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金栋:太极图之演变

已有 9519 次阅读 2020-1-15 22:22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太极图, 演变 |文章来源:转载

传统观点认为,太极图始见于宋代。相传由宋初道士陈抟将“无极图”(从下往上看)传给周敦颐,周氏将无极图的顺序做了颠倒(从上往下看),以附会《周易大传》,名曰“无极而太极”,从而有《太极图说》,但被清代治《易》者否认。毛奇龄认为,“无极图”并非陈抟自创,是汉唐方士、道士为了修炼求仙长生之术所画,陈抟又窃取了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中“水火匡廓”与“三五至精”两图参合后而成。那么又是谁传给陈抟的呢?据清代治《易》者考证,是其师麻衣道者及相关道士等。

原来《太极图》初名《无极图》,由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道士炼丹推演变化而来,后入《道藏》,名《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图)》。其师承关系如下:

魏伯阳《参同契》“水火匡廓”与“三五至精”两图合一→(《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陈抟)无极图→(周敦颐)太极图(无极而太极)。

黄宗炎《图学辩惑》之师承关系:河上公→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陈抟←麻衣道。陈抟→种放→穆修→周敦颐。

然而这些图,是道家太极图,与我们熟悉的“易有太极”儒家太极阴阳图不符。那么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南宋大儒朱熹求图之说,有个公案。朱熹有个弟子兼学友名蔡季通(元定),对图册很了解,为了搞清“河图”、“洛书”之渊源流传及神秘情况,便让蔡季通去寻找。蔡氏顺长江三峡入蜀地,经搜寻遍访,不辞辛劳,不负所托,终于在蜀地隐者中找到。当时蔡氏得图(当是从彝族那里抄来的)共三张(幅),即“河图”、“洛书”与“天地自然河图”。蔡氏将“河图”、“洛书”交给了朱熹(《周易本义》首载九图就有此二幅),而将“天地自然河图”藏匿了。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有详述,感兴趣者可参看。

.赵撝谦《六书本义》说:“天地自然之图,伏羲氏龙马负图,出于荥河,八卦所由以画也。《易》曰‘河出图,圣人则之’,《书》曰:‘河图在东序’是也。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易图明辨》)此即“河出图”——伏羲先天太极八卦图,又名天地自然之河图(龙图——龙马负图)。亦如《汉书·五行志》所说“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之河图。

胡渭说:“季通所得三图,一为先天太极图无疑矣。其二盖九宫图与五行生成图。”(《易图明辨》)九宫图即宋以后“洛书”,五行生成图即宋以后“河图”,而先天太极图即“天地自然河图”,又名“古太极图”。朱熹之所以未将此图列于卷首,“盖以《图》出希夷,源自伯阳,不若根柢《大传》五十有五之数为得其正。非季通秘之而不与言也……其不曰《河图》,而谓之《古太极图》,何也?盖其时既从《启蒙》以五十五数为《河图》,而濂溪又自有所为《太极图》者,故不名《河图》,曰《太极图》而加‘古’以别之。”(《易图明辨》)

胡渭说:“名曰先天图,亦曰太极图,取《参同契》之月体纳甲、二用、三五与九宫八卦混而一之者也。朱子发云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而至邵雍,则康节之学实出于希夷。其所演以为《先天古易》者,悉本此图,可知也。后人谓之天地自然之图,又谓之太极真图。”(《易图明辨》)

所谓“《参同契》月体纳甲”,其月体指月相(月亮明亮部分的不同形状,即晦朔弦望),用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代表每月月相的消息盈虚(阴阳消长)。纳,配属之义。甲,即干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每月日月地位。

也即我们熟悉的儒家太极阴阳图,据清代胡渭《易图明辨》等考证,乃由《参同契》“月体纳甲”推演而来,此图有阴阳八卦之义。赵撝谦《六书本义》说:“今得之陈伯敷氏,尝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易图明辨》)

下图依次为陈抟无极图(从下往上看)、周敦颐太极图(从上往下看)、《参同契》水火匡廓与三五至精图、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伏羲先天八卦图)、《周易本义》河图洛书。


图1  抟无极图(从下往上看)

图2  周敦颐太极图(从上往下看)

图3  《参同契》水火匡廓与三五至精图

图4  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伏羲先天八卦图)

图5  《周易本义》河图洛书

然据当代学者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第八章天数发微》考证,此“天地自然河图”与彝族传统图案“盘旋的龙蛇”演变有关。

冯时说:“用这种形式去衡量充斥于汉文文献中月体纳甲等说法,足证其荒诞无稽。”等于否定了太极阴阳图源于《参同契》月体纳甲推演而来。又说:“不难看出,早期‘太极图’所画的正是这样一条回环盘绕的巨龙。……‘太极图’就是‘河图’,它的本来面目终于被揭破了。”(《中国天文考古学·第八章天数发微》)

这里的河图,即指《汉书·五行志》所说“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之河图,非《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之一之河图。只不过彝族太极图与“月体纳甲”推演之太极图,所配八卦方位不一。彝族太极图所配是文王后天方位(金栋按: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P496此图有误,当旋转180度才是后天八卦方位图),而“月体纳甲”推演之太极图是与伏羲先天方位相配。

冯先生认为,“彝文典籍之‘太极图’则与后天八卦方位相配……显然比汉籍传承的先天太极更为合理。……汉文典籍所记所谓先天太极配属明显带有刻意附会的色彩,它不仅有悖易理,而且即使运用阴阳相含的理论也很难找出与卦爻配属完全相合的比例。……由于后天太极的配置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理解,因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先天太极的配置乃是‘太极图’演变到一种基本对称的形式之后,人们配以先天八卦使其渐之精致的臆测作品。”(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第八章天数发微》)冯先生所说的“汉文典籍所记的太极图”,即指“月体纳甲”推演之太极图。因此图以八卦阴阳变化代表月相消长盈虚,推演比附而来,故伏羲先天图必须做到精致合理,且一直传承至今。以阴阳的变化而言,此图与先天八卦相配应是正确的太极图,与“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相合。

当代学者阿城《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说:“原来被后人精致化的太极阴阳图,原本只是一条盘旋的龙蛇,它的底色是黑红,即玄色,后来才形成相对的两条龙蛇,一黑,一白,形成一阴一阳的意思。再后来,到明清的时候,才规范为我们现在熟悉的太极阴阳图。赵撝谦称太极图为天地自然河图,也就是说,原来河图就是太极图(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我是替朱老夫子觉得冤枉死了,交友不慎,用人不察。”

又,当代著名易学大家、中国易医学创始人、中医学家杨力《周易与中医学》认为“至今的太极图则是在双鱼图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来的”。

杨力说:“事实上,太极图既不是出自道家,亦非邵雍、周敦颐所创,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确系源自《道藏》所载《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但只不过是把道士的修炼图发挥为宇宙发生图而已。道家修炼的太极图,明显地是在《周易参同契》水火匡廓图的基础上为作道丹修炼目的而作画的,并非真正的太极图,而是儒道相合的产物。”(《周易与中医学》)

就上述周敦颐《太极图》之演变,与我们熟悉的太极阴阳图分析比较,真正的太极阴阳图当是后出(明清以后才出现)。故当代学者史幼波说“可以肯定的是,周敦颐先生的太极图问世在先,而伏羲先天图传之在后,应是后人伪托伏羲之名而作”(《新儒学的开山之作》),很有道理。我们熟悉的太极阴阳图,由《参同契》“月体纳甲”推演而来,即来源于月相的消息盈虚,与月相晦朔弦望有关。

由上可见,我们熟悉的太极阴阳图,其源有三:传统观点认为源于①明清时期由月体纳甲推演而来,现代观点认为源于②盘旋的龙蛇和③双鱼图之演化。

下图依次为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伏羲先天方位)、彝族图案(盘旋的龙蛇)、彝族太极图(配文王后天方位)、人面鱼图与双鱼追逐图、太极图形成图。


图6  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伏羲先天方位)


图7  彝族图案(盘旋的龙蛇)


图8  彝族太极图(配文王后天方位)


图9  人面鱼图与双鱼追逐图


图10  太极图形成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14412.html

上一篇:《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绪言(2):为了“懂中医”的故事
下一篇:《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第一章第一节(2)
收藏 IP: 120.229.9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