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我的第一次“高考”

已有 2969 次阅读 2022-8-25 20:46 |个人分类:感悟人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经历了三次高考。第一次是1973年,那是一次特殊的“高考”。

自1965年“文革”前的最后一次高考后,1966年到1972年,中国严格意义上的“高考”制度已经停摆了6年。

1971年,“推荐和选拔工农兵上大学”的制度开始实施,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招收工农兵学员,以“推荐”为主,不需要考试。

1973年,复出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批转了国务院文教组《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选拔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优秀工农兵入学,包括“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坚持群众评议和群众推荐,在政治条件合格的基础上,重视文化程度,进行文化考查,了解被推荐对象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得当年工农兵上大学的流程是:个人报名,群众评选,组织推荐,获得考试资格,参加省区统考,排列分数,院校选择,组织决定,服从安排。文化考查主要是语文、数学和理化三门功课,由地、市命题,县(市)主持,采取开卷形式。

我那年18岁,刚当工人一年多,怀着试一试的心理报了名。没想到,单位审查并不严格,也可能由于工厂没什么人报名,竟然意外地被推荐参加考试。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能够获得大学考试资格,当时的心情自然是无比兴奋。记得考试题目并不太难,因为上面要求达到初中文化程度即可,决不像现在这样折磨学生。那次考试的地点在应山县第四中学(现广水市第二高级中学),但考试之后就看到《人民日报》的文章,头版头条刊登了张铁生的信,还加了一段编者按:

“七月十九日,《辽宁日报》以《一封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一位下乡知识青年的信,并为此加了编者按。这封信提出的教育战线上的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中的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

没多久,《红旗》杂志再次转载了这封信,这一次,直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观点:称考大学搞文化考试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

文化考试几天后,我作为诗坛新秀到县招待所学习,打开房间的抽屉,见一大卷数学考试试卷丢弃在里面,我当时就知道张铁生的举动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当然,我考的并不理想,资格(两年以上实践经验)也不够,名落孙山在意料之中。

现在想起来,我们的考试为什么比辽宁晚了一个多月?究竟是我的记忆力误差,还是因为各地落实文件的过程不同,“高考”时间确实有早有晚?总之,那时的一位学兄——下乡知青张林川,属于超过两年的青年农民,据说湖北大学的监考老师当场就看中了他,从此走上了治学之路。

遗憾的是,张林川于2004年7月18日去世,享年52岁。我从网上看到熊宗荣(他的同学,曾任广水市委宣传部长13年)的文章:“魂兮归来——回忆好友张林川教授”,还有他的学生的文章(周春健. 斯人已去 风范常存——记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张林川. 出版科学,2005,(1):73-76),才详细得知他的不可多得的学术成就和道德人格。大约1981年秋,正在武汉上大学的仇非和我去协和医院看望他,他那时已经是肝硬化腹水住院(似乎女朋友还是新婚妻子照应),随后以重病之体开启了人生的学术跨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52642.html

上一篇:[转载]中医经络理论的现代方法描述
下一篇:[转载]熊宗荣:魂兮归来——回忆好友张林川教授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2 武夷山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