出来,和玛丽·居里一起对抗舆论,当时他们都是成年人,谁会阻碍他们在一起呢?只有自己的私心杂念。

这个故事还有更狗血的结局,最后,朗之万回到了老婆身边,条件是允许他公开找一位年轻貌美的女秘书做情人,这简直是无耻了,这次他老婆居然同意了。

更狗血的是,多年之后,朗之万还请求玛丽·居里为他的年轻情人安排工作,因为他养活不起了,这当然不会是当年那一个,因为年轻貌美这个条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此后的三年,玛丽·居里几乎崩溃,只好避世隐居,而其他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失去什么。

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被伤兵称为“提灯女神”,而玛丽.居里也可以称为硝烟中的女神。

一战开始后,玛丽.居里打算捐赠诺贝尔奖章以支援战争,但法国国家银行琢磨了一下,觉得此事不妥,就没有接受,于是,玛丽·居里就用奖金买了战争债券。

如果仅仅如此,她还不能被称为“硝烟中的女神”,玛丽·居里之所以获得如此赞誉,是因为她建立了战地放射中心。

今天X光机已经成了医院的标配,而在当时的战场上,战地医生只能依靠经验给伤兵做手术,这难免会出现误判,给伤兵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鉴于此,玛丽开始学习放射学、解剖学还有汽车机械,自己出资购置设备,组装了二十多台流动X光机,在靠近前线的地方成立了战地放射中心。

起初,战地医生还对这位伟大的女性有些不太相信,当他们看到X光机上清晰的士兵身体里的弹头碎片时,立刻表示心悦诚服。

估计有一百万法国伤兵受到过玛丽·居里的恩惠,不知道此时的法国人是否还记得他们曾经的恶意中伤。

一战结束后,玛丽·居里声望日隆,访问美国时,美国总统决定接见她,并当场赠送给她美国人民筹措的一克镭。这时候,法国政府才发现,玛丽·居里胸前居然没有一枚法国政府颁发的勋章,法国政府决定立刻授予她荣誉骑士勋章,好在美国面前保留一点法国人本来就没有的面子,可是,玛丽·居里拒绝了。

对于玛丽·居里来说,这些世俗的荣誉财富都是过眼云烟,唯有科学才是她的最爱,在她的带领下,她的实验室成为四大放射性研究中心,她的学生们也都枝繁叶茂,成为科学事业的中坚。

她的女儿女婿小居里夫妇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有一个中国学生施士元,是中国核物理的奠基人,施士元的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吴健雄博士,许德珩、劳君展夫妇也是玛丽·居里的学生,他们的女婿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小居里夫妇也有两个中国学生,就是钱三强、何泽慧夫妇,何泽慧因为发现三裂变,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作家萧红在临终前写道“女人的天空是低的负担是重的。”“生平受尽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可谓道尽了女性的心酸,但玛丽·居里并没有在乎白眼冷遇,反而在凄风苦雨中顽强前行,用她伟大的一生让世界叹服。

她一生的挚友爱因斯坦在著名的《悼念玛丽·居里》中写道“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这是对玛丽·居里一生最恰当最贴切的评价。

有热爱的工作,有亲密的爱人,有真挚的朋友,有优秀的女儿,还有一群同样优秀的学生,玛丽·居里一生可谓了无遗憾,至于世俗的荣誉财富,对于这位伟大的女性来说简直轻于鸿毛。

由于长期接受放射性元素,玛丽·居里的健康受到了极大伤害,于193473日不幸逝世。去世后,她被葬在了法国的先贤祠,这是法国的万神殿,对法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都长眠于此,不过这已经是身后事了,如果玛丽·居里天堂有知,未必会喜欢这种做法。

居里夫人其实应该算是物理学家了,虽然他获得的是诺贝尔化学奖,化学发展到这个程度,确实应该找点外援了,譬如精通量子力学的化学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92511.html

上一篇:[转载]吴牛喘月:化学传奇(12)——门捷列夫的江湖地位
下一篇:[转载]化学传奇(14)——两获诺贝尔奖的鲍林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